作为师范教育质的规定性的人文性理应是一种基本精神原则,它本应不仅体现在师范技能课中,而且应渗透于师范教育的全部课程乃至师范生的整个生活中。师范教育的人文性不可混同为作为教育流派之一的人文主义教育,而是融渗体现于师范教育全部教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师范生活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师范教育中比在一般教育(包括大学)中有着更为纯粹的体现。
由于师范院校主要承担的是社会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在当代发展中国家地位的突出也并不改变这一基本结构),因而各科的专业性不应游离于教育学之外,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发展学生与该科相关的素质能力这一人文目标要比在职业教育(包括高等专业教育)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又由于基础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他们在学校接受的不仅是未来职业操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而且有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道德责任心与价值观,而这类教育不仅属于德育课教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只有在主体实践地处理各科对象的操作中才能真实而具体地培养起来[6],因而各科教师事实上对学生均负有伦理人格的教导责任。
基础教育中人文学科对专业知识的这种渗透与支配的特性,相应地就要求师范生在专业学习中始终应把培养人文素质与人文意向作为基本目标之一。
对师范生人文素质的要求,在根本上即是要树立将对象当作主体来看待的精神态度。借用当代犹太思想家马丁·布伯的话,也就是真正用“我”与“你”的主体间性(inter subjectivity)的对话会面交流,而非“我”役使物性“它”的态度对待对方。具体来说,师范生不仅在理智、思维而且在感情态度上都应善解人意、富于同情心与感受体会能力等。这类人文素质对于师范生不仅具有一般人的道德教养意义,而且具有更为直接的专业能力性质。
为此,无论文理科,师范生均不仅需要从直接应用的角度接受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实习等培训,而且应当普遍接受修辞讲演、艺术等传统人文学科的培训与熏陶。而我国师范教育普遍未能对此引起注意,迄今唯有幼儿师范还保持着人文教育结构。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精神应当贯穿于师范院校各系科、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并尽可能广泛地渗透于师范院校的文体活动、业余社团组织、校园环境风气等日常生活中,形成浓郁的人文氛围。借用伽达默尔所归纳的人文精神的首要特征“教化”(Bildung)一语,我们可以说,一个师范生应比其他人更有教养、更富于良好细腻的精神感受力,他们应处在更高的教化水平上。
师范教育的人文学科特性不仅能平衡、维护专业化分工的现代教育条件下教育自身的完整性,而且是一个社会文明性的教育条件的保证。这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内涵的人文性,自人类迈入文明之后已成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与尺度,因而作为人文教育基地与母体的师范教育在任何社会里都享有社会公共性地位(国立性以及师范生普遍享受国家津贴的通行惯例等)。这一人类文明在今日商品经济时代理应受到同样的维护,它不仅是维持社会劳动力智能人格的再生产基础,也是全民族与全社会健全均衡发展的最基本的文化条件。
这样,通识教育实质成为师范教育的本质与骨干。“普遍”或“共同”(general),是通识教育涵义之一,即着眼于作为学生未来社会角色的公共性与基础性素养教育,而非基于个体差异的专业单项突进。通识教育的这一基本规定在以普遍人文教育涵盖专业教育的师范教育要求中获得了典范形态。师范教育从而超出其特殊性而成为普遍“示范”(normal)通识教育的教育基地。这也正是被专业主义长期掩盖的师范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最高的职能地位。
Norm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You Xilin
Abstract:One of the great challenges to implement general education is to integrate general education and specialized education,and this is the case when conducting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area of normal education.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meaning,the role and the objectives of normal education in the domain of higher education,afterwards relates it to general education,and finally concludes that normal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reduced to a instrumental sense of career training but should be treated from a perspective of general education.(www.xing528.com)
Key words:normal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humanity nature;specialized nature
【注释】
[1]尤西林,陕西师范大学通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英]博伊德、金《:西方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3]师范教育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法国大革命后,1795年建立师范学校。革命委员会立法建立一个标准的学校作为示范工程,按人口比例(1∶20000)招生,用标准的课程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宪法精神要求这些来巴黎的孩子们上完课回到人民中间(或是另外三个城市的师范学校),传授他们在首都学到的知识和方法。1845年巴黎大学的师资培训预备班命名为“normale”,由此而有了巴黎高师的前身École normale。师范学校“叫作模范学校,只因为这些学校需要成为其余所有学校的楷模”(Écoles normales—parce que ces écoles doiventêtre le type et la règle de toutes les autres—Lakanal)。英文“normal”源自法语。汉语“师范”成为专有名词源于日本。日语的“師範”(しはん)一词是“榜样、典范”的意思。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于1872年建立了第一所师范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将“normal school”一词译为“师范学校”。这个译名在清末进入中国。192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升级为大学,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当时参考了在中国讲学的教育家与哲学家杜威、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主任孟禄等人的意见,将其英文译名定为“Peking Normal University”。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师范大学”(Normal University)为名的学校。此后我国成立的其他师范院校,也沿用了“Normal University”这一译名。
[4]关于古典人文学科与近现代专业学科的演变关系,参阅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拉丁文“Studiumgenerale”(来自各方的人一起学习)即拉丁文“Universitates”(大学)的最初命名涵义。“大学”“师范教育”与“通识教育”三者的深刻关系也由此揭示。
[6]皮亚杰及现代认知心理学虽强调的是认知对于动作的依赖,但其中包含将此原理推广至包括道德观在内的全部人格主体领域的内容。参阅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第4章,J.皮亚杰:《结构主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1—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