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A书院为案例进行研究。笔者在长达9个月的田野调查中了解书院的制度设计,记录了A书院尤其是宿舍区内的地理空间、师生—生生互动、活动组织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本研究一方面关注“书院”的教育理念是如何在时代背景和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另一方面关注抽丝剥茧之下的实践内涵,如何显示以A书院为个案的书院制度与现存的管理体制的互动和呼应。
A书院隶属于中国内地一所综合性高校,长期为国家输送其特色领域内的专业人才。在此番改革之前,全校并无书院,这次书院制的尝试也是在其校内将一部分属于其特色领域的不同相关学科专业划归在一起,成立A书院;而在A书院之外,其他院系仍然按照原有制度运行,不受影响。首先,属于此改革项目的学生在行政身份上归属A书院,而A书院并无独立教学能力,因此各大相应学系负责完成学生培养中的教学任务,A书院院则负责学生除第一课堂以外的学习生活,二者属于共生关系。虽然A书院具有鲜明的专业领域特色,但该校特色领域人才培养方案都是在书院实体化之前既有的,原来运行以校为主导下放到各个相关院系操作,而现在则将这些统一交给书院自行分配管理。A书院的成立希望通过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和探索进一步深化院校优势,改善其特色领域人才教育的成效。A书院的建设本身对于该校来说还有一层试行研究(pilot study)的意义,学校选择在其特色领域上进行实验,如果成功,今后也许会推广到其他院系。(www.xing528.com)
值得一提的是,A书院满足住宿学院最基本的物理意义——集体住宿,然而这本质上并不属于中国内地高教改革的范畴。与西方建立“住宿学院”背景不同的是,在中国所有高校都提供校园集中住宿。英美大学由于存在大量走读生,所以兴建住宿区以容纳学生到一个公共互动的场域中去[36];我国的高校集体住宿虽然存在几十年了,但是宿舍区域的功能却比较单一,很少有除了“住宿”字面意义以外的公共功能。因此A书院具有一定改革意义的举措是书院学生实行不分专业混合住宿,以期同一个寝室和楼层中的学生富有多样性。然而,现实中,跨专业混住的安排却成了一把“双刃剑”,遇到的问题与北大元培实验班的研究发现并无二致,很多学生在这种安排中感到“不便”多于“便利”[37]。最后A书院不得不回收成本过高的“多样性”,决定通过“大文”和“大理”的折中方式使不同专业但属于同一学科大类的学生相互混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