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对人格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对人格的影响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加以阐述。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认知广度与深度的影响,大学阶段恰恰是对很多专业和领域的学习过程,这种认知上的改变自然会对大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学习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态度进而还影响其行为方式。不同的专业甚至一个专业的不同领域都会对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产生影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指一个人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包含着一个受到过去影响并对现在和将来产生影响的建构。它是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这种独特的模式既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又影响着个体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学习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对气质性格的影响

人的气质主要受先天的影响,但是性格却是在后天与社会的互动中慢慢建立形成起来的。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认知广度与深度的影响,大学阶段恰恰是对很多专业和领域的学习过程,这种认知上的改变自然会对大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产生影响。例如,以前不喜欢数学的同学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发现了其中的魅力,进而对数学的态度产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曾经很讨厌历史的同学,因为深刻地了解了历史学的系统知识,发现自己突然爱上了这一门给人智慧的学问,这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班固投笔从戎是一个道理。由此可见,学习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态度进而还影响其行为方式。

(二)对自我意识的影响(www.xing528.com)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大学学习的选择性给了学生自由决定是否选择某些科目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学什么、怎么学都是由大学生自己做主的,这对自我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选择科目不断尝试新的领域,通过对专业的学习更加系统地认识某个领域,通过实践亲身体会某个领域是否适合自己,这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慢慢都有了一个答案。对自我的认知随着认知结构的丰富,也愈加完整了。同时这种自由还对自我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主动学习、经受住各种娱乐休闲的诱惑将是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题,也正是通过不断拒绝诱惑、合理安排时间,自我控制感才不断得到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才会相应提升。

(三)对认知风格的影响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形式。认知风格多种多样,如场独立和场依存、思索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分析型。不同的专业甚至一个专业的不同领域都会对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产生影响。如学习建筑或者工程力学的同学会倾向于分析型认知风格,学习文学的同学可能更倾向于整体型认知风格;对急诊感兴趣的同学可能是冲动型认知风格,而擅长内科的同学可能更倾向于思索型认知风格……专业的影响是深远的,这在很多“职业病”的笑话中也可见一斑,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认知风格并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专业、领域、职业可能需要的认知风格完全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