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的方式
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在应激状态下,人们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正向的积极反应,即面对突如其来的外在危险,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调动自己的潜能,摆脱困境,脱离危险。另一种是负面的消极反应,即面对突然发生的事件,思维迟钝,大脑一片空白,手足无措,任凭危险的发生。如果平时不注意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适应性,往往会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际,招致本应避免的灾祸。因此,大学生应逐渐认识环境,改变观念,适应环境,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即所谓的“学会适应”和“学会生存”。
在心理适应的方式上,我国古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以某种形式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我们常说的“知足者常乐”“破财消灾”“失败是成功之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等等。有时也以对事件的归因分析实现心理平衡,比如失败后归结为客观环境的不可改变,或者强调其他因素的干扰,以此来寻求个人的心理平衡。人类心理适应的不同方式改变了客观现实和愿望之间的紧张冲突关系,对缓解心理挫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建立适合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维护个人的心理健康。
总起来说,人的心理适应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前进的适应,这种适应与人的心理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比如,一个学生考试失败后,努力学习,积极向别人求教,掌握足够的知识,形成扎实的技能,以达到掌握某门课程的目的,实现该门课程的考试及格,而不是抱怨学习环境不良,或者教师授课水平低等客观环境因素。另一种是倒退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为了将来或者整体上对环境的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倒退与不适应,实际上是一种通过倒退而迂回前进的适应。我们常说的“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属于这种适应,“好汉”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免于当时自己不利的局势给自己造成的吃亏而表现出的倒退行为,同时也能够使自己与当前环境要求之间取得整体上的一致,这是一种复杂的整体上的适应,它表现出人类自我的整体机能,是人类权衡利弊得失而进行的选择,也是人类与动物适应的最主要的区别之一。
2.适应的目标
人类的适应是个人通过与特定的生活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形成并维持健康心理和完整人格的过程。对个人来说,环境适应是其一生的连续过程,也是个人主动努力缩小个人与环境要求的差距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人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学习,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应对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促使个人心理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对于社会来说,环境适应是一个继承和发扬的过程,整个社会通过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而使民族文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在传递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保证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人类对环境的适应都反映了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但是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目标就是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获得各方面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综合适应能力。
3.环境适应的影响因素(www.xing528.com)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生活的环境,人对环境适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不断继承和创新,所以,人们必须首先适应环境,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推动社会不断的进步。二是形成和完善个人健康个性的需要。人格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包括心理倾向性和个性特征,它决定着我们为什么去做和怎样去做一件事情。个性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形成的,人们在这些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等适应环境的活动中逐步了解和认识环境、感受环境,应对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压力和障碍,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会对人们的每一个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形成和完善良好的个性,就要更好适应环境。三是培养和保持健康心理的需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是现代人对健康的基本认识,只有三者都同时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我们要形成和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对社会和生活环境的适应。
影响个人环境适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个人的成长过程来看,一个人适应环境的基本生活常识和行为方式首先是从家庭中学来的。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风格、家庭的文化氛围等对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都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学校教育的影响。进入学龄期后,学校就成为影响个人环境适应的又一重要因素。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方式进行的,它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同时,学校的课外教育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基础。
(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是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的生活环境,一个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遵守社会公德,形成和维持个人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对形成人的环境适应性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中,社会舆论和社会道德是较为常见的,它包括传播媒体的宣传和人们的传统观念等,对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实践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它积极的一面,促进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健康发展,尽力避开它消极的一面,以形成个人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