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早就认识鹳,并赋予其鹳、雚、鹳雀、鹳鹤、负釜、黑尻、背灶、皁裙、皁帔、堕羿、鷒、鶝、鶔、负金、背宫、旱群、黑老鹳、乌鹳、锅鹳、鹳鹅等别称。
《诗·豳风·东山》就有“鹳鸣于垤,妇叹于室”之句。(东汉)郑玄笺:“鹳,水鸟也。将阴雨则鸣,行者于阴雨尤苦,妇念之,则叹于室也。”后用为典故,谓妇人因天将雨而为其征夫担忧。对于“鹳”为水鸟的属性,今动物学界依然保持。另,《韩诗章句》诠释:
鹳,水鸟。巢居知风穴处,知雨。天将雨,而蚁出壅土,鹳鸟见之,长鸣而喜。
《禽经》[58]记述:
鹳,仰鸣则晴,俯鸣则阴。又,鹳生三子,一为鹤。巽极成震,阴变为阳。震为鹤,巽为鹳。
《本草陶弘景注》:
头无丹,项无乌带,身似鹤。不善唳,但以喙相击而鸣。鹳有二种:似鹄而巢树者,为白鹳。黒色曲颈者,为乌鹳。
按:尽管鹳与鹤体形相似,但还是有不少可区分处,“鹳生三子,一为鹤”显然有误。(南朝梁)陶弘景对“鹳”与“鹤”的区分,就切中要害;只是所称“白鹳”,从百余年来的地理分布情况看,则主要指东方白鹳。
(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鹳鸣于垤》疏:
鹳,鹳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黒尾翅。树上作巢,大如车轮。卵如三升杯。望见人,按其子令伏,径舍去。一名负釡,一名黒尻,一名背灶,一名皂裙。又泥其巢一傍为池,含水满之。取鱼置池中,稍稍以食其雏。
按:据此描述,则侧重于黑鹳特征。(三国魏)《广雅》释道:“背灶,皁帔,鹳雀也。”
《禽经》云:
覆卵则鹳入水。张注云:鹳,水鸟也。伏卵时,数入水。冷则不孵,取礜石周卵以助暖气。故方术家以鹳巢中礜石为真物也。
《埤雅》释曰:
鹳形状略如鹤。每遇巨石,知其下有蛇,即于石前如术士禹步,其石阞然而转南方。里人学其法者,伺其养雏,缘木以蔑絙缚其巢,鹳必作法解之。乃于木下铺沙,印其足迹而仿学之。又泥其巢,一傍为池,以石宿水,今人谓之鹳石。飞则将之取鱼置池中,稍稍以饲其雏。俗说:鹊梁蔽形,鹳石归酒。又曰:礜石温,鹳石凉。故能卵不毈水,不臭腐也。(www.xing528.com)
至于鹳的别称,《尔雅》道“一名堕羿”。(南唐)徐锴《说文系传·鹳》释之:“鹳,専。畐,蹂。如鹊,短尾。射之,衔天射人。”《康熈字典·亥集中·鸟部·鷒》则有不同写法:“鹳,鷒。鸟名。《尔雅·释鸟》:鹳,鷒。鶝,鶔。如鹊,短尾。疏:鹳,一名鶝。鶔,一羿。注:言此鸟劲捷,虽羿亦不敢射也。”
明万历元年《兖州府志·物产》还记述有:
鹳:一名负金,一名背宫,一名旱群。状类鹤,巢于高木绝顶处。善飞搏。仰天号鸣,必将有雨。
清咸丰《南高平(今湖南隆回县)物产记》记述:
鹳:俗名鹳鹅。大如鹅。尖喙,高脚,长颈。飞旋绕作阵,《左氏春秋传》所谓“鹳阵”也。
清初,蒋廷锡(1669—1732)即绘有《鸟谱》,现存张为邦、余省临摹的《清宫鸟谱》(李湜等,2014)中就有鹳(今东方白鹳)与黑鹳2幅(图4.54、图4.55),并有描述:
图4.54 《清宫鸟谱》鹳
图4.55 《清宫鸟谱》黑鹳
鹳(一名鹳鹤,一名鹳雀,一名皂裙,亦名皂帔,一名老鹳,一名瓦亭仙)。
白鹳:黑睛,黄白晕;红颊,黑长嘴,吻根鲜红;头、颈、背、腹俱白,黑翅翮盖尾;殷红足胫甚高,趾、爪似鸡,根有连皮。身高二尺余,昂头高三尺,张翼广几三尺。陆玑《诗疏》云:鹳:鹳雀也。似鸿而大,长颈,赤喙,白身,黑尾、翅。树上作巢,大如车轮。卵如三升杯。一名负金,一名黑尻,一名背灶,一名皂裙。鹳,注云:鹳,陆鸟也。而生涯于水。绿嘴,修颈,鹄首,黑翅,赤脚,皂帔,胸釜,背灶。短尾,高足,类鹤而顶不丹,不善唳。相戛而鸣,鸣则反颈击啄;其鸣转摇其颈,如砧杵声。北方谓之老鹳;南方通语曰雚,亦曰乌童鹳;河南谓曰雚儿;陈、魏之间,亦曰皂帔;自关而西,谓之冠雀。天旱则群飞作阵,故《诗考》又名旱群。《名医列[别]录》注云:鹳之似鹄而巢树者,为白鹳。黑色,曲颈者,为乌鹳。《清异录》云:鹳多在殿阁鸱尾及人家屋兽结巢,故或有呼瓦亭仙者。《禽经》云:鹳,仰鸣晴,俯鸣阴;雄鸣晴,雌鸣阴。
黑鹳:黑鹳,黑睛,赤黑晕;红长嘴,赤颊连于嘴根,头、项、颈、臆、背、翅俱沉黑色,腹下纯白;鲜红足、胫,面带青黑色,趾根亦有连皮。身略小于白者。
按:对照现代的东方白鹳与黑鹳的图片及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古人对它们的了解已经比较到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