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扬子鳄:中国中南地区的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扬子鳄:中国中南地区的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马腹”兽,(清)吴任臣注《山海经》以2条中庐县之“水唐”“水虎”称“其为马腹异名审矣”,从记述(见下文)看,是扬子鳄。

扬子鳄:中国中南地区的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

历史上,中南唯见河南、湖北与湖南有扬子鳄分布记载。

三国魏)曹植《七启》提到“臛江东之潜鼍,臇汉南之鸣鹑”之句。按:此“江东”,泛指东吴,约即今长江中下游以南广大地区,尽管属中南的有湖北南部、湖南与广东及广西部分地区,但唯前二者见有历史上扬子鳄栖居记载。

4.3.1 河南

古文献记载历史上河南省扬子鳄分布主要在东半部。

●郑州市:前文提到“商时期中心区域”有扬子鳄分布的就有今郑州市与荥阳市。

山海经·中山经》所记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伊水汇入洛水,再经今巩义市归入黄河,其中有扬子鳄栖息。

洛阳市:《山海经·中山经》记载:

蔓渠之山……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按:“蔓渠山”乃熊耳山支峰,伊水之发源地,该水向东经今栾川县,又折北经嵩县、伊川县、偃师市汇入洛水。所谓“马腹”兽,(清)吴任臣注《山海经》以2条中庐县(今湖北南漳县)之“水唐”“水虎”称“其为马腹异名审矣”,从记述(见下文)看,是扬子鳄。由此反映当时伊水流域有扬子鳄分布。

(唐)张说《东都酺宴四首》其中有“震震灵鼍起,翔翔舞凤来”之句。按:唐代东都,即今洛阳市;反映当时还有扬子鳄栖居。

●安阳市:前文提到“商时期中心区域”有扬子鳄分布的就有今安阳市与内黄县。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觥盖上有角爬行龙纹(图3.25),与前文提及石楼县出土青铜龙形觥侧之角爬行龙相似;殷墟出土的扬子鳄遗存(鼍鼓及鳄骨板)及甲骨文“鼍”的使用,都表明当时还有扬子鳄栖息。

图3.25 司母辛觥盖上的有角爬龙纹[30]

开封市:(宋)梅尧臣(1002—1060)《金明池游》诗有“三月天池上,都人袨服多。水明摇碧玉,岸响集灵鼍”之句。按:所谓“金明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东京汴梁城(今开封市)外;由“岸响集灵鼍”描述,反映当时栖息的扬子鳄尚多。

(宋)朱翌《猗觉寮杂记》记述:

宣和己亥,都城北小民家晨起,见一物如龙,伏床下,大惊。都人争往观之。禁中取去,验之鼍也,杖杀之。城北去水远,不知所从来。已而,大水。

按:“宣和己亥”,即宣和元年(1119);所谓“都城”,乃北宋国都,即今开封市;“验之鼍也”,说明经过验证,明确是扬子鳄。

(宋)释志磐《佛祖统纪·法运通塞志》也记载:

宣和元年……三月,京师(今开封市)大水,鼋鼍出于院舍,宫庙危甚[31]

按:所谓“京师”,亦指北宋国都,即今开封市;尽管这两条资料都是记载“宣和元年(1119)”今开封市之扬子鳄,但前者明确是在市民家中床下发现的,并在“杖杀”扬子鳄后,“已而,大水”;后者则出自宫庙,并先发生“大水”,导致“鼋鼍出于院舍”,说明它们并非记载的同一事件,而是说明北宋末,今开封市扬子鳄虽已濒危,但还数次发现。

●许昌市:《三国志补注·魏书·武帝纪》记载:

郭义公《广志》曰:鼍长三尺,有四[足],髙尺余,美似蝘蜒。南方嫁娶,必得食之。魏武赤壁还,所掘得。是也[32]

说明曹操赤壁战败后退回许昌(即今许昌市魏都区),还掘地捕捉到扬子鳄。

●南阳市:(东汉张衡(78—139)《南都赋》中有“其水虫,则有:蠳龟鸣蛇,潜龙伏螭。鱏鳣鰅鳙,鼋鼍鲛”之句子。按:此“南都”指张衡的家乡今南阳市,郡治在宛,因其地理位置在京之南,故此称。说明当时有扬子鳄栖息。

周口市:《魏书·崔休、裴延儁、袁飜列传》记载:

袁飜,字景翔。陈郡项人也……熙平初,除冠军将军廷尉少卿寻加征虏将军,后出为平阳太守。飜为廷尉颇有不平之论,及之郡甚不自得,遂作《思归赋》:……北眺羊膓诘屈,南望龙门嵯峨。迭千重以耸翠,横万里而扬波。远鼯与麐麝,走鳐鳖及龟鼍。彼暧然兮巩洛,此邈矣兮关河。动了心兮徒伤,思摇摇兮空满。思故人兮不见,神翻覆兮魂断。断魂兮如乱忧来兮不散。

按:北魏袁飜乃陈郡项县(“陈郡”,在今沈丘县一带;今项城市在沈丘县西北上游与其毗邻)人,该地处于淮河支流颍河中游。从袁飜《思归赋》中的描述,反映当时有扬子鳄、龟、鳖等爬行动物分布。

4.3.2 湖北

历史上,湖北省是扬子鳄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墨子》称:

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盈之。以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饶。

按:据其描述情况,说明江汉一带扬子鳄曾广布且数量多。

武汉市:(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与明清黄州府志》记载有扬子鳄栖息,属今武汉市的有黄陂与新洲区。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武昌府物产考》引《府志》提到清雍正五年(1727)以前,武昌府(治今武汉市武昌区,辖境属今武汉市的有武汉市东部与南部等地)内有“鼍”,“出涧谷中”。

光绪十年《黄州府(辖境有今武汉市的新洲区等地)志》记载有“鼍”,即扬子鳄。

襄樊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记述:

沔水又南与疎水合,水出中庐县西南,东流至邔县北界(案:邔,近刻讹作“即”)东入沔水,谓之疎口也(案:近刻脱“之”字)。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碛上自曝(案:上,近刻讹作“中”)。膝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膝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或曰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厌可小小使(案:近刻作“可以小使”)名为水虎者也(案:虎,近刻讹作“唐”)。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云:

生得者,摘其(鼻)[皋]厌,可小小(便)[使之],名曰水卢。

(唐)吴从政《襄沔记》亦记:

中庐有涑水,注于沔。此水有物啖人,名水虎。

(清)吴任臣注称:

合诸书观之,水唐,水卢,水虎,其为马腹异名审矣。

按:据《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庐县”,即“中卢县”,治今襄阳县西南;“邔县”有二说(其一,治所在今宜城市北;另一,在今襄阳县南欧庙镇)。“疎水”,乃今蛮河;“沔”,即今汉水。可见汉水沿岸称谓不同的“水虎”“水唐”“水卢”“马腹”等,皆扬子鳄。由此可见,当时在今汉水上游,至少在今蛮河沿岸的南漳县与宜城市一带,有扬子鳄栖息。

(明)李梦阳《空同集·义鱼行》记述:

汉江七月黄水涨,男妇义鱼立江上……如飞快浆谁曾傍,夜风大声吼盘涡。地拆澒洞豗鼋鼍,如瓮之蛟手可得。蛇龙岂复安巢窝,消息定理鱼奈何。

按:其中描绘出农历七月,汉江洪峰汹涌,涨水期间还有扬子鳄活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宜城县(今宜城市)志》物产中仍有“鼍”,可以证明还有扬子鳄栖息。

●荆门市:《山海经·中山经》记载今睢漳河流域(涉及今荆门市)有“”(扬子鳄)。

按:据已经明确的今汉水上(详襄樊市)、下游(详仙桃市等)大部分地点有扬子鳄栖息,据《空同集》等记述,处于其干流中游的钟祥市也应有扬子鳄分布。

●黄冈市:(宋)王象之《舆地纪胜·黄州(治今黄州区,辖境属今黄冈市的有黄州区、麻城市、红安县等地)·景物》谈到黄州黄冈县有鼍龙桥。在13世纪初以前,有鼍出没于桥下港中,故名。

弘治十三年(1500)《黄州府志·地产》有“鼍”。清光绪十年(1884)《黄州府(治今黄冈市黄州区,辖境属今黄冈市的有黄州区、麻城市、武穴市、红安县、罗田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团风县等地)志·介之属》记载:

鼋、鼍(水陆俱有之。江畔苦其攻岸。俗呼猪婆龙。顺索而出,破芦为篾击之,即不动。肉味鲜美)、鳖、龟。

按:明代黄州和清代黄州府(范围扩大,除黄陂属汉阳府外,还增加今罗田、浠水、蕲春、黄梅等县)皆记载有扬子鳄,尤其由府志来看,扬子鳄为全府所产。

明万历十二年(1584)《六安州(辖境属今黄冈市的有英山县等地)志·土产·鳞介属》记载“有龟,有鳖,有鼍,有螺”等。

●鄂州市: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与同治六年(1867)《大冶县(今大冶市)志·物产》皆有“鼍”记载。

《古今图书集成》提到清雍正五年前,武昌府(辖境属今鄂州市的有鄂州市、黄石市、大冶市、阳新县等地)有鼍记载,说明当时仍有扬子鳄分布。

咸宁市:《古今图书集成》提到清雍正五年前,武昌府(辖境属今咸宁市的有咸安区、赤壁市、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等地)有鼍记载,说明当时仍有扬子鳄栖息。

●荆州市:《山海经·中山经》记载:

骄山,其上多金,其下多青。其木多松栢,多桃枝钩端。神围处之。其状如人面,羊角虎爪。恒游于睢漳之渊,出入有光。郭璞注:“,音鼍鱼之鼍。”

按:所谓“骄山”,即今聚龙山。所称“神”,即扬子鳄。所称“睢漳”,即今睢漳河,经今江陵县归入长江,说明当时今睢漳河流域有扬子鳄分布。

《墨子·公输》叙述墨子到郢(今江陵县西北)与公输盘谈话中,曾指出“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其中之“鼍”,就是扬子鳄。

(唐)李贺《昌谷集·江楼曲》: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按:由此,反映到9世纪初,今江陵县一带仍有扬子鳄栖息。

●宜昌市:《山海经·中山经》记载的游于睢漳之渊的神乃扬子鳄;所称“睢漳”,即今睢漳河,流经今属宜昌市的远安县与当阳市。反映当时这一带有扬子鳄栖息。

●荆州市:《吴志》记载:“孙亮初,公安(今公安县)有白鼍鸣。”即反映当地有扬子鳄分布,并为后世的记载所证实。

嘉靖元年(1522)《湖广图经志书·沔阳州(辖境有属今荆州市的洪湖市等地)·土产》记载有“(鱼鼍)[鱼,鼍]”。明嘉靖九年(1530)《沔阳州(辖境有属今荆州市的洪湖市等地)志》“介”记载:“有龟,多鳖,有鼋,有鼍,多螺,多蚌,多虾。”清康熙十二年(1678)《沔阳州(辖境有属今荆州市的洪湖市等地)志·物产》仍有“鼍”。

清光绪六年《荆州府(治今江陵县,辖境属今荆州市的有荆州市、石首市、松滋市、江陵县、公安县、监利县等地)志》在“古迹”中记载:“鼍穴:在县西南廖解村。”又在“名胜志”称:“三国时,有灵鼍鸣此其穴也。”由此记载,反映以往曾有扬子鳄分布。

●宜昌市:清光绪六年《荆州府(辖境属今宜昌市的有枝江市、宜都市等地)志》记载以往的“鼍穴”“灵鼍鸣”,此反映以往曾有扬子鳄分布。

●仙桃市:明正德(1506~1521)《湖广图经志书·沔阳县(今仙桃市)》产“鼍”。嘉靖元年(1522)《湖广图经志书·沔阳州(治今仙桃市,辖今仙桃市等地)·土产》记载有“(鱼鼍)[鱼,鼍]”。嘉靖九年(1530)《沔阳州(治今仙桃市,辖今仙桃市等地)志》与嘉靖十年(1531)《沔阳(今仙桃市)志》“介”皆记载“有龟,多鳖,有鼋,有鼍,多螺,多蚌,多虾”。清康熙十二年(1678)《沔阳州(治今仙桃市,辖今仙桃市等地)志·物产》仍有“鼍”。

●天门市:明正德(1506~1521)《湖广图经志书·景陵县(今天门市)》产“鼍”。嘉靖元年(1522)《湖广图经志书·沔阳州(辖境有今天门市等地)·土产》记载有“(鱼鼍)[鱼,鼍]”。嘉靖九年(1530)《沔阳州(辖境有今天门市等地)志》“介”记载“有龟,多鳖,有鼋,有鼍,多螺,多蚌,多虾”。清康熙十二年(1678)《沔阳州(辖境有今天门市等地)志·物产》仍有“鼍”。皆反映有扬子鳄分布。

●恩施州:(明)贝琼《郭忠恕出峡图》记述:

巫峡何危哉,夹拱如龙门。(www.xing528.com)

禹治九州(岛岛)不得到此,峡口水作雷霆奔。

问汝江中人,几日三巴去?

峨眉五月销古雪,滟滪堆深虎须怒。

巫峡之险安可攀,胡为吴樯楚柁日日来往乎其间?

高堂中有如花颜,银屏翠箔青春闲。

涉此万里道,经年犹未还。

黄金不买死,直欲高南山。

汝舟非龙汝非虎,鼋鼍出没馋蛟舞。

前者已脱后者号,江神无情天又雨。

石巉岩兮利刃攒,一叶宛转行千盘。

睹此魂魄悸,岂待杜宇夜叫狷声酸。

安得凿之尽平土,万古不识风波苦[33]

按:由于郭忠恕(?—977;字恕先,又字国宝;今河南洛阳人)是北宋初画家,故此文乃间接描述。从文中,可以看出是指长江三峡一带,尤其是巫峡一带(属今恩施州的有巴东县等地)当时还有扬子鳄分布。

4.3.3 湖南

古文献记载了湖南省历史上的扬子鳄分布情况。

(宋)范成大《神弦》吟诵:

双娥一去三千秋,粉篁春泪凝古愁。

神鼍悲鸣老龙怨,水为翻澜云为留。

素空逗露晚花泣,神官行水鳞僮湿。

潮声不平江风急,苍梧冥茫九山立。

按:从“双娥”(舜帝之二妃娥皇、女英)、“苍梧”与“九山”(皆指九嶷山)、“江”(即湘江)看,反映当时湘江一带有“神鼍”,即有扬子鳄分布。

(明)廖鸣吾《鸿轮篇送楚客南归寄王稚钦》中有“三湘时见鼋鼍出,七泽聊覊鸾凤翔”之句,反映当时湖南(主要还是湘北)一带依然有扬子鳄栖息。

●长沙市:(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唐大历五年》中有“潇湘水国旁鼋鼍,鄠杜秋天失鵰鹗”之句。按:这是唐大历五年(770),漂泊在湖南的杜甫在舟中整理书信时,读到高适这首诗时,高适早已亡故,睹物思人而作。其中“湘水国旁鼋鼍”,说明其和诗之地在潭州(今长沙市)。(宋)黄希注曰“《诗正义》云:鼍,似蜥蜴,四(尺)[足],长丈余。甲如铠,皮坚可以冒鼓。《上林赋》云:击鸿鼍之鼓[34]”,则更明确是扬子鳄,反映当时今长沙市一带有扬子鳄分布。(明)史谨《潇湘夜雨》吟诵:

鼋鼍出没吼烟涛,墨色江云不断飘。

乔口橘州何处是,满汀芦荻萧萧

按:“橘州”,乃长沙市的显著地标“橘子洲”,表明仍有扬子鳄栖息。

●常德市:(唐)刘禹锡(772—842)被贬为朗州(治今常德市,辖今常德市、汉寿县、桃源县等地)刺史时,作有《武陵书怀五十韵》,其中有“虎咆空野震,鼍作满川浑”之句,反映当地曾有扬子鳄分布。

明弘治元年(1488)《岳州府志·物产志(详州县)》记载“巴陵县·物产志·介:鼋、鼍、龟、鳖”,同时在澧州(今澧县)、安乡县(今县)、石门县(今县)皆称“俱同巴陵”,亦即当时皆有扬子鳄分布。

乾隆十五年(1750)《直隶澧州志林》与道光元年(1820)《直隶澧州志》都有“鼍”记载。按:澧州,治今澧县,辖境中属今常德市的有安乡县、澧县、临澧县、石门县等地,反映有扬子鳄分布;辖境中还有一些地方,则未见有扬子鳄记载。

清同治二年(1863)《武陵县(今常德市)志》不仅记载“有鼍”,还记述:

清顺治十二年(1655)大水,(武陵县,今常德市)龙坑有巨鼍,射之不入。

顺治十五年(1658)大水,(武陵县,今常德市)槐花堤决,巨鼍迁。

按:反映到清末,当地还有扬子鳄栖息。

清同治七年(1868)《石门县(今县)志·物产·介类》记载:

鼍:皮可冒鼓,力能攻岸。夜鸣应更,嗜睡,性至难死。具十二肖肉,惟蛇肉在尾。一名土龙。能横飞,不能上腾。鼍与鼋,石门亦不常见。

按:由描述看,确是扬子鳄,但是到清末,扬子鳄数量已少。

清光绪元年(1875)《龙阳县(今汉寿县)志》称“团山在洞庭湖中,每风浪,鼋鼍蚁集其下”,表明当时扬子鳄数量尚多。

按:综合周边情况,位于雪峰山北端以安化县为中心的多雨区边缘的今桃源县,历史上似也曾有扬子鳄分布。

●益阳市:商代神人纹双鸟青铜鼓(又称双鸟鼍鼓、双鸟饕餮纹鼓、人形饕餮纹鼓、双禽饰鼓或夔纹神鼓),今收藏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是最早面世的商代青铜鼓。相传它原为圆明园旧藏;(日)樋口隆康先生根据“铜色、花纹的特征暗示本器系商代晚期华南所作”;李学勤根据湖南出土的青铜铙纹饰,指出,“双鸟鼍鼓有可能也是湖南地区的产物,和A型铙是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作品”;还有人推测其出土地点可能在湖南安化一带(王宁,2008)。安化县位于资水中游,存在适宜扬子鳄栖息的环境

岳阳市:(唐)李亢《独异志》记载:

炖煌李鹬开元中为邵州刺史,挈家之任。泛洞庭时,晴景登岸。因鼻衂血沙上,为江鼍所

《唐代传奇》记载:

贞元(785~804)中,有湘媪常以丹篆救人病。一日,告乡人曰:往洞庭救数百人性命。至洞庭前一日,有大风涛蹙。一巨舟泊一岛上而碎,所载近百人各星居于岛上。忽有一白鼍,长(大)[丈]余,游于河上。数十人挝杀之,分食其肉。明日,有雪城围岛,渐窄如束,其广不三数丈。岳阳人亦遥望雪城,莫能晓也。媪登岛,飞剑刺之,白城如一声霹雳遂崩,乃一大白鼍,长十余丈,蜿蜒而毙。媪乃刘纲妻樊夫人也。

按:尽管上述两条乃故事性质,但所涉及的岳阳市地处洞庭湖滨,历史上当有扬子鳄栖息。

(唐)张说《和尹懋秋夜湖》道:

坐啸人事闲,佳游野情发。

山门送落照,湖口升月。

林寻猿狖居,水戏鼋鼍穴。

朔风吹飞雁,芳草亦云歇。

按:这是张说(667—730)被贬为岳州(今岳阳市与县)刺史时作;“湖”即今岳阳市的南湖,反映当时确有扬子鳄栖息。

(宋)陆游(1125—1210)《岳阳楼》吟诵:

身如病鹤短翅翎,雨雪飘洒号沙汀。

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

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雄楼岌嶪镇吴楚,我来举手扪天星。

帆樯才放已隐隐,云气乱入何冥

鼋鼍出没蛟鳄横,浪花遮尽君山青。

黄衫仙翁喜无恙,袖剑近到城南亭。

眼前俗子败人意,安得与翁同醉醒。

按:岳阳楼在今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诗句“鼋鼍出没蛟鳄横”,反映当地有扬子鳄分布。

明弘治元年(1488)《岳州府(治今岳阳市)志·物产志(详州县)》记载“巴陵县(今岳阳市与县)·物产志·介:鼋,鼍,龟,鳖”,同时在临湘县(今临湘市)、平江县(今县)、华容县(今县)皆称“俱同巴陵”。隆庆(1567~1572)《岳阳府志·食货志》记载:巴陵县(今岳阳市与县)产“鼍,似龙,喜穿穴坏堤。”这些记载表明当时皆有扬子鳄分布。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湘阴县志·物产·介》列举有“龟、鼋、虾、蚌、鳖、鼍、螺”等,其中“鼍”,即今扬子鳄。清康熙八年(1669)、乾隆二十二年(1757)与嘉庆二十五年(1820)《湘阴县志》也都记载有鼍,证明仍有扬子鳄。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临湘县(今临湘市)志·物产·介之属》列举有“龟、鳖、鼋、鼍、蟹、螺、蚌、蚬、蛤”等物种,其中“鼍”即反映仍有扬子鳄栖息。

清嘉庆九年(1804)和光绪十二年(1886)《巴陵县(今岳阳市与县)志·物产》有“鼍,善攻岸。城陵矶外江岸多有之”。由此看来,其时扬子鳄已经退缩到城陵矶外江岸。

清道光五年(1825)《洞庭湖志·物产·介属》中有鼍;该志《洲港》卷记载:

鼍鹤州,在巴陵县西北,有芦苇之利。鼍鹤港,在巴陵县西。白鼍池,在巴陵县西。鼋鼍江,在巴陵县西。

又《湖山》卷记载:

层山,在华容县东四十里,屹立水中,旧有鼍鹤驿。水涸,故址犹存。按:该志中记载多处因鼍而得名之地,反映今岳阳市与县历史上扬子鳄很多。

清光绪八年(1882)《华容县(今县)志》记载:

国朝……同治……十一年,南城外琵琶湖渔人获鼍龙二以报县。县饬送之调弦江口。

按:据此,反映到清末(同治十一年,即1872),今华容县还有扬子鳄栖息。

●怀化市:清初,聂璜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完成的《海错图》中就有“鼍”的记载与图形(图3.26),记述道(文金祥等,2014):

图3.26 聂璜绘制的“鼍”

康熙二十九年,福宁祝建如客楚之辰州。时七月也,天甚炎热。忽有一物长丈余,盘于江岸石上。身黑色,有鳞甲,四爪,尾亦长,额有小角,口阔眼圆,面大,鼻上有硬须数茎,动摇可怖。舟人曰:此鼍也。戒勿语,并禁客手指,恐鼍觉入水负舟则危矣。因为予图述。

……龙嘘气成云,鼍吐气成雾,可以理会。

鼍体与鲮相似,并有气力,能攻岸。多伏于江、海、岛屿土中,非网罟之所能得。大约多系掘土而得者。今药市往往悬枯鼍以壮观,不能甚大,不过三四尺之小者耳。张汉逸曾见过,特为予图。至于《篇海》所云:大者身有文彩。其说可证鳄鱼火焰为生成之文,非浪传也。

《鼍吐雾赞》:世知山雾,罕识海云。取鼍以证,知所自兴。

按:尽管聂璜绘制的图与记述存在一些失实(并非毫无依据),但其所记之“鼍”无疑就是扬子鳄,具体时间与地点也可确定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与“楚之辰州(今沅陵县)”,证明当时确有扬子鳄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