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图3.1、图3.2)外形与放大的蜥蜴有几分相似,体长150~200cm,全身可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分,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吻短而钝,其第四枚下颌齿嵌入上颌的一个凹槽内,口闭合时此齿不显露(文焕然等,1981)。
图3.1 扬子鳄[1]
图3.2 临水之成年扬子鳄[2]
图3.3 嬉水之幼鳄[3]
(www.xing528.com)
图3.4 在苇草丛中的幼鳄[4]
扬子鳄的体形扁平,全身被革质甲片,腹甲较高而软;甲片约呈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背部呈暗褐色或墨黄色,腹部为灰色或略浅,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幼鳄体表有橘红色的横纹,色泽非常鲜艳,与成鳄体色明显不同,但随生长而转为深色(图3.3、图3.4)。
扬子鳄的头扁,吻部突出,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眼为全黑色,且有眼睑和膜,眼睛可张开或闭合。四肢短粗而有力,前肢与后肢有明显的区别:前肢有五指,指间无蹼;后肢有四趾,趾间有蹼,趾端有爪。尾长与身长相近,长而侧扁,有灰黑或灰黄相间的手术纹,尾既在水中起到推动身体前进的作用,又是自卫和攻击敌人的利器。这些结构特点适于它既可在水中,也可在陆地栖息。
扬子鳄是栖息于亚热带的变温动物,又是穴居,洞穴多处阳坡林下,一般在地下3m。从10月下旬到次年4月初,它蛰伏在洞穴中进行冬眠。其时,扬子鳄爬贴地下,呼吸微弱,不食不动,即使在严冬,也能维持4℃左右的体温(朱承琯,1954)。扬子鳄洞穴内构造复杂,不仅有多个出口,还设置有洞道、卧室、卧台、水潭、气筒等不同部位。卧台是扬子鳄爬卧处,在最寒冷的季节,卧台上的温度也有10℃左右。扬子鳄蛰伏初始和即将结束的这两段时间内,入眠的程度较浅,受到外界刺激,能够有所反应;中间时段较长,且入眠的程度很深沉,就像死了似的,看不到它的呼吸现象。
出蛰后的扬子鳄亦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即能纵跳抓捕,或利用粗大的尾巴猛烈横扫,或用尖锐锋利的牙齿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即使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往往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时,则把它猛烈摔打,直到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再吞食。扬子鳄的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消化功能很强。
它们在6月交配,以呼叫声作为信号,雌雄一呼一应,逐渐靠拢,聚合到一起。但发出的求偶叫声不同,雄鳄洪亮的叫声在百米之外可听到,雌鳄则叫声较为低沉。它们在水中交配,体内受精。7~8月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为灰白色,比鸡蛋略大。卵产于草丛中圆形的巢穴内,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母鳄在巢边听到仔鳄的叫声后,会马上扒开盖在仔鳄身体上面的覆草等,帮助仔鳄爬出巢穴,并把它们引到水池内。
现生扬子鳄栖息在长江下游的干流和一些支流的河滩、湖泊以及丘陵山涧的滩地,植被主要是芦苇或竹林,土质疏松,食物来源比较丰富。扬子鳄是肉食性动物,性情凶猛,以各种小型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其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以度过漫长的冬眠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