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度50cm以上,体重70kg,寿命达130年

长度50cm以上,体重70kg,寿命达130年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鲵的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犁骨齿发达,为大鲵主要的捕食工具。大鲵成体长度一般可达50cm以上,最大的野生大鲵可达3m多,体重近70kg;最年长的大鲵,据称可存活130年。幼鲵群居,喜栖息在溪流支流的小水潭内;成鲵穴居,多栖息在海拔100~1 200m水流较急而清凉的溪河中。在繁殖季节,大鲵常发出类似娃娃的叫声。

长度50cm以上,体重70kg,寿命达130年

大鲵有娃娃鱼呱呱鱼、人鱼、孩儿鱼、狗鱼、鳕鱼、脚鱼、啼鱼、腊狗、四足鱼、鰕、鲵、鮎、、鰨、魶、婴鱼、龙鱼、王鲔、海狗鱼、水和尚、四脚鱼、山橅鱼等诸多俗名[1]

大鲵(图2.1)的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前者更肥壮扁平。大鲵的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躯干部粗壮,四肢短粗,尤其前肢很像小孩的一对小胳膊,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裸露,皮肤光滑而有弹性且布满黏液。犁骨齿发达,为大鲵主要的捕食工具。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图2.2~图2.5),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也有暗黑、红棕、土黄、浅褐、金黄等色,背腹面布满不规则褐色或深褐色斑点,腹面颜色浅淡。

图2.1 大鲵[2]

图2.2 大鲵[3]

图2.3 大鲵[4]

(www.xing528.com)

图2.4 红色大鲵[5]

图2.5 大鲵[6]

大鲵在仔幼期具外鳃,倚此吸收溶在水中的氧。长到17~22cm时,外鳃逐渐退缩消失,由咽部向外突成一对肺囊,代替了原来鳃的呼吸功能,从而可以呼吸空气中游离的氧。除了肺囊呼吸外,其周身皮肤和口腔黏膜都可进行辅助性呼吸(高武,1987;费梁等,2006)。

大鲵成体长度一般可达50cm以上,最大的野生大鲵可达3m多,体重近70kg;最年长的大鲵,据称可存活130年。

大鲵喜栖息在阴暗环境,常匿居在石灰岩广布、水质清澈、多沙石和深潭、水量充沛的深山溪流、石隙、岩穴、泉洞及水沟中;水之深浅与其体型相关,体型较大的个体生活于深水中,中小型个体生活在浅水中。幼鲵群居,喜栖息在溪流支流的小水潭内;成鲵穴居,多栖息在海拔100~1 200m水流较急而清凉的溪河中。大鲵一般昼伏夜出,4~10月摄食生长,冬季休眠(也有人称其不休眠,只是减少食量);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6~23℃,当水温低于14℃或高于33℃时,摄食减少,行动迟钝,生长缓慢;当水温降至10℃以下,则开始休眠。大鲵为肉食性动物,食性广,常以溪中的鱼、虾、蟹、蛙等为食,也捕食螺、蚌、水蛇、鼠类及水生昆虫等。大鲵的新陈代谢较为缓慢,耐饥饿能力很强,只要饲养在清洁凉爽的水中,数月不喂食物也不至饿死。

大鲵是卵生,4~5龄即达到性成熟。繁殖期为每年的5~10月。在繁殖季节,大鲵常发出类似娃娃的叫声。产卵前,由雄鲵先选择产卵场所,一般在水深1m左右有泥沙质底的溪河洞穴处,雄鲵用足、尾及头部将“产房”打扫干净后,雌鲵才住进去。产卵多在夜间进行,雌鲵一次产卵数与其个体大小有关,可达数百至千余枚,卵乳黄色,直径5~8mm,形成长达数米的念珠状卵带,漂浮在水中;雄鲵随即排精,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之后,雌鲵随即离开,雄鲵则留在洞穴中看护。孵卵期间,雄鲵在卵周围洄游爬动,还常把身体弯成半圆形将卵围住,以防敌害或卵被水冲走,直至30~40天后孵化结束[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