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野生动物分布变迁及同名异物问题解析

中国野生动物分布变迁及同名异物问题解析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往今来,人们不仅对相当多并不了解且缺乏详细描述之物名不知所云,而且大量存在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现象使得一些研究者如雾里看花,这种因不辨真伪而造成的张冠李戴,就是现代也并不罕见。例如,麝属的多个种在我国不少地方被称为“獐”,如仅凭名称则容易与同是偶蹄目的“獐”混淆。

中国野生动物分布变迁及同名异物问题解析

古往今来,人们不仅对相当多并不了解且缺乏详细描述之物名不知所云,而且大量存在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现象使得一些研究者如雾里看花,这种因不辨真伪而造成的张冠李戴,就是现代也并不罕见。

例如,麝属(Moschus)的多个种在我国不少地方被称为“獐”,如仅凭名称则容易与同是偶蹄目的“獐(Hy dropotes inermis)”(现中文学名一般用“河麂”)混淆。“有无麝香”虽是区分麝与獐的显著特征之一,但雌麝与幼麝也无香,还是有被误认而错记。獐仅适宜栖息于暖湿环境,现今主要处于淮河以南地区。麝的适应性较强,虽适宜于温凉气候环境,但其分布区的海拔却随纬度降低而升高。故在一些地区呈现獐与麝重叠分布现象,进而呈现二者重叠分布的北界即獐的分布北界,重叠分布的南界即麝的分布南界,重叠分布的西界即獐的分布西界,重叠分布的东界即麝的分布东界(详见下文)。

又如,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常见别名有“娃娃鱼”,而在甘肃省临夏州与甘南州一带有将小鲵科山溪鲵属山溪鲵(Batrachuperus pinchonii)也俗称为“娃娃鱼”。尽管大鲵与山溪鲵皆是有尾、有足的两栖类动物,但见到实物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大鲵个体大,要比山溪鲵大得多;即使是大鲵幼体,也可通过前后足指、趾的差异(大鲵为前4指、后5趾,山溪鲵则皆为4个指、趾)鉴别(文榕生,2015b)。

再如,河麂(Hy dropotes inermis)由于曾用中文学名与古称“獐”(图1.11、图1.12),不仅在古代被混同于麝属(Moschus spp.)(图1.13~图1.20),就是现今,也有见误作“山獐”(实乃赤麂Muntiacus muntjak)、“山獐”(实乃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獐”(实乃小麂Muntiacus reevesi)等,经比对图片,得以纠偏。

图1.11 河麂(雄)[33]

图1.12 河麂(雌与幼仔)[34]

图1.13 原麝[35]

图1.14 马麝[36]

(www.xing528.com)

图1.15 黑麝[37]

图1.16 喜马拉雅[38]

图1.17 赤麂[39]

图1.18 山獐(实为赤麂)[40]

图1.19 山獐(实为小麂)[41]

图1.20 野獐(实为小麂)[42]

由此可见,不仅要知道物种名称,而且要掌握其形态特征、习性以及时间、空间、环境等,也只有同时或基本具备这些要素,才可鉴别与获取令人信服的野生动物地理分布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