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上续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上续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于一般学科的研究,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广度是可估计的。尽管如此,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的深度难测。已见有多位学者或就某一历史阶段,或就某一地区的虎为主体的研究成果。笔者近期应邀再度对虎的一些有关情况展开研究,又有一些突破:①虎的起源与扩散。台湾海峡最深处不到80m,琼州海峡最大深度114m,虎是完全有可能在海退时登上此二海岛上的,古籍也有记载虎在二海岛,一直延续到宋代与清初。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分布变迁上续

不同于一般学科的研究,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的广度是可估计的。曾见有人提出历史动物地理学要研究所有动物的历史时期情况,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且不论全球已知动物达130万种(脊椎动物约占5%),就是我国动物也有20余万种(无脊椎动物5万余种、昆虫15万种、脊椎动物6 280种),仅脊椎动物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 258种,爬行类约376种,两栖类约284种,鱼类约3 862种。对如此大量的物种展开研究,不是一拍脑袋就可实现的。

况且,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是需要有丰富的古籍资料支撑,对此,笔者略有体会:①拙作《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文榕生,2013)主要采用原文献摘编的形式,对古文献中记载的野生动物资料深入发掘,认真进行鉴别、确认与梳理,较全面、系统与客观地反映古人对野生动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形态特征描述、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的记载。尽管成书约200万字,但选取的古方志不到5%。②笔者参与《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动物分典》编纂工作,尽管搜集了大量素材,最后却因版面限制,不得已仅保留科学性部分资料,动物地理分布内容更是大为精简。

据了解,我国历史时期有文字记载且可辨认的动物有1 500多种,隶属于16门、50纲、206目、622科[20],即使难免有遗漏,但出入不会很大。如果我们从中再选择具有研究价值的物种,数量就更加屈指可数了。

尽管如此,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的深度难测。

仅以研究“虎”为例。已见有多位学者或就某一历史阶段,或就某一地区的虎为主体的研究成果。就历史时期全国范围而言,何业恒率先在1996年发表10余万言的《中国虎的历史变迁》,笔者后在2009年发表约25万字的《虎的分布变迁》研究,曹志红(2010)也发表了《老虎与人》的博士论文(在此前后,将一些内容以论文另行发表),尤其是后者更多从土地开发、虎贸易利益驱动、打虎等人类活动方面切入研究,有独特见解。笔者近期应邀再度对虎的一些有关情况展开研究,又有一些突破:

①虎的起源与扩散。根据迄今分布于我国27个省级政区(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105地、129点出土的更新世—全新世虎遗存看,更新世早期的虎化石就有河南渑池县、陕西蓝田县、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三地,尤其是渑池县与东乡族自治县的古中华虎(Panthera palaeosinensis或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21]化石为距今200万年前的遗物;此外,中更新世的虎化石分布在46地,晚更新世的虎化石分布在38地,全新世的虎遗存分布在18地。这些分布广阔且成序列的虎遗存充分证明虎是起源于第四纪的更新世早期,首先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出现,然后才扩散开的。

②虎的主要扩散方向。呈现:a)在黄河流域,除了迄今三地出土早更新世虎遗存外,还有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的虎遗存出土,形成序列,说明这一区域的虎是一脉相承的。b)虎向东北方的扩散路线比较清晰,亦即先在今辽宁省出土中更新世虎遗存(也有晚更新世虎遗存),然后在今吉林省与黑龙江省出土晚更新世虎遗存,时间的先后说明虎依此顺序向东北亚(除我国东北[22]外,还包括今蒙古国东部与我国接壤部分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与韩国等地)一带扩散。c)尽管迄今在西北出土的动物遗存中有虎的并不多,但可以借助古地理图反映的环境判断虎向西北方的扩散大势[23],虎向北与向西北扩散处于畅通状态,而且也打开了某些虎越出现今国境向中亚扩散的通道,从而证明新疆分布的虎既来自黄土高原,又成为再向境外扩散的中节点。而“高加索虎向东迁徙的孑遗”的认识,显然是本末倒置。d)相对而言,虎向南扩展比较顺畅,在中更新世便南抵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一线。e)虎向西南扩散主要受阻于恰与虎出现同期处于强烈隆起、难以逾越的青藏高原。故其扩散当是选择间接绕行,因而分布于中南半岛(旧称印度支那半岛、中印半岛)及其以西的南亚次大陆(又称印度次大陆)的虎似晚于分布于华南的虎出现。(www.xing528.com)

③台湾与海南历史上有虎。虎在中更新世时,就已扩散到东南沿海一带。《中国古地理图集》图说描述道(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硏究所等,1985):

晚更新世晚期,大约距今2.5万年时,气候急剧变冷,整个东部海面大幅度下降,到距今1.8万年时,海面下降到最低位置,大约在现代海面以下150m左右。在华南沿海形成宽达上千公里的辽阔滨海平原,其上发育古土壤层、风化壳和泥炭,与此同时很多河流一直延伸到滨海平原的外缘。在距今1万年左右,气候复又转暖,海面回升到海深25~30m处,接近现代海面。台湾海峡最深处不到80m,琼州海峡最大深度114m,虎是完全有可能在海退时登上此二海岛上的,古籍也有记载虎在二海岛,一直延续到宋代与清初。据我国近8 000年来冬半年气候变迁总趋势(见图1.6)看,虎又由于海进而与大陆隔离各自形成虎亚种(文榕生,2015a)。

④虎的亚种问题。动物地理亚种的出现是由于出现“与同一种内的其他居群在地理分布上界线明显、形态特征上有一定差异的居群”。笔者对《虎的分布变迁》进行修订与增补,根据约2 600种文献记载,我国县、市级政区在历史上有虎分布地(不含不同时期的重复)达1 960个,约占政区的82%。如此大面积且连片的虎分布说明虎的早、中期地理分布尚未出现隔离,因此也没有产生亚种。其后则不然:

新疆有虎的2个亚种。现有资料表明,新疆分布的虎早在清代以前就基本上与河西走廊的虎处于分布隔离状态,亦即由此产生虎亚种;天山南北的生态环境迥异,古籍中出现不同虎的名称、形态记载等,皆表明存在2个亚种(文榕生,2016)。

东北虎”的由来。“东北分布的‘虎’”与“东北虎”虽是2个不同概念,但前者可以涵盖后者,后者只是特定时期的称谓。换言之,它们是虎在演化过程中,虽皆处于“东北”地区,但在不同时期才出现的动物种名与亚种名。东北分布的虎之兴盛持续到清末,故两修乾隆《盛京通志》皆称“虎:诸山皆有之”。此“盛京”是广义概念,其范围包括今辽、吉、黑大部分地方,证实了虎在东北的广泛分布。19世纪末,先是沙俄,随后日寇,皆疯狂掠夺我国东北森林等资源,造成东北森林满目疮痍甚至荒山秃岭,至今仍历历在目。这些活动以及伴随而来的人口迁入与增长,关乎利益的战火硝烟等,严重地损毁了林栖动物的生态环境,既造成虎分布隔离而出现虎亚种,更危及虎的生息、繁衍(文榕生,2014)。

云南存在虎的3个亚种及界线。云南既是虎向境外扩散的重要通道之一,又由于生态环境多样,成为虎亚种最多的省级政区。尤其是以往文献对该省虎亚种记载的随意性,更有必要理性地从历史地理角度梳理清楚它们的分布状况[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