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地理演变史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地理演变史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后来有“文革”动乱等干扰,但文焕然终生坚守并锲而不舍地开展历史自然地理多方向研究[3],触类旁通而开拓历史动物地理学新领域。不能忘却的是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诸位先贤对这一分支学科的支持与扶持。诚然,有些学者也涉猎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浅尝辄止,或转向其他研究领域,但不争的事实是,他们即使短暂的研究成果也为创建历史动物地理学做出了贡献。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地理演变史

文焕然在师从谭其骧教授(后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生毕业后的1947年,就破格任福建晋江国立海疆学校理学副教授;1949年至1950年仍留任该校地理学副教授,任代理教务主任及校长等职;1950年8月至1962年在福建师范学院任副教授(地理研究所古地理历史地理研究室,1987)。亦即,他自从事教学、科研之初,便立志并终身从事历史自然地理学研究,毫不动摇。1959年,他的专著《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是我国最早正式出版的气候变迁专著之一。

在此,我们不能不提原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副院长,他在1956年筹建独立学科建制的历史地理学科组时提出的“二要”[2]指导思想高瞻远瞩。尽管斗转星移,时代变迁,竺可桢的远见卓识仍显生命力。1962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特将远在福建任教、在历史自然地理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的文焕然征调进京,并任命为学科组长,意味着历史自然地理被作为重要研究方向(王守春,2011)。尽管后来有“文革”动乱等干扰,但文焕然终生坚守并锲而不舍地开展历史自然地理多方向研究[3],触类旁通而开拓历史动物地理学新领域。故“如果说竺可桢先生是中国历史气候与历史自然地理的开创者,那么,文焕然则是第一位长期坚持历史自然地理研究方向的学者”的评价毫不过分[4]

不能忘却的是中国历史地理学主要奠基人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诸位先贤对这一分支学科的支持与扶持。尤其是谭其骧先生,作为授业恩师,他自己是以历史人文地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却鼎力支持文焕然展开历史自然地理为研究方向。谨举4例佐证:

①198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开编,谭其骧毅然将破土而出不久的历史动物地理分布变迁作为独立图组之一,由文焕然担任组长(图1.1)。

②据刊发《历史时期中国野骆驼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编辑部披露谭其骧1989年的审稿意见(图1.2):

作者文焕然(已故)对我国各种稀有动物在历史时期的分布变迁,做过长期细致的研究,累积了大量资料,曾发表过论文多篇,其学术价值向为学术界所称许。本文是他一篇未定稿的遗作,兹由其子文榕生整理成文。资料丰富,论证严密,也是一篇科学性很强的高质量学术论文,适宜于公开发表。

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历史地图集》聘书

图1.2 《历史时期中国野骆驼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审稿意见

③谭其骧先生之子谭德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现任中国科技考古学会常任理事、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文博学院兼职教授)披露其父对文焕然的看法(图1.3)。

④曾长期担任谭其骧先生助手的葛剑雄教授披露文焕然情况(图1.4)。

(www.xing528.com)

图1.3 谭德睿研究员披露谭其骧先生对文焕然的看法

图1.4 葛剑雄教授披露文焕然情况[5]

侯仁之(1995)院士早在1988年就明确指出:“文焕然先生在部门历史地理学方面是开辟我国历史植物地理和历史动物地理专题研究新领域的先驱之一。”

不能忘却的还有何业恒教授,他不仅在文焕然晚年与之共同推进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而且在文焕然去世后,依然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撰写出一系列著作[6],为历史动物地理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诚然,有些学者也涉猎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浅尝辄止,或转向其他研究领域,但不争的事实是,他们即使短暂的研究成果也为创建历史动物地理学做出了贡献。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迄今这一分支学科已至不惑之年,成果斐然,涉足者依然屈指可数,更反映综合性研究的难度非比寻常。史念海(1995)指出:

历史自然地理除了研究气候、土壤,还研究地形、水文、植被、动物等项。地形、水文以及植被等和气候、土壤等,研究者甚多,成就亦殊不少,独于动物的变化问津者却甚稀少。这当然是较为困难的工作。

谭其骧(1996)更一针见血地指出:

由于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既缺乏现成的经验,又没有捷径可走,取得的成果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和肯定,所以具备了这两方面条件[7]的学者而又愿意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的,更是屈指可数了。

研究历史动物地理学,我国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幅员辽阔,东西延续近70经度,南北跨50余纬度;地质、地形、地貌丰富多彩,尤其是地球第三极主要处于我国境内;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产生并繁育着动物多样性,使得研究对象繁多并可以相互印证;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没有中断,文字记载可以延续3 500多年,与古生物、考古研究可以相衔接。这些,使得世界上不少学者对此只能望而兴叹。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中国学人更有责任与义务,横下一条心,甘于寂寞,锲而不舍,世代相传,才有可能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逐一解开动物地理分布变迁的千古之谜,而不愧对先人嘱托,不愧对生我、养我的沃土,也是对人类的有益奉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