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勇人生:绚丽多彩的影视武术

康勇人生:绚丽多彩的影视武术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影视武术的起源影视武术的起源与我国四大国粹之一的京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京剧的表演形式是影视武术发展的重要基石。影视特效技术的不断突破并创新运用于影视武术当中,使得影视武术的动作效果更加形象逼真。尤其是到了21世纪后,大量的电脑特效和动作特技运用于影视武术当中,使得动作更加酷炫迷幻,画面更加唯美绚丽,让人大呼过瘾。

康勇人生:绚丽多彩的影视武术

影视武术是将武术的技术击打动作为原型进行艺术夸张加工后,以武术电影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武术形态,狭义上泛指功夫片、武侠片。这些影视武术作品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当说到武术这个话题的时候,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电影中武林高手们施展的那些高深莫测、精彩绝伦的武功和酣畅淋漓的武打场面。不仅我国人民喜爱影视武术,外国朋友们也通过影视武术作品对武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甚至有的专门来到中国学习武术,亲自体验武术的魅力。

(一)影视武术的起源

影视武术的起源与我国四大国粹之一的京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京剧有“唱、念、做、打”这四种表演形式,其中“打”指京剧武打,由功夫精湛的武生进行表演。随着电影技术的发明并传入中国,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制作而成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该影片主演谭鑫培先生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多采用京剧当中的武打动作,使得影片极具观赏性。《定军山》的成功上映使中国电影和戏曲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渊源。尽管《定军山》之后的影片或多或少都沿用京剧的武打元素和基调,不少导演和演员深受戏曲的影响,但这并不妨碍此后影视武术的发展壮大。可以说京剧的表演形式是影视武术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影视武术的发展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选取小说《江湖奇侠传》里精彩部分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摄的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在上映后大获成功,火爆非凡。“红莲寺”这把“火”一连“烧”了三年,在接下来的三年内拍出了18集续集。《火烧红莲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电影,它的横空出世掀起了中国武侠片拍摄的第一次高潮。从1928年到1931年间中国上映了两百多部武侠片。这个时期的武侠片取材于颇具神怪色彩的武侠小说,拍摄时利用特技手段实现“钻天入地、剑光斗法、口吐飞剑、掌心发雷”等神功。

1949年以后的约30年间,武侠电影制作中心转移至香港,香港成为武侠电影的主要摄制基地。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武侠片在香港蓬勃发展。主要代表作是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武打系列电影。“黄飞鸿系列”一改武侠神怪的风格,以写实的手法拍摄人物的武打动作,重在表现拳拳到肉的真实感,由此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写实武术”新纪元。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种写实武打风格更加突出,拍摄出了《独臂刀》《侠女》《龙门客栈》等武侠电影,引发了第二次中国武侠片热潮。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功夫巨星李小龙横空出世,他用朴实无华的真实功夫和标志性的狂野嘶吼征服了观众,让“功夫”一词火遍全球。然而不幸的是,李小龙英年早逝,他的离世使功夫片热度大减。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位功夫巨星成龙将武术的真实击打和喜剧的幽默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他独具特色的“功夫喜剧”风格,为武术电影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武侠电影也迎来了创作的“春天”。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张华勋导演的《神秘的大佛》成为揭开大陆影视武打片序幕的作品。1982年由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在内地公映后火爆异常,一时间武侠电影的热潮被再一次掀起,此后大陆的武侠片数量不断增多,制作愈加精良。到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电影特效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武侠片导演将影视特效和武打动作相结合,武打动作的设计偏向于艺术化的唯美和飘逸,弱化动作的写实性。

20世纪90年代初,由徐克、胡金铨、程小东合作的《笑傲江湖》系列电影大获成功,被誉为“新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这种唯美动作设计的新武侠影视格调一直影响至21世纪初期的武侠电影。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和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延续了这种颇具浪漫主义的新武侠风格,让暴力的打斗场面变得极具美感和诗意。2012年,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将武侠电影的风格从艺术的“美”拉回到了武术本质的“真”,力求武打动作的真实感,还原武术的真实面貌。2015年上映的《师父》一片,更是将武术打斗的真实感做到了极致。片中的拳法名称、招式、拳谚均出自真实的武术拳种,展现了武术原汁原味的“武美”。(www.xing528.com)

如今影视将武术的武美矫健与艺术夸张相互交融,在武打上愈加趋近于武术的真实技击。影视特效技术的不断突破并创新运用于影视武术当中,使得影视武术的动作效果更加形象逼真。同时,“侠”“义”作为影视武术经久不衰的精神内核,伴随着人文情怀的注入,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价值

(三)武术与影视武术的关系

人们刚开始接触到“武术”这一个词时,或许是小学上语文课时老师口中的“中国国粹”,或许是体育课上老师教授的简化拳法,或许是公园里大爷大妈每天操练的太极拳,但更多的人是通过观看影视后才对武术有了初步的认知。人们在欣赏影视中精彩激烈的打斗和跌宕起伏的剧情的同时,也对武术产生了疑问,影视武术所展现的轻功、瞬移、水上漂、飞天遁地、内力传功、人物出招时的炫光等吸引眼球的功夫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些就是武术吗?很多人受影视武术的影响后满怀热情地去学习武术,却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武术与影视武术相差甚远,这或多或少让他们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尤其是到了21世纪后,大量的电脑特效和动作特技运用于影视武术当中,使得动作更加酷炫迷幻,画面更加唯美绚丽,让人大呼过瘾。但是这过瘾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武术就和西方的魔法一样,只是一部分人天马行空的想象,活跃于用银幕艺术创造的武侠童话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武术的宣传和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毋庸置疑,武术是切实存在的东西,伴随着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至今。而影视武术是武术艺术加工后的产物,它将武术以近乎完美的形态展现出来,甚至超越武术本身能力的限制,创造出“以武动乾坤,以己撼群雄”的美好遐想。影视武术的动作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基于中国武术拳种的动作和技法来编创的,一招一式之间尽显中国武术的味道。当影视武术剥去“影视”这层光鲜亮丽的外衣后,你才能发现武术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武术种类繁多,门派林立。据1986年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统计,流传至今的拳种已达130种之多,每个拳种都有其独特的攻防技法、演练的套路、练功的法门等。它们有的以手上功夫著称,例如咏春拳、通臂拳、洪拳;有的以腿上功夫见长,例如谭腿、戳脚;有的大开大合、刚猛无比,例如八极拳;有的柔中带刚、刚柔并济,例如太极拳。除了拳脚功夫外,武术也包含武器的格斗搏杀技能。我们在影视武术中常见的刀、枪、剑、棍、斧、钺、钩、叉等在武术中都能找到它们的使用方法,而且根据地域和流派的不同,这些武器的形制、实战技术也有所区别,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挖掘。

武术除了其丰富的内容和独树一帜的武技外,其理论体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可以说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武术理论中融入了阴阳五行和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在武术的技能上指导其攻防技击,在做人准则上演化出具有儒家伦理道德的武德以及高尚的侠义精神。通过武术的修炼也能反过来加深人们对传统儒、释、道理念的理解,例如少林寺就通过习武的方式来参禅,道家通过习练太极拳来理解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的境界等。所以,尽管那些被影视武术吸引来学习武术的人一开始会觉得有些失望,但深入了解后就会被武术独特精妙的技击方法、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当然,影视武术对武术的传播和推广功不可没,它在为观众带来武术的视听盛宴的同时,也掀起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习武热潮。影片中人物所展现出来的侠义精神和高尚人格也深深打动了观众,其中演绎的戚继光抗击倭寇霍元甲对战俄国大力士、叶问对战日本军官等故事情节展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引起国人的共鸣,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影视武术,它是武术的艺术夸张表现形式,本质上是艺术表演。尽管部分影视武术过分的艺术夸张,扭曲了武术的本来面貌,但也不乏像《叶问》《一代宗师》《师父》等优秀的作品,把武术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而这种真实感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并不亚于用特效堆砌的华美画面。未来影视武术和功夫表演者们还会继续扩大国际市场,增强武术在世界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武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而对武术的进一步挖掘整理和研究能为影视武术提供更多优质的动作素材和精神内涵,推动影视武术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