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腰新娘》和彝族姐弟李怀秀、李怀福的海菜腔,早已让人们领略到了云南花腰彝的神奇魅力。花腰彝是云南石屏县彝族支系尼苏颇的汉称,因石屏县哨冲镇一带的尼苏颇女子,全身穿着鲜艳醒目的红色为主的花服饰,故称此地的彝族为“花腰”。花腰彝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奇葩,也是世界多样性文化的瑰宝。在花腰彝族文化的传播上,有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花腰彝族网。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和发展。
石屏县哨冲镇中心小学的计算机课老师——柏正强老师(庄晓东摄)
利用网络的平台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新兴的民族文化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和题中应有之义。具体来说,通过建立网站来传播民族文化,可分为官方建立的网站和民间自建的网站,而民间自建的网站在更符合网络传播多样性的信息内容、互动式的传受关系、个性化的传播风格等特征,因此其传播效果更引人关注。花腰彝族网是一个民间自建的民族特色网站,它的出现为花腰彝族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番新景象,也为我们探讨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新的思考。
花腰彝族网是由石屏县哨冲镇中心小学的计算机课老师——柏正强老师建立,现由柏老师和他的合伙人石屏县文产办的杨定文一起管理。花腰彝族网在2007年3月18日正式投入互联网,是当地点击率最高的民族特色网站,每天大约有200次的独立IP进入量,截至调查时总点击率将近20万,主要版块有“石屏旅游”“文学专栏”“铃声下载”“花腰图库”“本站商城”和“雁过留声”,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铃声下载”,里面有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版和汉语版下载,“文学专栏”里的“民俗民风”也有很高人气,在“石屏旅游”里,可以了解到关于石屏的旅游景点、特产以及吃住等方方面面的信息,通过“雁过留声”,可以直接向他们了解花腰彝族文化的信息以及旅游资讯。相对于官方建立的民族网站来说,花腰彝族网的优势主要在于:第一,前者内容单一,更新缓慢;后者内容新颖多样,更新速度快。第二,因为人们一直以来对官方的“敬畏”和网站内容去平民化的基调,以及严格的监管系统,前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民的参与度;后者把通过网络传播民族文化的话语权转移到了民间,个人可以建立个性化的“民族精神家园”,形成了互动频繁的民族文化传播场。在这个意义上说,民间建立的网站拥有更好传播效果,真正发挥了网络传播的优点,更适合民族文化的传播。(www.xing528.com)
柏老师坦言当初建立花腰彝族网是兴趣使然,甚至有一时冲动之感,当看到通过李怀秀、李怀福的海菜腔、电影《花腰新娘》等方式让花腰彝族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后,想通过建立网站的方式来填补利用互联网来宣传本民族文化上的空白,而网站在完全自费和只有两个人员的情况下坚持到现在,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有宣传本民族文化的民族责任感。
在花腰彝族网的运作与管理上,资金的匮乏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两年的虚拟域名费全靠两人的工资,铃声下载全是免费,本站商城和页面广告位基本无人问津。目的性为宣传民族文化的公益性网站和运作上需要经济的支撑不应是矛盾的,民族责任感和劳动所得也应是兼容的。没有资金的支持,网站的生存就成了无水之源,以民间方式或是个人行为传播民族文化,往往需要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一定的资金后盾,两者缺一不可,以网络为平台则对这两个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柏老师这样的民族文化忠实传播者,难道我们只能要求其奉献不能允许其获得吗?如何通过政府的关注、民间的帮助、网站的经营来实现资金的融合是花腰彝族网等民间民族网站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也是这些民间网站面临的难题。
社会应对这些网站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因为网络传播是全球化的传播,通过网络的平台传播民族文化,可以扩大民族文化的传播面和辐射面,让越来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网络传播也是跨时空的传播,可以提高民族文化传播的易得性。总之,利用网络,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容易的和民族文化“亲密接触”。当民间智慧与网络技术相融合,民族文化传播的春天还会远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