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舆情是指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各种现象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对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关注度也显著提升。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民群众获取信息更加高效便捷,提升了舆情扩散的速度和影响力。有效的舆情监测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人员从游客、媒体的角度了解保护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防控处在潜伏期的舆情问题,避免形成危机事件,从而保障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全。同时世界文化遗产舆情监测是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监测可以为国内世界文化遗产反应性监测提供值息源,提升当地政府对舆情的监管和应对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水平。
一、总体情况
据统计,2017年涉及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舆情报道共44万条[5],平均每项遗产报道约1.1万条,报道量排名前五名的遗产分别为明清故宫、长城、黄山、武夷山、丽江古城(图1)。
二、月度报道量
2017年全年报道量排名前五的月份由高到低分别为11月、12月、2月、3月、1月,其中11月份、12月份报道量最大,占总报道数的23%(图2)。这5个月报道量排名较高的原因分别为:
11月11日,央视曝光了丽江古城两家客栈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引发了网友和媒体的热议。
12月9日,“驴友在长城内生火做饭”事件,引发媒体对大众道德的声讨和对执法部门的质疑,传播量较大。
2月4日,发生了“丽江游客被打事件”,引发了网友及媒体的热议。
3月,“丽江游客被打事件”讨论度仍然较高,十三陵承认思陵烛台被盗。
1月,发生于2016年11月的丽江打人事件讨论度持续较高。
除此之外,7月、8月暑期期间游客量控制、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负面报道也较多(图3)。
图1 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舆情信息数量排名
图2 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舆情信息月度报道量统计
图3 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每月重点负面舆情信息
三、媒体关注度
媒体可分为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平面媒体主要指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主要指各大媒体门户网站、捜索引擎、博客、手机报、网络杂志等新媒体。
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舆情数据显示,网络媒体发布/转载的舆情信息占舆情总量的87%,这表明互联网是当前舆情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
其中,一线、二线城市的媒体报道量比较大,特别是重要门户网站如网易、中国网、新浪网、人民网、搜狐等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较高(图4)。
图4 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舆情信息媒体曝光率统计图
四、非负面舆情
非负面舆情是指跟遗产本体、遗产环境、游客及保护管理人员有关的,表达中性及非负面态度、非负面情绪的舆情信息。2017年非负面舆情报道量共41.8万条,占舆情总报道量的94.8%,报道量排名前五的遗产分别为明清故宫、长城、黄山、武夷山、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如明清故宫有关故宫文创、彩视作品《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院长演讲等方面的报道,获得了较大的媒体关注度。
五、负面舆情
负面舆情是指跟遗产本体、遗产环境、游客及保护管理人员有关的,表达负面态度、负面情绪的舆情信息,包括遗产本体或环境因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被毁坏、游客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信息。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负面舆情报道共2.3万条,占舆情总报道量的5.2%,平均每项遗产的负面报道量约577条。
(一)遗产地负面舆情曝光率
2017年,我国负面曝光率排名前五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分别为丽江古城、明清皇家陵寝、北京皇家祭坛—天坛、都江堰—青城山、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这五处遗产的负面舆情报道量占负面舆情报道总量的81%(图5)(表1)。
图5 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负面舆情报道情况
表1 2017年方面舆情曝光率排名前10的遗产地(www.xing528.com)
(二)负面舆情话题分布
2017年,负面舆情话题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遗产影响因素、遗产保护项目和相关研究、机构与能力建设以及遗产展示宣传,图6、图7分别为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负面舆情分类占比情况及词云图。
图6 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负面舆情的分类占比情况
图7 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负面舆情的词云图
遗产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涉及旅游与游客管理、人为盗窃破坏等内容。如“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烛台被盗”“暑期旅游爆棚,千年莫高窟不堪重负”“丽江打人事件”“八达岭长城被刻字”等。
遗产保护项目和相关研究方面主要涉及遗产保护、展示、环境等工程、遗产的消防安防等内容,如“古桥遗迹濒临灭失被曝光,通州官方加强保护”等。
机构与能力建设方面主要涉及遗产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专项法规等内容,如“颐和园员工涉嫌倒票被停职”等。
展示宣传方面主要涉及文创产品、遗产地宣传等内容,这方面的负面报道较少,主要有“山寨文物伤害文化遗产几时休”等。
六、趋 势
(一)2017年舆情报道总量及均值有所下降
从2015—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舆情总量和均值的情况看,2016年的舆情总量和均值最高,2017年的舆情总量和均值略微低于2016年,2016年舆情总量和均值分别为441 169条、11 029条,舆情总体情况较为稳定(图8)。
图8 2015—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舆情信息的总量及均值情况
(二)三年中古建筑类遗产地报道量均为最高
从2015—2017年不同遗产类型的舆情报道数的情况看,古建筑类遗产的年度报道总量三年持续增长,且均为这三年年度舆情报道总量最高的遗产类型(图9)。相较2016年,2017年石窟寺及石刻类遗产舆情报道量有所增长,混合遗产、文化景观、古村落、历史城镇和中心类遗产的舆情报道量有所下降,其中混合遗产降幅最大。综合不同遗产类型的游客量均值和舆情报道量均值情况看,2017年舆情报道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古建筑(游客量均值排名第二)、混合遗产(游客量均值排名第四)、文化景观(游客量均值排名第一)、古建筑、古村落、历史城镇和中心(游客量均值排名第三)、古遗址及古墓葬(游客量均值排名第六)、石窟寺及石刻(游客量均值排名第五),这表明古建筑、混合遗产更容易引发大众对遗产保护管理各种现象表达态度、意见和情绪,拥有更多的社会关注度。
(三)2017年旅游与游客相关负面报道大幅增加
从2016—2017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负面舆情报道的内容来看,与遗产影响因素相关的负面舆情均占两年负面舆情总量的60%以上,是最主要的负面舆情类型。相较2016年,2017年与遗产影响因素相关的负面舆情占比略微下降,遗产保护项目和相关研究的负面舆情占比略微上升,机构与能力建设、展示宣传的负面舆情占比基本无变化。
在与遗产影响因素相关的负面舆情中,旅游与游客相关的负面舆情占负面舆情总量的50%以上,相较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反映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在游客管理方面的不足。
图9 2015—2017年不同世界文化遗产类型舆情信息的总量及均值情况
结 语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文物价值和文物保护取得社会普遍共识,文物事业发展取得了全面进步,媒体和大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负面舆情占舆情总数的比例仍然较高,反映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在游客管理、舆情响应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各遗产地政府和遗产保护机构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并完善舆情管理制度,积极引导舆情朝着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行。
【注释】
[1]本调查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制作。本调查表是一个综合调查表,内容丰富,本书仅节录了其中三部分。网址:http://css.cssn.cn/css_sy/zlysj/lndcwj/201908/U020190810359551878045.pdf.
[3]该舆情月报摘自《中国社会组织》2019年第6期。
[4]该舆情专题报告摘自《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第6期。
[5]本报告所统计的世界文化遗产舆情数据来源于苗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网络平台上搜集的舆情数据,涉及40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文化遗产36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