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舆论调查报告是舆论调查研究的收尾工程。舆论调查报告是反映舆论调查研究结果的书面报告,它以文字、图表等恰当的形式将研究的起源、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并作为研究成果提供给相关的社会管理部门。调查报告撰写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调查研究结果的交流和这一成果对社会的作用,因此调查研究者必须高度重视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舆论调查报告的结构及其内容的写作
调查报告的结构是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和研究内容的需要而在格式上做出的不同安排。人们由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并在其格式、表达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调查报告的写法没有一定之规。一般来说,舆论调查报告由标题、导言、主体、讨论和附录五部分组成。
1.标题及其写作
标题,即调查报告的题目。它是调查报告内容的浓缩点。好的标题能确切地把报告内容的精华表达出来,令读者一目了然和耳目一新,给读者一个良好、深刻的第一印象。撰写调查报告,应该十分重视标题的推敲。
舆论调查报告标题的写法通常分为单标题与双标题。
(1)单标题。
单标题是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概括调查报告的主题或要回答的问题,有陈述式与提问警示式之分。
陈述式标题用的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句或者带有若干限定语的名词性短语,表明调查研究的对象和调查主题,或者揭示主题,并表明作者的态度。如《××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等,这类标题比较简明、客观、主题突出,但往往显得呆板平淡,缺乏吸引力;又如《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容乐观》《择友不当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等,这类是用作者的判断或评价作标题,它既表明了作者态度,又揭示了报告主题,比较吸引人,但调查对象和所要研究的问题在标题中往往不易看出。
提问警示式标题是以一个简单的问句来点明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关键问题,多用于揭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公众科学素养何时不再尴尬?》《××单位的领导班子为什么涣散无力?》等。这类标题提出了问题,设置了悬念,比较尖锐、鲜明,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一般看不出调查的结论。
(2)双标题。
双标题也称复标题,是由主标题与副标题共同构成的。主标题部分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用于揭示报告的主题或主要内容或作者的态度;副标题部分则是对主标题所做的必要补充和说明,用于标示出调查对象或范围,常采用公式化写法,即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组成。主、副标题之间用破折号“——”连接。如,《党心民心极大提振——2019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报告》《高度评价重建成就 防灾减灾任重道远——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十周年民意调查报告》等。双标题优点是两个标题相互呼应,对调查的主题、调查对象、调查结果甚至作者的态度都有较好的说明,但文字往往比较长,应用得相对比较少。
总之,调查报告标题的写法比较灵活,但不论采用何种标题法,一般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标题要与报告主题相吻合、协调;第二,标题要文字简洁,一目了然;第三,标题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2.导言及其写作
导言就是调查报告开始的部分,有的标示为“前言”或“引言”,也有的以“问题的提出”等为标题。导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简要地介绍整个调查的有关背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地点、调查的方法等。具体到舆论调查报告,其导言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简要说明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中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某项调查研究,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同时,还要说明这次调查所要探讨解决的主要问题。
(2)简要说明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调查的主持者、承办单位、参加人员,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步骤、方法等。对于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要说明选样的根据、方法和步骤,评价样本的代表性,以及测量手段的信度和效度,以便别人对研究结论进行验证。
(3)简要介绍调查的成果和结论。
例:
今年,是汶川“5·12”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十周年。为及时、全面地了解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了解群众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评价、诉求,以及对防灾减灾、避灾自救的认知等,四川省统计局民调中心于2018年4月组织开展了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十周年民意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访问的方式,在汶川“5·12”地震39个重灾县中抽取18个进行访问,访问对象为当地年龄在18~70岁之间的城乡常住居民,每个县完成有效样本200个,调查共计完成样本3 600个。受访者中,男性占48.8%,女性占51.2%,年龄、学历、职业、城乡等基本情况也分布合理,调查样本代表性强。
调查结果显示,有97.7%的受访者对灾后重建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持认可态度;受访者对灾后重建十年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6个主要方面的满意率均在92%以上;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已走出了汶川“5·12”地震的阴影,地震给当地群众造成的心理创伤进一步恢复,但还一定程度存在;94.4%的受访者表示对当地未来发展有信心。
——摘引自《高度评价重建成就 防灾减灾任重道远——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十周年民意调查报告》[36]
舆论调查报告前言部分的写作方法,形式比较多样,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根据所撰写调查报告的目的、内容以及手头所掌握的资料和预计的篇幅等情况做适当选择,灵活运用。一般有以下几种写法。
(1)直述式。即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直接把调查目的、内容、对象、范围等一一写出。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写法。
例:
为了解北京市宜居水平,2019年1月,我们开展专题民意调查,从普通居民的视角对我市的宜居水平进行评价。在调查实施过程中,根据《北京市统计用区划代码(2015年版)》,按照区—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采用多阶段抽样方式随机抽选调查社区。在选定的社区中对本社区居民进行随机拦截,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访问。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
(2)悬念式。即先描述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然后对这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等提出一系列疑问,最后介绍调查的基本情况。
例: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趋势。但是,人口老龄化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老年人有哪些需求?如何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在全市10个区100个居委会,抽选1 000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状况的专题调查。
(3)结论式。即在描述现象、提出问题的同时,直接写出结论。
例:
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我市去年一年中,因各种犯罪而被劳教的青少年达600多人。这么多的青少年是怎样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的呢?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今年5月对两个劳教所400名犯罪青少年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家庭破裂、择友不当以及黄色文化的影响,是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3.主体及其写作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主要、核心部分,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调查得到的材料和调查者的观点,都要通过这一部分体现出来。
主题、材料、结构是正文的三要素。对于一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而言,深刻的主题、丰富的材料、完美的结构,三者缺一不可。在主体部分的写作时,至关重要的是要安排好结构、展示清材料。
(1)结构形式:并列法与递进法的运用。
结构起着沟通主题与材料、论点与论据、作者与读者的作用。结构的安排应该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层层深入。舆论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采用并列或递进的结构方式。
并列法是把调查的事实和形成的观点,按性质或类别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描述,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调查的主题。因此,从主体的结构上说,并列法也称为横向结构方式的写法。在舆论调查报告的结构安排中,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例如,在《2019年某市反腐倡廉建设民意调查报告》中,引言之后,主体围绕主题分为几个部分:
一、对反腐程度的评价;
二、对反腐力度的评价;
三、对反腐成效的评价;
四、对反腐工作的信心;
五、对“八项规定”“三公”经费执行和使用情况的评价;
六、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态度
递进法就是在叙述调查内容的基础上,步步深入,从现象本身深入到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其产生的原因、预测其发展趋势,最后提出建议与对策。因此,从主体的结构上说,逐步深入法也称为纵向结构方式的写法。例如,由肖汉仕、李美英撰写的《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中,在引言之后,主体分为三个部分:“一、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二、贫困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三、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对策探析。”
(2)论据说明:图示清晰,解释具体。
在舆论调查报告中展示详细、具体的证据和结果时,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数据、图形、图表。在写作时,需要对这些数字、图形、图表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其基本规则是,即使读者能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字说明和解释领会到主要结果,也要提供可查看并一目了然的图形或表格。因此,各种图表都必须具有清楚完整的标题,即使标题非常长,也是必要的。同时,在说明和解释的文字中,必须线索清晰地引导读者找出图表中的主要结果,而不是笼统地说出结论,然后期望读者自己去表格或图形中搜寻具体的证据和结果。
例如,在《党心民心极大提振——2016年全国党风廉政建设民意调查报告》[37]中,既有相关文字说明,也有一目了然的统计图表展示。现节录三段及相关图表如下:
关于对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哪项工作印象深刻,38.5%的群众选择“老虎”“苍蝇”一起打,严惩腐败分子,排第一位;38.0%的群众选择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抓作风建设,排第二位;8.9%的群众选择强化责任担当、加大问责力度,排在第三位。
关于对纪检机关和纪检干部的信任程度,89.4%的群众选择信任,比2013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关于了解掌握腐败问题线索首选反映途径,34.2%的群众选择写信或拨打专门举报电话,排第一位;25.8%的群众选择直接到纪委举报,排第二位;21.2%的群众选择登录纪委举报网站,排第三位。
关于当前哪些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突出,49.0% 的群众选择教育医疗卫生,排第一位;47.9%的群众选择选人用人,排第二位;39.6%的群众选择工程项目、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排第三位;39.0%的群众选择扶贫和惠民资金管理,排第四位;34.2%的群众选择行政审批,排第五位。
4.讨论及其写作
讨论部分就是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它主要是在正文的基础上评价调查研究工作的得失,说明调查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为今后进一步调查研究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因此,这部分又可以“结束语”“结论与讨论”“为题与对策”等作为标题。该部分一般涉及以下内容:
(1)对整个报告的一个总结:用精练的语言讲明报告的基本观点,给出调查的主要结论,以及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www.xing528.com)
(2)根据主体中对各种资料的分析,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某些建议与对策。
(3)说明本次调查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假设是否得到证实,怎样解释调查的结果,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及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4)对曾给予调查工作大力支持的单位和个人所做的工作与贡献郑重致谢。
5.附录及其写作
附录是调查报告的附加部分,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详尽的说明。由于主题、篇幅或表述等原因的限制,调查者对于在调查过程中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或遇到的一些基本情况,未能将其收录到报告中去,可以在报告正文之后以附录的形式写出来,以便参考。附录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引用资料的出处。
(2)调查问卷或量表。
(3)调查指标的解释或说明。
(4)计算公式和统计用表。
(5)调查的主要数据。
(6)参考文献。
(7)典型案例。
(8)名词注释、人名和专业术语对照表。
附录不是调查报告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大型调查报告才需要附录。附录的内容不应随意扩张,只有那些与调查报告密切相关,而又无法为调查报告所包含的内容才应列入附录之内。
(二)舆论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写舆论调查报告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必须注意它的目的性。在动手之前,首先要弄清撰写这个报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反映上级的某一个决策的正确性,还是为了探索新的方针政策;是为了总结经验,还是为了吸取教训;是为了给上层“当参谋”,还是为了给下属指路子;是为了使人们看了之后受到振奋,还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反思;是以个人的名义向领导汇报,还是以组织的名义向上级报告;是为了在内部传阅,还是为了见诸报刊,等等。如果对这些目的没有弄清,就糊里糊涂上阵,硬着头皮写,是肯定写不好的。
(2)调查报告有新闻性,必须注意与新闻不同。新闻消息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而调查报告,不仅要写明这些内容,还要用大量事实,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和剖析事件的发展过程,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有什么经验教训,内容比新闻消息丰富。
(3)调查报告有求是性,必须注意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并非把事例堆积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对调查的材料进行深刻的分析,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材料。谁对事物分析得透,对规律抓得准,谁写出的报告质量就好。
(4)调查报告有主张性,必须注意言辞语气。写指示、命令、决定、讲话、意见、通知等公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怎么办,不该怎么办,多是用指令性的口语。而调查报告这种文体多是用于个人向组织报告,用于下级向上级报告,用于部门向上级报告,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强调什么,注意什么,多是用探讨性的语气,很少用指令性的语气。
(5)调查报告有翔实性,必须注意简明扼要。写调查报告不是越长越好,越全越好。应该从实际出发,该长则长,能短则短。无论写情况复杂的报告,还是写情况简单的报告,都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长而多。就是写那些情况复杂、牵扯面广的调查报告,也要力求简洁明了,防止离题千里。
(三)舆论调查报告的写作步骤
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确定主题、选择材料、拟定提纲、起草报告和修改报告。
1.确定主题
调查报告的主题就是调查报告要表达的中心问题,它是整个调查报告的灵魂。明确而适当的主题,是整个调查报告撰写过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确定调查报告的主题,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1)调查研究的最初目的。在许多情况下,调查报告的主题是由上级机关或委托调查的有关部门事先确定的。如一些总结经验性的专题调查,其调查的任务和目的本来就很明确,深入调查研究的任务在于使主题更加清晰、明确。因此,许多调查报告的主题就要根据调查研究的最初目的来确定。
(2)调查所获得的实际材料。调查报告的主题,不管是领导机关确定的,还是自己拟定的,或者在调查阶段酝酿而成的,最后都要根据调查所获得的实际材料来确定主题。有时主题事先确定或者酝酿好之后,调查所获得的实际材料却与之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相反,这时,就要对调查前确定的主题加以必要的修正、补充或深化,甚至确定新的主题。
(3)主题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是调查研究的任务决定的,同时也是调查报告的意义和作用之所在。
主题的确定和提炼,要努力做到正确、集中、深刻、新颖和对称。
正确,是指主题要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对社会实践起指导作用,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集中,是指主题要突出,要小而实,中心不要多,不要大而空。深刻,是指主题要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由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入下去,而不能只满足于对现象、对浅层本质的认识。新颖,是指主题要有新意,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造,要努力在别人尚未开垦的地方耕耘。对称,是指主题与材料、观点相对称。主题过宽、过大,而材料不充分、观点不成熟,论证就没有力量;主题过窄、过小,又不能充分发挥材料和观点的价值。
2.选择材料
调查报告的特点是用大量的调查材料来说明观点。调查报告所用的材料通常是从调查中得到的各种数据、表格、事例等客观材料。为了充分论证主题,应该精心选择以下几种类型的材料。
(1)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如典型事件、典型例证、典型经验、典型事迹等。典型材料必须真实、具体、生动,具有代表性。典型材料的运用,有助于说明事物的本质,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增强说服力。
(2)综合材料。综合材料是指面上的材料,它说明事物总体的概貌。写作时,要注意处理好典型材料与综合材料的关系,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说明事物总体的情况。
(3)对比材料。对比材料是一组具有可比性的材料。如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成功与失败的对比,新与旧的对比,好与坏的对比,优点与缺点的对比,先进与落后的对比等。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可以使调查报告的主题更加突出,给人以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
(4)统计材料。统计材料包括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指数、动态数列等。统计材料有很强的概括力、表现力,而且有具体性、准确性的特点。许多问题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但如果选用恰当的统计材料就可一目了然。因此,恰当地使用统计材料,对于论证基本观点、突出报告主题,增强调查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具有重要作用。
精选材料以后,还要运用得法。运用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用材料说明观点,揭示主题的过程。在写作中,要努力做到用材料说明观点,用观点论证主题,使它们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同时,还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3.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的目的在于确定调查报告的大致轮廓和框架,避免报告内容重复、零乱和结构失衡,从而使报告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同时,在拟定提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拟定提纲是写好调查报告必不可少的环节。提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查报告的论题;说明论题的材料;报告结构及各层次内容的安排;每部分标题及内容概述。
提纲的形式可分为条目提纲和观点提纲两类。条目提纲就是从层次上列出调查报告的层级目录;而观点提纲则是在此基础上列出各级目录所要叙述的观点。在一般情况下,写作前先拟定条目提纲,把调查报告的几大部分定下来,然后再充实、详尽,形成观点提纲。提纲拟定得越细、越具体,撰写报告时就越顺利。
4.起草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以叙事为主,叙议结合的说明性文体。在写作过程中,要根据确定的主题、拟好的提纲,合理使用精选的材料。具体说来,撰写调查报告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在撰写调查报告时不要经常地在一些小的环节上停下来推敲修改,以免耽误过多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整个调查报告紧紧围绕所确立的主题来展开,使得调查报告在整体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形式、行文风格等方面都前后一致,浑然一体。当调查报告全文写完后,再反复地从头阅读、审查和推敲每一个部分,认真地修改好每一个细节,使调查报告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二,采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在一般的调查报告中,叙述用于交代事实,议论则用于阐明观点,叙述的成分多于议论的成分。要保证叙议结合得恰到好处,其基本原则,一是作者的观点必须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外加的;二是在确定观点之后,应以观点作为标尺去选取材料和审定叙述材料。
第三,语言表达力求准确、简洁、朴实、生动。调查报告是一种以叙事为主的说明性文体,应该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掌握调查报告的语言特色十分重要,语言表达得好,犹如锦上添花,就会吸引更多的读者,表达不好,就会功亏一篑,甚至会影响调查报告社会作用的充分发挥。
5.修改报告
当围绕主题展开,依据既定成熟的思路和框架以及翔实确凿的资料撰写完成后,可以反复从头阅读和推敲,认真完善各个细节。修改报告的主要任务是:
(1)报告中所涉及的概念是否界定得清楚,即操作化定义是否科学,与相关理论中的界定有何共同之处,有什么差异。
(2)报告的观点与结论是否正确、客观,用词是否准确。
(3)对调查研究方法的介绍是否全面、翔实。
(4)论证过程中所引用的材料是否恰当、真实,充分,有没有错误;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相关的文献资料,是否对引用的相关文献资料都给出了准确的注释。
(5)对统计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审核,有没有使用了错误的方法或不满足前提条件的方法;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表述是否规范,解释得是否准确;有没有需要做进一步统计分析的内容,以便对报告做相应的补充。
(6)报告的文字是否准确、简洁、朴实,图表、公式、数字和标点符号使用是否规范,有没有对读者来说过于专业的术语或晦涩的语言。
(7)附录部分的材料是否充分,有没有遗漏,有没有不必要的资料也放了进去。
在修改调查报告初稿时要集思广益,除调查组成员的集体讨论外,还应请有关的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如果是为领导机关决策、政策制定与修改而做的调查,还应请相关的部门参与初稿的修改。在定稿之后印刷之前,还要对整个报告再进行一次认真阅读,特别是有无错字、别字,标点符号的使用有无不妥,以及录入过程中出现的字词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