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舆论学基础:沉默的螺旋模式

舆论学基础:沉默的螺旋模式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了“沉默的螺旋”模式。由此看来,“沉默的螺旋”模式舆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意见气候。即大众媒体对主流观点的反映,加上人际网络对异常观点的支持不断减少,必会导致出现一个“沉默的螺旋”。其二,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强大,此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的人转向“沉默”,这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式过程。

舆论学基础:沉默的螺旋模式

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了“沉默的螺旋”模式。诺依曼认为,人们是否愿意对议题发表意见,主要取决于对意见气候的理解,如果意见气候与个人的意见相左,因为害怕被孤立,会继续保持沉默。由于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被孤立,因而在表达支配意见和不表达意见的个人数量增加的时候会放弃原有的想法和态度,实现与主导意见的趋同。即“在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上,人们试图判断,自己的意见是否属于大多数,如果他们发觉公众意见背离自己的态度,他们就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45]这样的结果便是:“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进而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产生——舆论形成。舆论的这一形成过程,便是“沉默的螺旋”模式。

由此看来,“沉默的螺旋”模式舆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意见气候。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一书中,诺依曼认为大众媒体和人际网络是塑造意见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即大众媒体对主流观点的反映,加上人际网络对异常观点的支持不断减少,必会导致出现一个“沉默的螺旋”。这是因为:其一,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时首先会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他们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会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当他们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从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其二,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强大,此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的人转向“沉默”,这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式过程。其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气候”来影响和制约舆论。因此,这一模式下,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人们迫于“意见气候”压力而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的不合理产物。[46](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