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功能是舆论本质特性的外在延伸和展示。舆论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意见评价方式,以特定的理想及意愿来反映、干预、改造现实。[56]分解这一基本功能,综合已有相关论述,舆论的具体功能大致有下列四项:咨询功能、调控功能、监督功能和整合功能。
1.咨询功能
舆论是公众智慧的结晶,是一个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它不仅包括知识性的,也包含情感愿望性的信息。这些信息能为个体、团体以及政府在做重大决策时提供参考,具有“顾问”“参谋”“外脑”的作用。个体通过舆论或舆论活动,可以了解某一问题的具体内容、影响力,以及他人对此所持有的态度等有效信息,并进而为自己的行动决策提供参考。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在做重大决策之前,也总是要先了解群众对相关问题看法、意见以及提出的主张、方案,其目的就是要集思广益、顺乎民意,少犯错误,充分发挥舆论的咨询功能。因此,专门调查舆情的舆论机构和咨询机构应运而生。
2.调控功能
舆论是社会控制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舆论对社会进行调控,主要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经济、伦理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调节民意与政府决策的关系。舆论具有社会调控功能,是因为舆论是一种群体的集合意识,它能够对个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顺应舆论而动,可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逆舆论而行,则有可能陷入孤立的境地。因而,舆论会影响个体的态度,使之和其所代表的群体意见保持一致。由此,舆论可以实现社会意识整合,即通过意识的互动,对原有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体系进行调控,从而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心理乃至意识形态。
统治阶级一般会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权来控制市民社会,使民众心甘情愿地遵循由统治者认定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认同统治者的审美趣味、行为规则和思维习惯。在现实社会中,舆论是调控价值观念的主要工具,对社会道德有巨大的规范作用,把社会风俗转化为个人习惯,潜移默化地起作用,使人的行为受到根深蒂固的约束。道德不仅是舆论的主要内容,而且道德的维系也主要依靠舆论活动。通过舆论评价活动,对公众人生观、价值观、信念都会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形成新的道德,久而久之,沉淀为新的社会风俗。[57]
3.监督功能
舆论是社会的耳目和感应的神经。社会有机体中哪里发生病变,社会运动过程中哪里出现问题和矛盾,那里的舆论就会必然地给予警示和反应。因此,舆论监督的具体功能就表现在对社会环境的监测、对社会行为的约束、对不良社会现象的警示等方面。舆论监督有多种方式,如批评检举、揭发控告、游行示威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大众传媒实施监督。(www.xing528.com)
从舆论监督的内容来看,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1)监督特定的群体和个人。群体包括正式的组织如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正式组织指的是一定的人群。而每个人随时都处在舆论的监督之下,会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议论别人和被人议论都是很正常的现象。(2)监督指向某种社会现象和行为,如贪污腐败、随地吐痰、商品质量、食品安全等,特别是对一些有害的社会行为;而对一些有益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行为则加以赞扬。(3)监督决策机构和决策活动。聚焦于决策机构、活动,从而促使其执行公开化,提高透明度。包括对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决策效果的监督。[58]
4.整合功能
舆论能够通过传播过程中的意见互动,对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体系进行调整、综合,从而使社会不同的体系形成一种新的力量。通过舆论传播,使观点自由流通,又能够提高公众讨论社会问题的水平,促使社会共识的形成与和谐关系的建立。[59]也就是说,舆论过程一方面根植于共识,另一方面也制造共识,它能整合社会成员的不同意见,使其在共同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上持有共同的看法。侯东阳认为,舆论的整合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60]:
舆论的整合作用首先表现为意见的整合。意见整合是指由特定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引发的,无数个人意见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舆论形成过程中,最初的个人经验将会逐步得到提升,意见在社会群体的互动中趋同,个人意见汇聚、交织,人们逐渐向正确的、符合真理的意见靠拢,最终形成多数人的优势意见。
舆论的整合作用最终是文化的整合,是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整合。舆论对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它本身也是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从心理因素上来说,在社会中多数人会有一种从众心理,为了安全需要,害怕被孤立而服从多数人的意见。舆论还能够控制集体的注意力,把人们的意见引向特定的主题。
舆论对意识形态的整合作用主要也是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在社会变革时期、价值系统更新时期表现得非常突出。舆论对社会行为、国家机器也都有整合作用,这也是舆论的最终目的。通过舆论鼓动使人们在行动上达成一致,就能够集个人力量为集体力量,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