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曲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为表情达意而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是人民群众生活、情感艺术化的表现。民歌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以口头的方式创作和传播,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融合性、变异性等特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臻完美。
民间歌曲是相对专业创作歌曲而言的概念,它与专业创作歌曲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民间歌曲是非音乐专业的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他们在不同环境即时、即景、即兴编唱而成,因此,它不可能像专业创作歌曲那样受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在音乐风格和音乐创作手法方面,表现出民族或地区民间音乐的共性特征,也更集中、单纯地表现出一个民族或地区人民的审美理想和追求。(www.xing528.com)
(2)民间歌曲采取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不使用曲谱将其版本固定,因此,在歌唱中,民歌的歌词和曲调往往会产生多种变化。歌手既可以重新填词,也可以改换曲调,还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水平和情绪对原有曲调或歌词做程度不等的即兴发挥。这些变化时常会在不同歌手演唱同一支曲调,或者同一歌手在多次演唱同一曲调时发生。
(3)由于上述两种原因的综合作用,民间歌曲集中了不同时代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趣。由于历史上多种原因,比如民族迁徙、天灾人祸而导致的移民、外出经商,以及不同民族、地区人们之间的日常交往和通婚等,造成了这些地区或民族之间文化上的相互渗透。民间歌曲在流传过程中往往会不断加工改造,不同的歌手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及当地风俗习惯与方言来重新塑造原生民歌,使得一首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变体。如《走西口》《绣荷包》《茉莉花》。有些当地固有的民歌中还融合了外地、甚至是外族的音乐文化精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