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体结构是维系音乐发展的命脉。说唱音乐曲体结构主要有单曲体、曲牌体和板腔体三种类型。
在一个唱腔中用一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的曲体为单曲体。音调多源于民歌小曲。擅长用于篇幅短小的唱段中写景、抒情及咏唱人物故事。如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即是以小调《茉莉花》改编的单曲体唱段。
根据内容需要,将若干个音乐性格各不相同的曲牌(基本曲调)有机地连缀起来使用的结构被称为曲牌体(或联曲体)。其曲头、曲尾、中间连缀着若干曲牌,整体结构较长。
通过节拍、节奏、速度和音调变化,将基本曲调(一般是上下两句旋律)衍变成各种不同板眼唱腔结构的被称为板腔体。基本板式有一板一眼(2/4拍)的平板、一板三眼(4/4拍)的慢板、有板无眼(1/4拍)的快板及节奏自由的散板等。板腔体在实用中常表现为由慢到快的运动。骨干音、落音在主体结构的扩充或缩减等变化中都呈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伴奏在说唱中有托腔保调、衔接段落、营造气氛之作用,深化唱词语言内容的细腻刻画。其形式以数人组成的弦乐乐队为主,有琵琶、三弦、四胡、扬琴及击节的书鼓、锣、钹。
牌子曲融合了各种民间小曲为结构元素,采取曲牌连缀方式进行衔接。曲体结构由曲头、若干曲牌、曲尾组成。各地曲牌不一,但“银纽丝”“寄生草”“剪剪花”“叠断桥”“满江红”之类传统曲牌则通行南北。表演形式由一人“独唱”至五六人不等。伴奏北方喜三弦、南方善扬琴。代表曲种有北京琴书、四川清音、扬州清曲、湖南丝弦等。
道情又称“渔鼓”“竹琴”,是一种用渔鼓和简板伴奏,以唱为主的说唱品种。演唱时左手执简板,竖抱八节筒底蒙皮的竹筒,右手拍击筒底与简板配合。但也有以三弦伴奏的。其始源于宋,明清时期流传甚广。初取道教故事为题,现唱民间故事。典型的曲种有陕北道情、青海道情、陇东道情、常州道情、江西道情、浙江道情、河北渔鼓、广西渔鼓、四川竹琴等。(www.xing528.com)
曲艺音乐受到民间舞蹈影响而成,是带有舞蹈、表演技艺,边唱边说边舞的说唱类型。表演有很强的叙述性,风格活泼。主要有二人转、太平鼓等。
民间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的。例如,有的民歌和民间器乐曲被曲艺音乐所吸收,成为曲艺音乐的组成部分;有的曲艺音乐则衍生成为戏曲。随着社会的变迁,各门类艺术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1]谭卉.民间音乐艺术风格与传承价值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
[2]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胡小满.中国民间音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4]胡小满.中国民间音乐[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