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巴伊亚,有两个名叫大卫和罗玛的孩子,他们今年15岁。这一天,他们在家里打开手机,但并不是玩游戏,而是登录到教育应用APP“Geekie Lab”上开始上课。大卫说:“有了这样的APP,现在无论在哪里,我都可以上课。”
一旁的罗玛做了一个鬼脸,说:“不过特别糟糕的是,我再也不可能逃避作业了。作业都在APP里,如果我没有做完,那么Geekie Lab就会不断地提示我……”
这样的场景,并非出现于某个青春电影之中,而是正在现实中发生。智能教育的出现,让传统教育行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颠覆,个性化与智能化日渐成为主流。
美国教育部门曾发发布过报告:预计2017~2021年,美国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将增长47.5%。尽管多数行业专家认为:教师是不可替代的,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达,教育行业都需要真正的“人的感情”进行交流,但不可否认,随着智能教育的不断升级,教育行业会发生很多变化。
因材施教,这是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理论。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教学,早已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它是最佳的教学方式。然而直到今天,这一追求依然无法实现。
原因很简单:如果教师安全按照这一理论进行教学,那么就意味着需要针对每一个孩子设定完全不同的课程体系,这样的工作量没有一个老师可以完成,教学体系、教学大纲将会被完全推翻!
所以,“因材施教”这四个字尽管说了上千年,但受限于人类自身的能力,依然是天方夜谭。
直到人工智能的诞生,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教学,才逐渐成为现实。如Content Technologies和Carnegie Learning等科技教育公司,它们正在开发智能教学设计与数字平台,每一位学生的课题、测试都是截然不同的。A学生的成绩优异,那么他的学习内容,更加侧重于深度;B学生的成绩较差,他的学习内容、测试内容,主要为基础领域。当他的成绩呈现明显进步时,才会晋级到下一阶段。
这就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变化,借助大数据与云计算,每一名学生的智力水准、学习习惯、过往学习成绩都会被完整统计,智能教育在前期会经过不断测试,确认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其确认学习范围。在学习的过程中,人工智能还会不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
如果说一名教师,也许可以针对三名学生展开这样的教育方式;那么一个庞大的人工智能系统,则可以针对三千名学生的整个学校进行个性化与智能化教育!
未来,这种因材施教的人工智能教育方式,不仅只停留在课题、测试之上,AI还会捕捉到学生的表情,以此判断学生掌握的能力。简而言之,当我们学习过程中哈欠连天,AI会立刻意识到:“这名学生看起来对这些内容的兴趣有限,需要给他一点新的刺激了!”
这样的智能捕捉,目前还未正式诞生,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会很快来到我们身边。孔子一定没有想到,他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竟然会在几千年后的人工智能时代得以实现!(www.xing528.com)
这样的尝试,正在进行之中。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与科大讯飞公司合作成立的人工智能教学联合实验室,就针对海淀区各个中小学,开展智能课程引入、人工智能进课堂的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析,老师不仅能够发现每一名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发现自身存在哪些教学问题,从而调整教学路径。
正是由于智能教育对于教育行业颠覆式的改变,所以,智能教育也成为AI领域的下一个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投身于智能教育之中,传统教育机构也在寻找转型升级的机遇。如51Talk、Vipkid、洋葱数学、小伴龙、英语流利说等诸多互联网教育领域领域,近年来都不断加大研发与市场推广的力度,在教育领域跑马圈地。
新东方已经开始与知名科学团体松鼠会展开AI教学的深度合作。松鼠AI提供完善的AI系统,帮助新东方快速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新东方的学生,也为松鼠AI提供了大量的应用数据,让松鼠AI得以不断进行深度自我学习,提升AI的能力。
所以,未来中国的教育市场,智能教育必然会呈现井喷之势。尤其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经完全普及的今天,借助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成主流。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同时智能教育可以有效保障教学质量,人工智能给教育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升级空间。
智能教育具有人类无可比拟的能力,但是这不等于:它会抢走教师的饭碗。
智能教育最准确的定位,应当是教师的教学助手,帮助教师快速发现问题。例如,当学生误解了数学中某个重要的概念,但教师很难做到立刻发现问题,而有了人工智能,那么学生在做作业之时遇到困难,人工智能就会立刻进行分析,并将结果通知给教师,帮助老师迅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所以,当教育行业有人哀叹“老师们要统统下岗了”,恰恰表示出对于智能教育的认知不足。教育不是冰冷的灌输,而是需要通过有温度的交流,让学生不断得以提升。在人工智能尚未真正拥有人类感情之前,它无法做到完全代替教师,真正站在讲台之前。
新东方就发现,如果不配备教师,那么即便智能教育再发达,也很难起到效果。通过与老师有温度的交流,孩子才能真正形成学习自觉性,理解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极其无法比拟的。
俞敏洪曾举过这样的例子,最能体现出教师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你没有办法把一个机器摆在孩子面前,对这个机器说,孩子学不好,你要对他负责,但是你可以对一个老师这么说。”即便智能教育如何发达,它也无法代替有温度的教师。
也许在遥远的未来,当AI真正通过图灵测试,开始拥有人类的感情之时,那么也许所有教师都必须让位给人工智能。但是这一天究竟何时会到来,是否真的会到来,这一切都只是未知。所以,当前哀叹“人工智能取代教师”,无异于杞人忧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