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智能:颠覆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人工智能:颠覆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是人类最独特的情感与意识。的确如此,被誉为“人类精神世界”的艺术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具备审美与意识,它对于人类世界的“改造”无法想象。未来,艺术领域还将会出现更多的人工智能,小冰只是“破冰人”,它们不仅会创作诗歌、绘画、音乐,甚至还能够反向影响人类的审美观与意识。2018年,英国知名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推出了绘画类AI产品。基于这两点,人工智能诞生真正的“自由意识”还非常遥远。

人工智能:颠覆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人工智能写诗,这已经不是新闻。微软的人工智能产品小冰已经出版诗集,意味着AI已经越来越具备“人”的思维,开始对“美”这一概念出现认知。

美,是人类最独特的情感与意识。没有人能够精准形容什么是“美”,它是意识的产物,是抽象的情感。正因为这种对抽象的认知,人与其他动物、与机器产生了明显的区别。

然而,当人工智能开始具备“审美”,这就意味着:它开始逐渐拥有意识!

诗歌,这是人类对于审美的结晶。无论唐诗大家杜甫李白,朦胧派诗歌代表人孩子、北岛,还是西方诗歌大家艾略特、拜伦,他们都被誉为“美学大师”。独特的意识,让他们创造出了千古传送的诗句。

到了今天,利用人工智能程序小冰居然能够出版诗集,这无疑给人类带来了最强烈的冲击——艺术创作领域已然被人工智能“入侵”,它们究竟还有多少潜力?

的确如此,被誉为“人类精神世界”的艺术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具备审美与意识,它对于人类世界的“改造”无法想象。未来,艺术领域还将会出现更多的人工智能,小冰只是“破冰人”,它们不仅会创作诗歌、绘画、音乐,甚至还能够反向影响人类的审美观与意识。

诗歌,仅仅只是艺术领域的一个分支。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审美”都会直接体现一名创作者的艺术造诣与水准。事实上,在小冰的背后,还有更多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在艺术领域创造出让人类咂舌的审美体系。

2018年,英国知名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推出了绘画类AI产品。这款绘画产品最初只能画出数字,但随后可以自动画出符号和人物肖像,并且能够完全做到以假乱真。在这个过程中,AI不需要使用人为标记的数据样本,完全通过“深度学习”进行自我进化。

目前,这款产品的主要特点为“临摹”,DeepMind也表示:绘画AI应用到人脸照片数据集上,绘画AI能够捕捉出脸部的主要特征,例如形状、色调与发型等。但是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未来突破单纯的“高精度素描”,进行更加自由的创作已经不再是奢望。

也许某一天,当我们看到一副惊艳世界的画作时,却不曾想到:它正出自人工智能的手笔!

电影领域是科技应用最频繁的领域,所以自然少不了AI的身影。早在2016年上映的科幻电影《摩根》(Morgan)中,就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的参与。

《摩根》这部电影,在上映前发行了一步特殊的宣传片——剪辑全部由IBM的人工智能系统Waston完成,没有任何人工的参与。在正式剪辑之前,Watson已经“观赏”过100部世界经典电影,每个镜头逐个分析,将其中的视觉、音频和场景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训练,Watson顺利完成了1分15秒的宣传片,它毫无“机器剪辑”带来的生硬和粗糙,几乎所有观众都表示:“这部预告片与人工剪辑的预告片毫无差别!”

Waston的艺术创作,不仅限于电影领域,在音乐领域同样有着出色的发挥。2017年,Waston进军音乐界,深入“聆听”学习了26000余首歌曲,对音乐理论、结构和情绪意图进行了深入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并与格莱美获奖制作人Alex Da Kid联手,创作出完整的音乐Not Easy。这首单曲一经发布,就迅速冲上了Spotify全球榜Top 2的位置。

当然,就目前来说,AI的艺术创作尚在初级阶段,它依然需要人类进行前期准备,依照训练素材的行为模式,对素材进行整理、排序、分类和加工,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自由创作。(www.xing528.com)

具备审美,进行艺术创作,具备抽象思维,这已经颠覆了人类对于AI的认知。

而在这背后,则是更深层次的思考:AI已经拥有人类才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否意味着,它已经开始出现真正的“自我意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些能够创作艺术的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是意识?

目前的人工智能尽管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但底层依然是人类的设计,例如图像或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会通过大数据筛选,从而取得进步,这是所有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途径。学习什么、为了什么学习、学习有什么用,这三个最基础的“哲学问题”,恰恰是人类给予的。最底层的技术,由人类来决定。

这样的人工智能,也被称为“应用人工智能”或“狭义人工智能”,以强调它们相当有限的智能,它与科幻电影中的“自主意识”有着本质差别。

正如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主管、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扬·勒邱恩所说:“要想创造能够以人类和动物的方式学习有关世界最基本的东西的机器,我们还有很远的路。的确,在某些领域,机器拥有超人般的表现,但就一般智力而言,我们制造的机器的智力甚至都不如老鼠。”

“人工智能可以写出合格的小说,但远远不能创造出专业级的恐怖小说。”

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句经典论断,它已经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相:尽管AI可以创造音乐,但由于并不具备真正的意识,所以难以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那么未来的人工智能,是否会爆发出意识,在更多的领域替代人类?

想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颠覆当前的“深度学习”模式,从人类设计学习体系发展成为“无监督学习算法”,这样人工智能才有可能真正诞生意识。

但是,想要走到这一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神经科学要出现大突破;其次,硬件方面也要能够承载神经系统。以当前的科技来看,晶体管的体积达到了极限,无法再进一步缩小。基于这两点,人工智能诞生真正的“自由意识”还非常遥远。

当然,随着科技和神经科学的不断进步,也许三十年或五十年后,真正的“自由意识人工智能”就会诞生于我们的眼前。这一数字,是多数科学家的保守估计,也许受限于科技的发展,这一时间线还将会进一步拉长。所以,真正具备意识的AI,我们依然只能通过影视作品感受。

没有人能够完全预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在哪里,它是否能够真正可以具备人类的意识与思维。但不可否认,AI已经爆发出了十足的潜力,它会在原本属于人类的领域、行业中游刃有余。所以,迎接AI对人类发起的“挑战”,这不仅是科学家,更是每个人都应当思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