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明晰建模要求,变换程序,超越模式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明晰建模要求,变换程序,超越模式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明晰建模要求,需要抓住特点,理解过程,化繁为简;落实模式践行,需变换程序,重视细节,由简到繁;抓好模式评价,需研究条件,超越模式,灵活多变。教学建模学习是一条漫长的提升之路,建构模式、掌握模式,最终为了“超越”模式。全面推进课程现代化转型,研究模式,摆脱模式,超越模式,路径有两条:一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模式;二者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明晰建模要求,变换程序,超越模式

学习教学建模,最需要的是能落地,包括技术思考和主体间性呈现价值的追问,包括技术理论和教育需求的沟通。只有着手教学建模尝试,准确把握教育课程现代化的价值,对课堂结构的理解才会更精准,对教育教学模式建构流程才会更熟悉。如明晰建模要求,需要抓住特点,理解过程,化繁为简;落实模式践行,需变换程序,重视细节,由简到繁;抓好模式评价,需研究条件,超越模式,灵活多变。如此实证,贯穿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深度实践中。

以上这些,尽是回答为什么需要自主教学建模,以及如何有条件满足自主教学建模。追逐专业化发展,涉及教学建模板块,关键在于掌握建模技巧,建构自我教学模式。学习教学建模,建议我们能遵循“三原理”[5]:

一者,模式变换原理。教育模式与教育过程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者之间的反馈、调整不断变换,才可能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只有充分认识原型的内容与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适度的简化和科学的抽象,才可能成功地建模。

二者,模式孕育原理。教育模式应是开放、发展、进化的。初级的教育模式中孕育高级的教育模式,高级的教育模式有待于发展到更高级的教育模式。只有目的明确,针对问题解决,从发展上认识模式的多种类型及其使用条件,才可能合理地建模。

三者,模式包容原理。应用教育模式应当是多种教育模式的综合,综合模式包含相关模式,形成整体结构,从而才可能发挥更大的整体功能。只有进行模式的检验、变换和组合,整体地将理论、模式和实践三者结合起来,才可能有效地建模。

教学建模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既包括学生的发展,还包括教师的发展。当下,区域内或学校的模式推行效果往往被打折扣,总感觉差“最后一公里”,原因在于只是运用模式运输知识与真理,而不让教师接触建模领域,获得专业化发展。哪怕当前某区域内正在强力推崇(推行)某一教学模式,总感觉与假设目标达成有距离。建议不妨来一场项目学习,将建模学习作为一个课题项目固定下来,如果条件不具备依然可以采用自发的方式,不仅可从教学模式概念上认识元知识及元策略,而且可通过教学实践创生新的课程产品。迎接个人成长第二个春天的到来,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让教学建模活动成为孵化器、创新坊和动力源。课程力提升需要用闲暇时间慢慢“煲”。教学建模学习是一条漫长的提升之路,建构模式、掌握模式,最终为了“超越”模式。从整体上看,建构模式须经历建构—超越—再建构—再超越,即从建构模式到超越模式,再到建构更高水平的模式,然后再超越。总体而言“建模方法”仅仅是现代科学方法中的一种综合方法,从建模到再建模,建模永无止境,是课程领域整体系统变革的内在要求。

全面推进课程现代化转型,研究模式,摆脱模式,超越模式,路径有两条:一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模式;二者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给予正确的抉择,开展教学建模活动,忌讳搞形式主义或模式化的东西。自己没有深入研究,只是套用别人的东西,然后弄个与众不同的新名词,冒称自主创造,实则掩耳盗铃

二是抓好教学建模的顶层设计。人的发展更多体现出时代的发展性和契合性,推动课程结构的全面优化,应及时做好经验积累、模式提炼和策略提升,这属于与之相关的重要工作。寻找影响事物或过程的因素,了解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而建立反映事物内部关系和发展变化的模型,对事物或过程做出科学的描述和解释,发现其中规律,是科学研究,也是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建议我们通过网络平台,找出几种教学模式,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龚春燕老师的创新学习教学模式、谭小林老师的读思练课堂导学模式等进行研读,不仅对当下前瞻性模式有所了解,同时对其模式结构进行解剖,了解构成要件以及建构的背景和过程,才能为教学建模提供经验。(www.xing528.com)

三是开展好教学研修。关于教学建模研修,有关模式群的概念有必要再给大家说明。教学模式主渠道源于区域性教学模式的推行,通过概念引进或区域内专家生产的方式,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促课堂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积极应对区域内推崇的教学模式,展开实践应用研究的同时,我们应以此为契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课堂结构,结合学科要求和自我教学主张,对前教学模式进行改良,生成对应课程产品。以此方式进入前模式子系统,这依然属于建模学习的捷径。区域内推行的教学模式,可称为总模式,围绕总模式建构的学科教学模式可称为子模式,若干不同学科、不同教学主张对应的教学模式集合,便推动模式群的产生。模式群的影响力虽然仅限于学科和个人,但因积极参与总模式群的应用研究,子模式作为总模式的拓展,易被总模式组织认可,促自我转化生成中间成就值。对于教学建模的初学者,积极参与子模式建构是睿智的体现。每一轮新课程改革,都会产生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若已有一次子模式建构经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依然参与子模式建构,那么对后续发展已然没有多大益处。前一阶段,像不会走路的孩子需有扶的过程;当一个孩子已经会走路,依然被扶着走,是不利于致远的。这需要我们能围绕自我教学主张,敢于大胆创建专属于自我的教学模式,自我未来发展才会因独特而有品性。

四是,铸就人格化的品牌意识。有关课程现代化的问题,教学建模实质上是人的现代化问题。区域内学会独立行走,因行动彰显独特的人格意义,从而给予未来拓展的空间,才可能在课程力提升进程中找到价值秩序。在乡村为师,依旧受空间秩序的影响,稍不注意就让自我价值下降,若我们抓住每一次课程改革的节点,在有限的空间促内生长,将是凸显自我课程产品品牌战略的有利时机。

我们的教育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底线,必须保证按照课堂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去工作。这是教学建模符合课程现代化转型的价值原点。每一个人都有专属于自我价值的认定秩序,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只有自我能力素养内驱动力系统持续增长,理想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在乡村教书,生存空间本就是一道考题,能认真分析优势和劣势,敢于突破常规,迎接挑战,抓住关键时间,做关键的事,机会才会随之敲门。

[1]钟发全.对讨论式教学的探索[J].中国民族教育,2002(3):41.
注:以“讨论式教学”为专题,随着课题研究深入,一个由“研究、推求、分析、判断”等关键词构成的“讨论式教学模型”被建构出来。原模型文本因年久遗失,网查到此论文,从中可依稀感知精要:讨论式教学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以研究、推求、分析、判断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愉悦的教学氛围充溢整个空间。讨论式教学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教材变成活的“剧本”,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搭台”。这是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前提。二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研究、推求、分析、判断是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这是实施讨论式教学的核心。三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个过程应体现民主。这是实施讨论式教学的关键。讨论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传授新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四点:一者讨论式教学必须是“论”与“讨”的结合,重教需重学,授之渔,把有规律性的东西,诸如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最为重要。二者讨论式教学重培养学生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发散思维是在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发展的。三者讨论式教学必须处理好智力非智力之间的关系,兴趣、动机、情绪、意志、情感,注重这些对完成教学任务非常重要。四者讨论式教学的手段必须与教学目的协调,教学手段一定要能为教学目的服务,不能是华丽的教学手段,而没有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前苏联著名教育者提出的“五步教学法”,被人们简称为“凯洛夫模式”,其具体结构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凯洛夫模式”对我国广大教师的影响非常深广,近年受到的批判也多。但对此我持保守态度。试问,“凯洛夫模式”就真的是灌输式教学的代表?只要深入研究近年名师们推导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作对比,你会发现很多是这一模式的深化。在我看来,真还没有几人建构的模式敢言超越“凯洛夫模式”的价值。

[3]袁维新.课堂教学建模的理论和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5):55.

[4]赵伶俐.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及运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2):15.

[5]查有梁.系统辩证法与教育建模论[J].教学科学研究,2017(1):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