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师幸福之路:寄生发展是关键

乡村教师幸福之路:寄生发展是关键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将此发展方式称作“寄生发展”。那种参与区域内模式的实践,只能纳入“寄生发展”范畴。满足有条件支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者,推动自我素养的转型升级。学习教学建模,探寻实现的路径与策略,只有打破常规状态,进入非常规状态,关注新课题,同步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哪怕处于不成熟状态,若在试行中进一步完善,也定会悄然积淀教学建模相关的缄默性元知识。

乡村教师幸福之路:寄生发展是关键

对教师而言,把第二次成长寄托在培训上获得发展,几乎不太现实。笔者将此发展方式称作“寄生发展”。那种参与区域内模式的实践,只能纳入“寄生发展”范畴。我们职后发展,主体意识觉醒,需要能转向“自主生长”,明显的标志在于:不再只学习知识,同时学习元知识;不再只学习策略,同时学习元策略。满足有条件支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者,推动自我素养的转型升级。在课程改革二十余载的“深水期”和“阵痛期”有所作为,着力教学建模需要基于课程力提升,才利于内发展起步,才能不断创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式,提出更具有创新性的措施。教育教学实践需要谋划全局,促教学主张具体化,若没有教学模式结构具体流程理解的兴趣,定然不会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素养产生影响,不能对为培养完全发展的高素养的人做出贡献。如笔者开展“讨论式教学的探索”,如果没有“原规则研究”的坚持,没有对“讨论式教学的探索”这一课题的坚守,没有教学建模时对数据资源库、自媒体平台等的尝试,绝对没有捕捉一轮又一轮课改信息的敏感性。

二者,跳出作茧自缚的怪圈。除了有迎接学科新样态的心理准备,还须克服思维定式产生的阻力。教学建模落地需要“全局视野”,先前因惯性思维,常规教育教学行为缺乏变通性,才没有形成课程建设的思想共识,使教学建模应对教学生态变化的能力较弱。处于教学生态环境平衡期,教学建模能促使教师对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迅速解决问题;教学生态环境若突变,它则会成为妨碍或束缚改革的阻力。包括上一章所交流的提炼教学主张,那也只是一种前期猜测,其透露出的思想和方法,并没有足够强大到彻底让我们放弃原有的理念和模式。关于教学建模,如果我们没有新技术运用、资源融合、跨学科整合的尝试,没有随着实践深入理解教学主张,没有强大到放弃原先的教学模式,重建新教学秩序的艰难历程是可想而知的。

三者,融汇一个人的教育信仰、追求和决心。教学模式不是“坐而论道”的形式,而是已经成形的课程产品,其根本在于凸显育人实效;教学建模属于“有我之境”的营造,是完成课程产品的生产过程,或可理解成“完善教学主张的行动”。我们多是孤独的行者,影响力弱小到可以被忽略时,不可能有一批坚强的拥护者,愿意跟随我们解决新问题。所以,追逐专业化发展需要我们有驱散阴霾的勇气。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应积极对待,因为如果新一轮教育改革没有彻底铺开,你所坚持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导向,都难被别人重视。我们需要明白自己进入非常规时期,所有的践行还只是对效果承诺,它只代表个人行动的新秩序。

四者,真促内生长。教学建模属于专业化发展的自觉行为,它表现为学习与生活的自律性、有理想、自我管理、专注和有较清晰的目标。打破常规教学束缚,敢于抛弃低效教学模式,敢于尝试建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在专业化发展中形成一种自我调控能力,才会真正促进内生长。如人们效仿江苏洋思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山东杜郎口学校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等,其中的“自律”和“自觉”无不是自我专业化嬗变的秘密。当今存在着一种非常不好的学风:渴望拿来就用,这典型的拿来主义,只能导致失败。而失败的原因在于与内生长规律相悖,拿别人的教学模式来运用,因为缺乏对“认知的认知”,没经过内化又怎能成功呢?

当下,模式正值盛行期,顺应课程改革的模式纷纷登台,大多甚至被强力推行。一边是组织者见新模式推广呈现热闹场面,鼓吹一大批优秀教师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鼓吹课程改革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一边是各学科课堂被折腾,表面的繁荣难掩低效或无效的局面。一个区域内,可以通过行政手段促一种教学模式强制推行,若没有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建构,没有完善的学科科学体系,它永远不可能引发人的内生长。我们应认识到,自主尝试教学建模,是应对模式之热趋利避害的有效方式。(www.xing528.com)

五者,自我赋能。进入教学非常规时期,主动借鉴和尝试建模,将一些新想法借机整合创新。我们必须摆脱这样一种病态:推行一种教学模式,抑或被认为是提升教学质量和落实课程改革的佐证,抑或被当作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教育特色与品牌的见证,抑或将建构并推行某种教学模式纳入重要事件。考究被人们推崇的教学模式,发现渠道不过源于两个点:一是外援,如云南孟照彬老师构建的“孟氏有效教学理论MS—EEPO操作系统”,在一些区域内被引进;二是本土专家主导产生,如重庆沙坪坝区全面推广“学导式课堂教学范式”。教学模式被强行推行,最大问题在于缺乏理论准备,在执行过程中多会缺乏自信,这种教学多是无效的。

尝试教学建模,有必要认清以前教学模式对应的课堂行为。回顾以往,常规工作主要致力于学科知识求解,课堂教学结构多不被外界关注,当下随着课改深入,对突破传统已有了回归的迹象与趋势。学习教学建模,探寻实现的路径与策略,只有打破常规状态,进入非常规状态,关注新课题,同步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哪怕处于不成熟状态,若在试行中进一步完善,也定会悄然积淀教学建模相关的缄默性元知识。

六者,引发课程变革,为自己提供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发展的新机遇。教师第二次发展,不会再像学生时代那样,有强大后盾作保障。职后发展通常会被职场忽视,为师者只有自我重视,才可能迎来职后第二个春天。对于职后发展而言,严重的挑战在于跨越式发展,在于元知识、元策略的习得。这也是为何笔者总在强调,每经历一次教育改革,总会产生一些区域内的教育模式,人们也总被牵着鼻子走,这还不如自我自觉地建构教育教学模式,还不如掌握教学元知识和元策略。

教学模式践行,是职后发展方向的佐证,需要从课程价值、课堂制度设计、物质载体、实施主体等层面统整。若只是浅层参与,应用教学模式以求最佳效果,有限视域只会忽视模式相关的核心方法论,不会重视“系统辩证法”和“教育建模论”;只会聚焦教学问题而求得好的成绩,不会思考模式建构“内在逻辑的连贯一致,外在经验的整体证实”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