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如何通过强化教学建模实现理性自增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如何通过强化教学建模实现理性自增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往往存在后天的自增性,主要通过做事自增。我们理性对待,并做应做之事,才会使理性自增。强化教学建模的理性自增,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攻坚:一是用价值观引领自觉的责任和行动。二是把好专业化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事实上,只要能“适性扬才”,积极进入非常规状态,倾情于课程产品生成,才会有成长。打好教学建模的底色,理性自增才会见真知识长见识。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如何通过强化教学建模实现理性自增

通过教学建模统整课程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目标,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往往存在后天的自增性,主要通过做事自增。知晓提升课程力的重要性,知晓教学建模的重要性,关键在于有行动能落地。我们理性对待,并做应做之事,才会使理性自增。强化教学建模的理性自增,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攻坚:

一是用价值观引领自觉的责任和行动。站立在课堂的中央,教学模式建构的发端在于深度学习。建模尝试,目的不只是生成某一教学模式,还在于用价值观引领自觉的责任和行动。课堂是生成教学模式最好的“演练场”,只要不缺乏建模意识,定能找到可模仿的例子,让“学习真正发生”。如笔者开展“讨论式教学的探索”[1],着力于讨论式教学模式建构,所建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严谨性,操作的有效性等都有待考究,现在看来这些教学模式毫无推广价值可言,但因生活性与发展性的回归,促使我将常规向非常规教学转向,促进教与研同步,哪怕当年没有开题、结题等物化成果支撑,但从中习得建模方法知识和策略,无不为内驱动力系统逐级提升奠基,无不为深入开展“教育原规则研究”奠基。

二是把好专业化发展中的“关键事件”。教学建模,会成为人生中应受到他者尊重的“固定资产”。笔者一直强化课程产品的生产和生成,最好能促其成为专业化发展中的“关键事件”。尝试教学建模,最重要的是平台,通过教学建模尝试获得高峰体验,虽不敢言应对的假设完全科学和正确,生成的教学模式完全代表先进的课堂结构,但若少有教学建模尝试,缺乏教学模式建构技术,很难让自我“一年一小样、三年大变样”,很难让自我听到拔节成长的声音。以笔者经历,当初尝试教学建模,是在自我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实施,虽然黑黢黢的舞台上只有自我在尽全力表演,台下无一个观众,但对自我的研究与转型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是“适性扬才”。教学建模尝试,需要我们风雨兼程,肯操心、肯出手,并由此相伴教学建模课程产品的生成,才可促进理想与情怀落地。通常只有让自我常规教学转为非常规教学,才会真正开掘出一条新模式的创生路径。可能有人会因此怀疑自我基础、起点问题,怀疑教学模式与有效教学之间的关系,甚至怀疑追求过多目标影响教学效果。事实上,只要能“适性扬才”,积极进入非常规状态,倾情于课程产品生成,才会有成长。

教学建模尝试,只要我们善于进一步完善课程保障体系,有一线教学平台的人都可跟进。当下,真尝试者,可谓寥寥无几。或许大家潜意识里认定专家才与教学模式关联,或者只从教科书上获得如“凯洛夫模式”[2]等经验,我们普通教师若不敢想不敢为,又怎能立于教育,又怎能给予职场价值保障。尝试建构教学模式,只有在教育实践中看到“人”,才算把握了其真谛和方向,虽然可能其产品价值不太高,只能称作“准模式”,但也有其中间成就值;虽然没有太多学术价值和推广价值,但其作用也不能低估。

四是力求稳中求变。教学建模属于技术活,需要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在后续行动中依附强大目的性而稳中求变。教学建模若属于方法范畴,那么它是通过对教学结构模型研究,获得教学过程信息,获得对客体认识,主要特点体现为能撇开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关系和过程,突出事物主要的因素、关系和过程。[3]学习教学建模,营造一种专注于教书育人的工作氛围,将教学过程或课堂结构牵涉的重要因素、关系、状态、过程凸显出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模拟,方才体现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魅力。

打好教学建模的底色,理性自增才会见真知识长见识。按照自我教学主张做出假设,将教学结构作为认识论上的模式,获得本质、深刻认知,特别是解决常规课堂教学中呈现出的问题,从而为合理性而努力,探究有益于课堂教学的规律。面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同一个问题,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路,参照不同的概念、假说等,尝试构造出不同模型,对原问题做出不同解释和预言,但可肯定它会对自己的“先在性”产生影响。如此,教学实践与研究同步,不只是解决课堂传授的知识问题,还同步解决课堂教学结构等问题,从而掌握建模方法,尽全力谋求进步,方才代表着先进性。具体要求如下:

一是建构教学新样态,促教学过程最优化。学习教学建模(包括改变学习的动因、场域、流程、关系等),须对教学过程和结构进行研究,涉及对教学环节、阶段、程序等中心问题的解决,须切入活动、深化课程体系。这些实际是对教学结构问题的解决,且与常规教学中的目的有所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只要应用的理论不同,哪怕进入同一教学流程,参与者视角不同,关注点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相同。因此,优化课堂结构,强化教学建模尝试,为成长注入内驱力,凸显教学主张,抓好个人理论抉择,比遵守教学规则重要得多。(www.xing528.com)

沿着求真知、悟道理的方向前行,心无旁骛,不仅要有情怀还要有眼光,不仅要有责任担当还要敢于接受锤炼。教师对教学模式的印象,常以范式概念固化。学习教学建模,像小学生接受作文训练一样不能急于求成,如果过于着急生成的往往只是习作而不是作品,其价值作用不能扩大化,更不能期望全面推广,应当认定这只是练笔的过程。我们应明确,习作训练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尝试教学建模是成就卓越素养的基础。教学建模像习惯的训练一样,分成若干阶段,均可称作前范式阶段。此阶段,最典型的特征在于经常性处于猜测模态,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前范式对后期发展的影响不限于起点,它对整个职场人生予以影射并进行优化。

二是探寻教学模型的基因编码。学习教学建模,除了打好理论底子外,同时还应持开放的姿态,融合新概念,全面提升自我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和判断力。每个人都有无穷创造力,唯有展开跨界学习,将所学融合起来,才会有新的洞察力和智慧,以达成不同事物间的相互影响,才会有许多新创见,也才能超越自己。

常规教学中,应增强危机意识,能围绕教学理论产生假设和目标完成度,给出精准判断,而后再做出更替。无数人拒斥一个教学模式,同时接受另一个模式的决策,同步做了决策应对的判断。同时对教学模式与教育整体环境进行比较,以及不同模式之间的比较,从而决定是否运用及丰富其内涵。应知道,毫无理由拒斥新范式,等同于拒斥教学改革。

知行合一,在课堂里全面成长,教学改革以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出发点。我们应明确,该出发点非功利,只为解决问题。教学建模对应着自我心智,甚至反映一个人的世界观,践行中只要真正发生模式转换,以前存在于大脑的概念、知识、研究计划等,都将随之而发生革新,教学视界甚至也会发生变化。我们必须看到教学模式与教学主张的关联,一种带给世界观的替换,才可真正算在进行彻底的改革。

三是谋求全面发展。从强化文化知识,到开阔视野,再到实践能力,只有获得全面发展,才能从构建教学建模中获得进步。这种进步的轨迹是跟踪式的。只要真正步入教学建模实践阶段,因为前期的积累使自己的理论知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都会因新模式更替,改变原有认知的连续性。如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新理念总会第一时间淘汰原先留存的东西。新教学模式的生成,以解决教学实践新问题为目标,那些旧模式有的做得虽好但也会被忘掉。每一轮课程改革,其主题都会因目标不同而发生转换,积极尝试教学建模,集中转向新理念的学习与融合,覆盖旧主题,抛弃曾经一度的热词,才堪称与时俱进,才切合新一轮改革的需求。

教学建模相伴心灵修炼之旅,多体现于努力摆脱遭遇重大困难的先前的教学框架,而后取得进步。“新的不考虑旧的”——这是无数新模式刚刚建构,随后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旧模式的原因。每一轮课程改革开启,学习教学建模,注重新理论的应用,同时须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审视,从而明白,一个新理念的产生,无论其应用范围宽窄,它绝不会是已有理念知识的堆积。我们应谨记,重新建立新理论,重新评价先前的事实,重新建立新教育秩序,对课程结构进行重新组织,才可称完成教学建模任务。

四是因时制宜,回归学界的视野。区域性推崇的教学模式多较成熟,实践中多以落实育人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学建模在信息时代是一次技术的刷新,作为初学者绝对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为随便的试水之作便可拥有产权。只要视界逐渐开阔,未解问题的解决办法就会增多,随着教学建模元知识的习得,以及教育理论的积累,代表先进性的教学模式生成便可指日可待。那时,不只是特定的教学模式被建构,重点还在于围绕所建之模展开深层次研究,以至于能在任何一门学科或领域均可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