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笔者而言,回忆曾经在乡村教书的日子,感觉非常美好,至少在乡村的那段时光,是值得让我回忆的往事,比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留给我的多得多。此刻借用《卓越教师的发展“图谱”》上的一句话:
再次重申,致远,成就卓越,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才行。阅历和中间成就值[3],稍不注意就会演变成专业化发展的包袱。
接下来,将围绕理想与中间成就值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探讨理想落地的问题。
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成就乡村教育事业,面对未来需要长久坚持,坚守的事业才会演变成一种信仰。如没有这一信仰,自己这一块璞玉难以承受雕琢所带来的折磨,因为执刀人是自己,雕琢自己完全根据心的期盼设计,哪怕与优秀的人为伍,获得师傅缄默性知识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关键技术和核心能力却无法引进,靠自悟自行才会提高。这就不得不提及坚持所产生的作用,其所需要的长期持续的动力——中间成就值才能助推成长,直接推动理想和理想品性的实现。
任何人长时间做一件事都会乏力,包括沿着既定理想前行也是如此,其关键在于找到解决的办法。为此,笔者提示大家应看到理想和中间成就值的魅力。眼下条件不具备时总感觉理想不可能实现,但若一直朝前行走,历经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定然会梦想成真。坚持做好这一件事,理想并非能立即变成现实,短时间内达成的事,那不能称理想,最多只算是在朝向理想进发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成就值,因为只有产生无数个中间成就值,才能将通往理想之路连通。
在乡村教书,立志的重要性不须多言,但应争朝夕。若没有客观性的时间佐证,理想只会成为幻光。万事重开头,如笔者的“教育科研”之路:(www.xing528.com)
那是我入职的第七个年头,乡下教书之余,除完成本职工作外,我比同事多做了一件事,自发地围绕“讨论式教学”展开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虽然我也写了开题报告,并深入课堂进行讨论式教学模式、规律、策略等研讨,同时在三年里完成十几万字的教学实践研究记录,但是因是自发性课题,最终没有步入课题结题程序。现在想起来,那一段苦楚的日子,若不是相信“苦心人,天不负”,差一点就打起了退堂鼓。
最初学做课题,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做课题的常规知识,自我储备的教育科研经验几乎为零,全凭一股子激情向前冲。一年的坚持,没有看到希望,觉得自我潜质差,一切从零开始恶补;两年的坚持,没有看到希望,自己对此的理解是自我正处于打理论基础阶段,不断摸索才会掌握门道;三年的坚持,依然没有看到希望,说真话我的毅力已经到极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将所得经验总结用于实践,教学之余开始写教学反思,同时围绕“讨论式”这一关键词开启论文撰写之旅。现今,依然记得撰写的论文《对讨论式教学的探索》在《中国民族教育》杂志发表的情形,那可是我努力三年得以发表的一篇论文,也是我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论文。现在想来,这篇只有一千四百字的论文,无不就是此刻所谈的“中间成就值”,因它给我鼓励,让我看到未来的希望。而后岁月,因三年自发课题研究打下基础,加上逐年对教育教学科研经验的积累,教育科研成果慢慢多起来,呈现出来的中间成就值也慢慢多起来。
铸就理想,我们应注重中间成就值的产生。与大家谈理想与修行,我们应深知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知晓中间成就值的价值。做一件事,总看不到希望,多会让人丧失意志,产生自卑感、挫折感。向理想进发,能确立合适的目标,一步一步地干自己能干的事,干能取得成绩的事,才可能让自我拥有继续向前的动力。人生不能没有远大目标,更不能没有科学的打算,不能不多设一些中间目标,让生成中间成就值激励自我一步一步完成全部目标。
教师理想品性的提升,是一个不间断修行的过程,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内涵与要求。有追求的教师,应有自我专业化发展目标,这是教师生涯规划不可缺少的内容。其目标给人指引,也给人以力量。完成此设计时,通常远期目标难以落地,最好以远期目标为导向,订制一些短期的具体目标,采取小步子的策略,点滴积累中间成就值,为最终实现远大目标搭起阶梯。
在追逐理想的进程中,我们如果着眼于过去的客观条件行动,太过现实,只看得见今天的得失,一定会成为“近视眼”。做好本职工作,同样需要付出相同的精力,同步提升理想的品性。面对现实,一个人像璞玉一样存在缺点,不完美不要紧,贵在持续“精进”。铸就理想的品性,追求开智悟理,不如立足教育理想和情怀,运用理性去磨砺心志。在乡村教书,并不影响追逐理想的主动性,积极参与修行,追求精进,促进自我觉醒、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开发、自我崛起和自我实现,真正保证中间成就值,人生目标实现起来才会更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