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唤醒自我、脚踏实地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唤醒自我、脚踏实地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需要唤醒自我,不能太沉湎于过去,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未来,只有脚踏实地,才可能让当下真正具有无穷的意义。将教育之乐与天伦之乐、德性生活之乐相列,这是孟子作为人师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充分认定。唤醒自我,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做现代化的乡村教师的理想和格局,生命激情的“亲在”就无法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具象化。唤醒自我,我们应时刻保持主体意识的觉醒,为提升远大格局、铸就乡村智力成就而奋发向上。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唤醒自我、脚踏实地

乡村,并非只是血汗的见证,绝非与魔鬼共舞的境地,只有我们触摸到未来才会感知到未来,只有我们触摸到希望才会感知到希望。我们需要唤醒自我,不能太沉湎于过去,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未来,只有脚踏实地,才可能让当下真正具有无穷的意义。

向城市教育学习,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能让农村教育代表先进,这样的改革方可称为成功。实施现代化教育是手段,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是目的。我们不能只关注当下,而不考量农村的未来;不应只解决眼下的问题,而不思考此行的终极目的。我们在全面向城市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技术上可以有“质的转换”,但应以积极的态度保存农村教育的特色优势,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让农村教育在追求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中成为城市教育的附庸,也才会让农村教育者深感责任与使命。

做现代化的乡村教师,应该也必须是我们坚定的理想和信仰。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永恒过程,由于不断受到主体传统观念社会制度安排和现存资源禀赋的限制,在全面实施现代化乡村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一批批、一代代农村教育者尤其是教育管理者接力发展、前赴后继,以积极乐观的现代化态度,打造适合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唯有这样,乡村学校才能与现代化接轨,才能培养出具有厚重底蕴和现代气质的新公民。

乡村智力是我们格局的反映。我们为师乡村,应以培养现代人为己任。乡村是我们的实验场和实践场,培养面向未来的现代人,让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和超强学习能力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成为现代化教师才是实现现代化乡村教育的首要条件。现代化教师是在现代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现代人的新型教师,要求其具有教育情怀、教育理想和终极追求。[5]我们必须依靠这一要求加强修炼。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曾指出:“各行各业的大师较之一般的人更应受到尊敬,他们对事物了解得更加深刻,头脑更聪明,他们每一个行为都有清晰的理由。”他们(大师)更为睿智,并非因他们更精于具体的操作,而是因为他们掌握着理论,知晓本源。

探讨现代化的乡村教育,洞察普通教师与格局高远教师之间的差距,通过对其做事风格的对比分析,也许更能知晓格局高远教师为何优秀的原委。回顾职场中不同层级教师之间的差距,我将教师分成两个类型:一类是做事只知其然者,像牛拉磨一样全凭借惯性周而复始消耗时间,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时间属于一个人的最宝贵资源,此类教师犹如知识的搬运工,要知道人生何其短暂,我们已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一类是做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者,努力探求理论和发现本源,在职业生涯中尽力有效地发展。此类教师像美国著名教育家菲利普·W.杰克森所指——将贩运真理视为教育的使命。

纵观当下更多无理想无格局的教师,要改变其凭借惯性做事的习惯,绝非一件容易的事,除非有一种强大的动力驱使。这种动力之源,更多的源于教师自我,驱动自我甘愿去做本职工作之外的研修和学习,同时驱动自我努力探求乡村教育教学的本质及规律。

我们发现,一个拥有高格局的努力做现代化乡村教师的人,必然拥有强烈的职业幸福感。激情能让教育的幸福感更持久、更强烈。客观地说,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现有的现代化素养程度和生活态度,在于教师从事乡村教育事业时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潜能是否得到发挥,力量是否得以增强。

理想与格局的不同,决定着教育幸福感存在的不同层级。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的层次需求论。首先,人是一个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起到激励作用。其次,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之后,另一层次需要才会出现。身为乡村教师,只要我们不责怨乡村的劣势,不羡慕城市的优越,能满足现有的条件,努力地追逐现代化的乡村教育,坚定地向着更高层次的要求迈进,那些低层次的曾经带来教育幸福的因素就不再起作用了。

在向农村现代化教育进军的过程中,培育出英才是提升乡村智力的具体表现,拥有高远格局更能焕发出我们的青春活力。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将教育之乐与天伦之乐、德性生活之乐相列,这是孟子作为人师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充分认定。诚然,立志乡村教育,教育的目的指向为了乡村的明天,教育的根本追求在于为师的幸福人生。如果我们踏实付出,真心关注农村学生的成长,把自己的心灵和智慧交给孩子,教师就会体验到别样的职业幸福,享受丝毫不逊于城市教育者的幸福生活。

唤醒自我,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做现代化的乡村教师的理想和格局,生命激情的“亲在”就无法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具象化。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真正的幸福来源于自己的存在。为师者的存在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在乡村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当自己无法依靠自我能力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时,就需要外在力量的介入。而外在力量(比如专家或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等)的介入,往往会对教师原有的日常教育生活造成冲击,使教师陷入恐惧或者焦虑的状态之中,甚至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有人开始拒绝变化,这种抵制让教育生活显得更加无趣乏味;有人开始消极应对,这种消沉让教育生活变得更加无聊空虚。所以,我们要想获得更大的教育激情和幸福,就必须拥护教育改革,拒绝平庸。

唤醒自我,我们应时刻保持主体意识的觉醒,为提升远大格局、铸就乡村智力成就而奋发向上。人生匆匆白驹过隙;人生渺渺,沧海一粟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我们坚守乡村,只有提升乡村教育的境界,提高自我为师生涯的质量,才会感觉到乡村智力的魂。(www.xing528.com)

开拓属于自我直达远方的格局,这定然是在乡村教育中走向卓越的黄金法则。每一个人都有专属于自我的宿命,在追逐卓越的路途中,想顺着他人的捷径轻装前行,从未有过成功的先例。浩瀚的宇宙之间,永远存在着因果法则。有人曾说,世间从没有适合自我的现存之路,只有努力寻找,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并且他人所走之路,一定不适合后来者。我们深信,只有坚守住乡村的宁静,才能开拓出适合自我需要的那条大道——虽然并不平坦,但却风景无限。

向着做现代化的乡村教师的理想前行,能提升教育情怀、完成“生命亲在”的自我修复。在此,必须指出当前一些教师无所作为,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明晰自我到底在追逐什么。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致使这部分教师长期处于职场低迷情态,导致他们的从业幸福感普遍低于其他行业。

2019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部署了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系统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的基本理念,即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这八大基本理念,实则给立志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教师指明了奋进的方向。

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铸就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格局,人生之中依然有很多关键词,比如知识、阅历、名誉、财富、地位、操守、情感健康、幸福等,这些关键词,构成了人生丰富美满的向度。假若让你只保留一个关键词,你会选择什么呢?我以为在乡村为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捍卫环境给予的内驱动力。我们的理想离开生存环境则难以保证,同样,我们的格局离开具体环境就只能成为蜃景。身处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物理环境对人们的影响已逐渐缩小,但因环境所致的影响依旧是人们前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乡村行走,优雅的生活环境是保证教师身心放松的外在条件。几株兰竹,一架书案,一壶茗茶,一间书屋,几位师友……是读书人追求的惬意生活。或许我们没有资本,但是我们有独享宁静且淡泊的雅致;我们没有觥筹交错的喧闹,却有在书山文海里徜徉的自由和安然。

二是做自强者,升华教育自尊。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如果我们以追逐现代化教师为理想,促优质的乡村教育生成所致的尊严一定会备受世人关注。正如尼采所说:“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常人的成功,往往是激励有志者奋进的开始。为师乡村,做现代化的乡村教师,哪怕理想和格局会经受漫长岁月的折磨,乡村智力会让我们承受体力、情感、身心等巨大的压力,只要我们主体意识觉醒,做拥有精神支柱的人,砥砺坚持定能获得职业尊严。

[1]项贤明.教师现代化的四个层次[J].中国教师,2017,10(15):20-23.

[2]维克多·E.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

[3]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黄明坚,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06.

[4]邬志辉.乡村教育现代化三问[J].教育发展研究,2015(1):53-56.

[5]赵建芳,宋远航.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教师素质现代化[N].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2017-12(27-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