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师:理想格局与使命

乡村教师:理想格局与使命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有广袤的原野,但乡村教师的格局并非不广大。此刻,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确立理想与格局之后,能清晰地回答“我们需要做什么”——完成“生命亲在”的修复。师者的理想和格局最终决定了人生的变化。振兴乡村教育,是一项宏大的事业,我们必须有高远的格局才能完成这项使命。科学地做事,教育理想才会不再遥远,这过程等同于完成“生命亲在”的自我修复。作为乡村教师,应清醒地判断自我的理想和调整自我的格局。

乡村教师:理想格局与使命

乡村智力必须拥有现代化的格局,才会被人们所认可。变革是这个时代带给人们最大的冲击。未来的冲击,是一种时间现象,是社会加速变革的结果,是文化对抗旧文化压迫的行为。这是同一个社会里的一种文化冲击,而影响力往往比一般的文化冲击更深刻,更巨大。为师者的格局,在于能坚守住乡村的宁静,以我的现代素养促进乡村改变。时间之变,乡村这一块净土若能因为我们而留下现代的元素,这将是莫大的自豪。

乡村有广袤的原野,但乡村教师的格局并非不广大。试想,乡村土地上的人们也跟上时代的脚步,整个社会、整整的一代人,包括最微不足道、最笨拙、最缺乏理性的成员在内,突然进入新世界,将会是如何的景象呢?不难想象,在乡村那将是一场集体性的大变革,一幅秀美的河图。当然,现在看来,这些还只是梦想。此刻,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确立理想与格局之后,能清晰地回答“我们需要做什么”——完成“生命亲在”的修复。正如菲利普·W.杰克森说的:“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为一个无限的问题寻找有限的答案——为使每一位听众都参与进来搞清楚教育本质的任务,是整体的本质,但这种整体是无限的,其条件是无限的。”

师者的理想和格局最终决定了人生的变化。当下,对于乡村教师来说生存生计问题已经不是问题,区域环境因交通、卫生、教育、医疗等有所改善也不是问题,能否在投身于乡村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番作为,这才是其应思考的问题。此刻,需要回答“我们需要做什么”,必然相伴“能做什么”“谁能做什么”“需要什么保障条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完成的保底在哪”“极限问题在哪”等一系列问题的追问。这些都可转化成教师“本我”“自我”“超我”的问题。做现代化的教师,绝对是当代乡村教师理应锁定的理想。

振兴乡村教育,是一项宏大的事业,我们必须有高远的格局才能完成这项使命。我认为,一位教师内驱动力的提升,全在于对教育的正确理解,既能看天“接天气”,又能看路“接地气”,我们的付出才不至于是无用功,才不至于出现对解决生存问题和教育生态问题无丝毫帮助的现象。此过程,必然包括乡村教师的全情付出,尽情呵护和真心流露。

能回答“我们需要做什么”,指的是做事。一个人能否全情投入乡村教育,取决于其能量的大小。内驱动力的逐渐强大,是保证我们做出更大成绩和解决职场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法宝。科学地做事,教育理想才会不再遥远,这过程等同于完成“生命亲在”的自我修复。

推进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每一位乡村教师树立远大的理想,尽自己的职责,通过不断而有序的努力取得成绩。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虽然无法担负整个乡村教育,但完全可以对自己负责,努力成为乡村最希望的现代化教师,担负起自己应承担的那一份责任。如农民一样在责任田里默默付出,哪怕最后只是自家致富,也是一件可喜的事。

农村逐渐城镇化的背景下,出现了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乡村学校大量撤并的局面,学术界也出现了“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让乡村学校全部进城、消灭农村教育”的声音。那么,我们还需不需要乡村教育的现代化?需要怎样的乡村教育现代化?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审视的问题。(www.xing528.com)

格局远大的乡村教师涉身农村教育,绝非以城市的标准和模样来刻画心中的教育现代化。现在的农村教育,农村学校逐渐撤并,生源逐年减少,学校越来越远离乡村社区和乡土文化,人们期待能在城镇的校园中培养出适应城市社会需要的现代人。[4]面对农村教育资源(师资和生源)被城市学校争夺或兼并的现实,可能人们思考得更多的是城市教育的现代化,并非农村教育的存续。这种发展趋势虽然已解决农村孩子接受先进的现代教育的问题,但来自农村的孩子依靠城市教育成长,未来的他们能反哺农村和农村教育吗?虽然一些农村孩子可以走进城市学校,但仍有不少的农村孩子仍在农村学校、偏远山乡学校教学点接受农村教育。这种情况应当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否则,真应了张强先生发表在2019年8月22日《南方周末》上的文题——“不给乡镇学校留活路,乡村必将失魂落魄!”

农村向城镇化发展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农村绝对不会消亡。所以,农村教育现代化是乡村教师应终身关注的课题。

格局远大的乡村教师能跳出农村看教育。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发现,尽管城乡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可供城乡教师使用的教育资源却有差别。城乡儿童的社会活动空间和主体生活经验也有很大的不同。现代化的教育不能脱离儿童经验和乡土资源。乡村学校完全可以按照现代的教育理念,利用乡村的自然、社会、风俗、产业和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探索出符合乡村社区和儿童特点的现代化教育模式,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现代新人。

农村教育可以借鉴城市教育走现代化之路,但绝对不是被同化而失去应有的魂。这些是我们为师乡村应思考的内容。虽然现代化教育方向是相同的,精神也是一致的,但其路径和方式应是不同的。城乡之间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各不相同,实施的教育技术尽管可以相同,但基于乡村资源优势和儿童经验特点的不同,乡村实施现代教育应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作为乡村教师,应清醒地判断自我的理想和调整自我的格局。我们肩负的责任,不只是完成当下的任务,培养的人应心系乡村,因此,我们需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将农村孩子和农村的未来一并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