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要错误地认为教师是会读书的人。现实是大量的教师不读书,大量的教师不会读书,大量的教师拿着书也感觉读起来吃力,或为读不懂而懊恼。
读书,是讲究功力和基础的。一个专业化基础知识薄弱的人,绝对读不懂理论层级较高的书籍。比如,记得二十年前,我订阅了一本《教育研究》,其中内容让我如看天书。我们选择看什么样的书,一定要根据自我的基础素养和功底做出恰当判断。自我属于什么层级,就选择适合自我阅读层级的书,如此才利于发展。不同的专业化层级,要读不同内容的书才有益。通常职场第一个五年,要求现学现用,选择教育教学艺术等操作性强的书,可先读后模仿再读,同期应增加一些理念层面的书,让自我熟悉当前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理论,并能将相关要求体现于实践。第二个五年,实践经验已经较丰富,理论素养已经积攒到一个新高度,此阶段的教师不能像新手一样过多地关注操作层面的书,应增加一些教育哲学方面的书,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促进经验向理念方向转化,让自我的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第三个五年,因理念水平和哲学基础得到提升,此刻应多读《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上的内容,多读中外教育名著。在读书过程中,尤其需要围绕自我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如此饱读群书集思广益,才会让自我更有建树。
读书,得法才能不做无用功。我们需要根据自我素养基础,在于教育教学技巧方面、教育理论层面和教育哲学层面的书籍中作灵活选择,才会在逐级的阅读中向更深处漫溯,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我们除了要对阅读内容有所把控外,还应该掌握读书的方法。如我的读书“三法”:
其一,深度啃读。用几周甚至一个暑期来研读一本学术著作。有一些书是所教学科的奠基之作,攻克下这本书,对重新理解教育教学有根本性作用,但这种书一般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读懂,适合放在暑期读。读这样的书,不能求快,而在读透彻。
深度啃读的书,可称之为打基础。我啃读的第一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个建议》,记得那一本书是从校长手中借来的。那时的我还在乡下,想找到一本书来阅读,啃读过程非常困难。2019年的暑假,有位教师到我办公室来借阅,我将刚从网上淘来的查有梁《教学模式之建构》一书推介给了他,并叮嘱他整个暑假就啃这一本书。
其二,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也可称为研究性阅读,是为了真正领会某一主题而购买与之相关的书籍,进行集中研读。读一本书往往还不够透彻,还需要拓展阅读。希望能穷尽所能,购买到相关主题的书,通过阅读此本得到启发而达成对另一本的理解,把某一类的书读通,从而对此主题有整体性的理解,而不至于出现“盲人摸象”的窘况。
与其说我是一位写书的人,不如说我是一个读书人。多年来,我形成一个习惯,只要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根据自我近段时间的思考方向,在网上购买相关主题的书籍阅读。如近来为了理解“幸福”的内涵,我在一天内从网上淘来《幸福是陷阱》《哈佛幸福的方法》《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等11本书来阅读。前面提到我建议教师深度啃读查有梁的《教学模式之建构》一书,同时我也建议他在暑假中啃读这一本书的时候,最好能开展主题阅读。为了方便他展开主题阅读,我购买了知网下载账号送给他,让他围绕“教学建模”这一关键词下载文章,以展开主题阅读。
其三,专人阅读。一个时间段读某一人的书,对他的思想及思想的演变有深刻领会,能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写作风格和语言风格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开展专人阅读,是我最爱干的一件事。如我在开展“中国哲学简史”专题阅读时,除购买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外,同时还购买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容忍与自由》等书籍。如我读了保罗·利科《作为他者的自身》,而后购买《活生生的隐喻》等,我读尼采、梁启超、李镇西、张楚廷等很多人的书,都采用专人阅读的方式,让我有读其人书,如读其人,如交其心的收获。
读书除掌握方法外,明确目的也很重要。我主张带着目的去读书。一本书承载的内容通常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知其承载的内容,二是知其承载内容的形式。知其内容,根据需要通常在走近、走进、走出三个状态之中游走,这是我通常采用的方式。我读一本书,除了知其内容,更喜欢研读其结构形式。一本书到我手中,我总会习惯性地对章节结构进行破解,以求对作者最初的立意、构思进行最本真的探索。因为我发现:
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建构事物的形式,实则已经掌握了事物的全部秘密。
有时为了找到解决形式方面的难题,我甚至习惯性地跑到新华书店,对书架上书的书名、目录、后记等进行审读,以求找到他者采用的形式而有所启悟。
与大家交流了如何读书,以及提高读书效果的话题后,还有一点儿需要补充交流,那就是读书的方式。进入职场,已不会再像学生时代那样,采用正式学习的方式,职后更多的是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的时间多靠自我挤出来。一个人除了工作内的时间不能挤,其他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读书,只要心里惦记着专业化成长,随时都可以找到读书时间。在乡村教书,由于生活的圈子内读书人不是太多,人们不习惯读书,如若不给自我找读书时间,他们便会想方设法占用你的时间。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挤时间,才能保障学习时间。
一个人只要敢于向书本靠近,在乡村又何妨?守住宁静的乡村,只要把读书与幸福相关联,把读书与给予心灵的慰藉相关联,一定能找到满足自我诉求的办法,你便真会发现乡村是读书的好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