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为师,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也是被控制的。虽然累积影响无处不在,但我们不能丧失构建自己愿景的能力。
乡村教师与乡民接触,认可自己也是乡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并不是矮化自己,能如此认识自己,是成熟的表现。虽然我们身上有很多城市的元素,很多乡村文化里从来没有的素养,但只有让自己沉下去,让自己的体温与乡村空间流体融合,横躺在广袤原野边缘的河床上,聆听知了鸣叫,仰望白鹭远去……这样,才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触摸到自我的心跳,感受自我的健壮。
正如前面提及的,乡村教师身份的确定,带有“包办”性质。为了工作的需要,为了生存的需要,才来到乡村安居。其实,前期任何缘由都不重要,关键是已经成为乡村教师,在短期无法改变这一现状时,后续行动需充满理性才行。环境能改变人,这是前人早已证明的命题。近年,我经常地感慨,山山水水悄悄地影响一方人的性格。比如靠近水域边的人,遇事更周全;靠近大山的人,遇事更执着。相反,不同区域的山水的影响,也会带给人一些“地域性”的影响。如若真要区分城乡教师之间有什么不同,我必答是环境影响下的所致的性格。比如城市人的大胆,山里人的畏缩,从老教师身上便可看出其印迹,但这并不影响其才智发挥。所以能将职业变成事业,能将付出转化成幸福,才堪称正途。
环境影响永远不可能大于人自体的本能,但我们不能否定环境对人长期所致的“累积影响”的重要性。这种影响绝对不属于先验范畴,只能划归于后验范畴。久留乡村,所有文化都源于习得,而非生物学方面的遗传。“累积影响”前期,周遭事物对自己的影响似乎很微弱,而在多年后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变了,变得与乡民神似,如口音。身边无数朋友口音的变化,是最让人吃惊的事。一个来自邯郸的北方人,一个来自苏州的南方人,到重庆没几年,现今完全一口重庆口音。作为乡村教师,尤需注意的“累积影响”当属性格的濡化。
一个人的性格受环境濡化,最理想的策略是扬弃,但结果却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的本性里留存很多潜藏的信息,带有无限的可能性,不完全像白板任由书写或擦除,也不像有人鼓吹天生存恶或存善,接受濡化源于自我需要才是最根本的缘由。“想什么”“要什么”短期内左右着行动,长期里反映一个人的修行结果。对我们而言,在一个环境中求生存,促使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或满足基本需求,达成超越性需求,这些目标的实现都与濡化过程中的自我觉醒或强迫自觉有非常大的关系。人并非天生具有生产性性格和创新性性格,也并非天生具有破坏性性格和保守性性格。今日的一切表现,完全可通过追溯以前的行动得到解释,其因为在濡化过程中“授受”“适应”“反抗”的认知意识较强,短期行为更是充满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的交融,这属于后验成因。
一个人的职后变化,多属于时间累积的结果,特别是职后性格的变化。作为乡村教师,我们必须对自身变化有清晰和全方位的认知,才利于更好地改造自我,进而改造需要改造的他者。最理想的性格之变,是自觉抵制保守、破坏、迟钝、畏缩等负面因素,而让自己变得强大、坚毅、果敢、智慧,充满正能量。所以,我们应认真地审视职后变化,牢牢地把控职后性格的良性变化。(www.xing528.com)
职后性格变化属于职后形成的后验范畴,有优劣之分,但没有定势,自然不能断定某人因受先验影响,从而将之归划入某一层级。作为乡村教师,须强化空间概念建构,同时强化时间概念建构,并让时空四维与自我性格对接,才能感知到身上发生的变化,而非随意应对环境的变化,或降低目标及智力水准而随遇而安。职后的受濡化的过程与时空对接,减少幻想和不理智的行为,吸纳乡村精华和保留人格操守,才会让自我能力得以提升,未来才有作为,幸福才可能被提前预约。
“累积影响”是可控的人为行动。我们所谈的乡村,包括在乡村生活、工作,并非指定乡村是一生的去处,但须明白丰富人生经历的重要性。就像有教师经历的人,多年后与一群朋友提及当年,自豪感和幸福感会油然而生。人生中拥有的这一段乡村教师经历,我们应认真地应对,力求尽善尽美,往后才不会因曾经荒废而悔恨。
我们在此所谈的,与习性相关,也与人为责任相关。到乡村教书,主要是对乡村教育责任的坚守。不管乡村任教年限的长短,若你勇敢地担起责任,就会将生命意义延长,只有认真地任教,才会真给往后余生留下幸福。
人生“此在”的一切,包括物质、荣誉、家庭等,都可以追溯因果。人生任何一段经历,除了承载责任,还是责任。身为乡村教师,用行动带给乡村变化,才会发现乡村的桂花与其他区域里的花一样芳香。行走在乡间,教师身份绝对不仅仅表示停歇,更不是乡村的过客,否则,往后余生就再没有什么值得回眸的了。教师是理性,乡村更多的是野性,若能通过纤弱羸娇之身躯,肩负教化野性的职责,让乡村里的一切趋近理性,或让其理性因子得到嫁接,便可言不愧为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