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洱茶马古道:历史遗迹保护和管理成果

宁洱茶马古道:历史遗迹保护和管理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宁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马古道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05年将茶马古道茶庵塘路段遗址、马古道孔雀屏路段遗址、马古道那柯里路段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立了标志说明牌,进行了保护。根据宁洱县对磨黑和同心等多个茶马古道沿线乡镇的调查,又发现了多处茶马古道石镶路段,其中石膏井茶马古道遗址、德化石丫坡茶马古道遗址已被列入新发现的文物保护项目。

宁洱县内现存的茶马古道有茶庵塘段、孔雀屏段、同心那柯里段、石膏井段、石丫坡段等。古道铺建于嘉庆十七年至道光三年(1812年—1823年),宽约2米。当时是为了方便向京城进贡普洱茶,由官方出资修的。古道上的石板条,全靠脚夫从几里甚至几十里外的山涧、河谷一块块地背上山。那些轻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的板石、条石,是先民们以血汗为代价运来的,任务之重、劳力之大,让人叹为观止。石镶古道沿着原始密林遮盖的山岗箐头,盘山而上,周围古木参天,林葱鸟语。石镶路的石面上,被众多骡马的铁蹄踏成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马蹄窝。

宁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马古道的保护和管理工作,2005年将茶马古道茶庵塘路段遗址、马古道孔雀屏路段遗址、马古道那柯里路段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立了标志说明牌,进行了保护。根据宁洱县对磨黑和同心等多个茶马古道沿线乡镇的调查,又发现了多处茶马古道石镶路段,其中石膏井茶马古道遗址、德化石丫坡茶马古道遗址已被列入新发现的文物保护项目。通过调查考证,2008年将具有历史价值的宁洱县江西会馆、北门大水井、李铭仁墓核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完善了17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档工作及标志、说明牌的制作安装。截至2008年11月,已全面完成了宁洱县17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

2003年以来,宁洱县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恢复了茶庵塘石牌坊和接官坊、接官厅,尽力按古道原貌对茶庵塘至磨黑段部分残缺的茶马古道进行了修复。这也是万里茶马古道中最早得到修复的一段古道。新修复的茶马古道全长约12公里,古道起点位于国道213线K2618左侧,距宁洱县城仅4公里,终点位于国道213线K2606左侧,距磨黑古镇3.5公里。而今,茶庵塘茶马古道不仅周边植被保护良好,而且在宽1.5—2米、长约5公里的一些光滑的石板路上还保留着马长期踩踏出的几厘米深的马蹄印窝。走在这段古道上,你既可领略途中近千亩集中连片的极具观光价值的老茶园之美,又可在古韵犹存的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石板道上,深切体会到“径仄愁回马,峰危畏如去”的意境,以及千百年来马帮竞相争行的盛况。

同时,宁洱县通过各种渠道引进资金,修复了那柯里至思茅坡脚段4.377公里的茶马古道,建成穿寨茶马古道、河道自然景观、古道陈列室、驿站广场、洗马台、碾子房、实心树、连心桥等近20个旅游景点和基础设施项目。(www.xing528.com)

2006年4月9日,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交通厅、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共同在宁洱县城茶源广场确立了“茶之源·道之始”茶马古道零公里纪念碑。

2010年4月17日,宁洱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以后每两年举办一届。节日期间,组织千人竞走茶马古道、万人采春茶等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