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真实性和完整性空间
据有关资料记载,茶马古道一直跨越平原与高原的交界边缘,属低地经丘陵山地过渡到高原的地带。从地貌发展史看,茶马古道的主要分布区域属中国最高一级地势台阶,宏观地貌格局是边缘高山环绕、峡谷深切,内部由辽阔的高原、高耸的山脉、棋布的湖盆、宽广的盆地等大的地貌单元排列组合而成,总体以广阔的高原面为基础,随着总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由5000米以上依次递降到4000米左右,由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组合而成。
茶马古道沿途的植被区系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植被区,它们的界线分别划在喜马拉雅山脉—伯舒拉岭和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这两条界线东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北线相连,因此茶马古道植被的主体应属于亚热带高原性质,而且从东南部向西北部海拔逐渐升高,热量条件梯度变化,以及印度洋暖湿气流向高原西北部寒旱极点蕴含水分的梯度变化,而发育有雨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即为植被的极向地带性,林木、藤草、真菌、苔藓植物种类丰富。
(二)水环境真实性和完整性空间
茶马古道的村镇,都坐落在高山间的河谷坝子上,地势平缓,海拔高度为400—5000米,跨度极大。气候变化剧烈,雨量相对充沛,无霜期短,常年温度在-3℃—18℃之间。村寨森林覆盖率高达80%,小溪流水绕村而过,村镇多受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山体塌方)的影响。湖泊、泉、河流、峡谷等既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也可能产生水患。(www.xing528.com)
(三)真实性和完整性空间形态问题调查
任一环境都有其核心环境生态有限空间,对于山坳而言,绿色空间(重要的山体、防护林、基本农田)、蓝色空间(水体)、重要的斑块褐色空间(村镇)与廊道灰色空间(道路与植物、动物通道)等,均属于这样的区域。这些区域构成了生态环境的主体结构,其完整性对于生态格局的稳定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人口快速增加,茶马古道沿线的农田、牧场被房屋占用或拆旧房建新房,此时村民又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因而占用更多的生态有限空间。再加上村镇中水、电、路、林、厕所等方面无综合治理,广播、电视、电话不配套,城市、村镇、集市内的城关、驿站、商号、古墓、石板路以及林木等完整性较差。人居环境生态优先的原则无法体现。
高生态位不断被吞噬,失去自然生态环境空间的真实性。茶马古道的城镇布局也吸收汉民族风水理论中山主静、水主动的相互衬托关系,将村寨等建筑群设为形成水环抱的最佳布局。这种村镇布局往往在流域交汇处,并具有更高的生态位,水源(蓝色空间)相对充足,地域(绿色空间)相对开阔,交通方便,是人居环境的理想之地。但由于人口增长,茶马古道沿线必须建立新村镇,而新村镇的扩张不断吞噬着宝贵的有限绿色空间,造成对生态安全的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