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马古道:中国军政僧俗共建的综合交通体系

茶马古道:中国军政僧俗共建的综合交通体系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蕃通婚后,从四川经昌都至吐蕃的驿道有“西山路”“灵关路”“和川路”三条。宋代,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茶马古道”成为藏汉民间交往的主要贸易通道,将四川雅安产的砖茶(茯茶),以康定为集散地,经甘孜、昌都到拉萨,转运西藏各地。各大站负责的区域内又设若干小站。各站户以乌拉差形式确保驿站的供应和应差。《清史稿》记载,康熙五十九年,为驱逐准噶尔军入侵,清王朝派兵进藏,修建、改善了康定至拉萨的驿道。

茶马古道:中国军政僧俗共建的综合交通体系

远古时代,茶马古道上诸如昌都这样的路段,起初都是与外地沟通的人畜小道,完全由于人畜长期行走而自然形成的。在山间的羊肠小道行走是极为艰难的。

唐代,“茶马互市”“绢马交易”肇端,驿道交通进一步发展,从长安经兴元、利州(今广元)、剑州(今剑阁)、成都、彭州的驿道可通昌都。唐蕃通婚后,从四川经昌都至吐蕃的驿道有“西山路”“灵关路”“和川路”三条。

宋代,茶马互市的主要市场转移到西南,“茶马古道”成为藏汉民间交往的主要贸易通道,将四川雅安产的砖茶(茯茶),以康定为集散地,经甘孜、昌都到拉萨,转运西藏各地。

元代,大力开辟驿路、设置驿站。据《汉藏史集》记载,从汉藏交界处起到萨迦以下,共设置27个大驿站,仅朵甘思宣慰司(下辖今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州北部,西藏昌都地区北部、那曲地区北部等)下就设9个大站。各大站负责的区域内又设若干小站。各小站间的距离,大约为骑马一天的路程。大站几千户,小站几百户。各站户以乌拉差形式确保驿站的供应和应差。(www.xing528.com)

明代,继续加强驿道建设,永乐五年(1407年)时。明成祖就下令恢复驿站,并开辟雅州(今雅州)乌恩藏驿站,使中原通往乌恩藏的驿道保持在南北两条。无论南道北道,昌都都是必经之地。当时昌都重要驿站有朵甘、灵藏、笼答、上下邛部等。后来的昌都境内,各宗(县)都有人畜小道相通,山区过河路涧有溜索桥,少数江河上还架有石木结构分层向前延伸的悬臂桥和铁索吊桥。另据传说,明代噶举派僧人汤东杰布在15世纪曾建造58座铁索桥和60座木桥。昌都索曲铁索桥就是其中的一座。过去,昌都境内溜索桥、溜筒桥和伸臂桥数量最多。

清代,将西藏的邮驿机构改称“塘”,对塘站的管理更加严格细致。商人除藏族外,还有汉族纳西族等,商人将茶叶食盐、布匹等运进西藏,再将藏族聚居地区的兽皮、药材等土特产品运往川、滇两省。在藏族聚居地区往返运货,须雇请人力背运和牦牛驮运,横渡江激流只有靠牛皮船。清朝对驿站规模、人户多寡、住宿情况、地理环境造册登记,还增辟了西宁经玉树、昌都至拉萨的入藏驿道。《清史稿》记载,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为驱逐准噶尔军入侵,清王朝派兵进藏,修建、改善了康定至拉萨的驿道。清末民初,茶商大增,到了1910年,驻藏大臣派藏汉官员查看拉萨至昌都道路情况,并报请将这条路修至“宽一丈五,能通牛车两辆为度”,但清王朝无力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