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段茶马古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辟易武至思茅主要通道,全长267.5公里,普洱府向清朝廷上贡的“女儿茶”,也是从这条驿道运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修建由易武经倚邦至思茅的青石板铺成的茶马古道,路面宽3—4尺,全长235公里。从此,普洱茶一部分内销思茅、元江、石屏、昆明等地,一部分销往西藏。民国21—27年(1932—1938年)间,历任镇越县长下令各区、乡组织义务民工整修茶马古道,使其成为连接内外的国际商道。民国至1949年,以易武为中心,通往国内的主要驿道有7条,总里程1437.5公里。由于年久失修、交通改道等原因,现在保存完好的已经很少,只有少部分残留下来,如今易武乡境内尚且保留的青石板茶马古道有19段,总长10617米左右。
(二)普洱的古道
1.思茅的古道
小干田茶马古道。位于思茅东50公里,海拔1246米,内可通往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外可通往越南等,用石条铺设的小桥较有特点。现存状况较好。
竜竜茶马古道。位于思茅东南30公里,海拔1564米,连接至菜阳河茶马古道可通往易武古茶山。现存状况较好。
菜阳河茶马古道。位于思茅东南45公里,海拔1436米,内可通往易武古茶山,外可通往老挝等。现存状况较好。
糯扎渡茶马古道。位于思茅西105公里,海拔964米,渡过澜沧江,内可通往景迈古茶山,外可通往缅甸等。现存状况较好。
白马山茶马古道。位于思茅西125公里,海拔1422米。直接在澜沧江东岸石壁上凿成近千级台阶,非常壮观。渡过澜沧江,内可通往邦崴古茶树,外可通往缅甸等。现存状况较好。
斑鸠坡茶马古道。位于思茅北3公里,海拔1353米,连接宁洱,是通往内地的大道,又称“官马大道”。经过政府抢救和维修,现存状况好。
2.宁洱的古道
茶庵塘茶马古道。位于宁洱镇民主村,距宁洱县城12.5公里。茶庵塘是古时普洱府通往省城昆明直至京城的第一个驿站,是古代盐茶古驿道,最高海拔1960米,元、明时期系主要关哨汛塘之一。清光绪年间,曾在此驻兵5名防守,设有接官厅、普济寺、茶馆和马店。路面用形态各异的山石铺就,宽约2米,长约12公里,沿途马蹄足印斑驳可辩。现存状况较好。2005年,宁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雀屏茶马古道。位于磨黑古镇东北方向4公里处,全长约27公里,路段用石灰石、砾石等石材铺就,是保存较为完整的茶马古道、驿站。磨黑孔雀屏曾是旧时思普区到省城昆明五尺官道的必经之地,古道在一片原始森林中盘旋而上,宽1.5—2米。现存状况较好。2005年,宁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柯里茶马古道。位于宁洱县同心乡那柯里村南边昆洛公路539公里碑左侧,元、明、清时此驿道用人工打制条石和砾石铺就,路面宽1.5—2米,有石台阶盘旋而上,全长30公里。清光绪时期称那柯里塘,设兵6名,归中营左哨头司把总管辖,属关哨汛塘之要地。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是滇南地区北上南下的古茶马驿道。现存状况较好。2005年,宁洱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www.xing528.com)
石丫坡茶马古道。距宁洱县德化乡政府4公里,距宁洱县城32公里,全长约6.5公里,保存完好的石镶路约500米,最宽处约2.6米,是目前发现的茶马古道中最宽的一段。该道从澜沧往北走经思茅可由茶庵塘进入北路官马大道,至内陆各省。由东往西走从石丫坡过酱豆岩子、大尖山、大岩子、四岔路,然后经思茅、澜沧出境至缅甸等国家。石丫坡茶马古道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发现。
石膏井马古道。位于宁洱县同心乡以东3公里处,距宁洱县城南16公里,遗道全长约8公里,宽约2米。石膏井盛产盐和石膏,随着盐业规模的日渐扩大,盐、茶交易形成了较大的市场,吸引了国内乃至东南亚的盐商茶贩到这里交易。清代曾在此设立石膏井县。该茶马古道从石膏井往北途经困夺、宁洱、茶庵塘、磨黑、把边江、通关、墨江、元江、玉溪至昆明,经曲靖入石门关道进入四川成都,再经陕西、山西、河北到达北京。石膏井茶马古道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所发现。
(三)大理的古道
鹤庆象眠山段古道。鹤庆古道由南至北总长约90公里,宽度一般在2至4米之间。路面石头或石板就地取材于附近山上,凿平略加修理后作为路面,道路边缘也作砌筑处理。原古道大部分已不存在,或者只是零星保存。其中舍茶寺段、松桂段、象眠山段、新华白龙潭段,保存相对完好。古道周围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
象眠山段古道南起松桂镇长头、文星二村公所,北至金墩街,全长约10公里。其中由文星桥头村到金墩水洞寺附近保存较为完好,只有零星路段受损。蜿蜒于象眠山的古道,连绵不断,蔚为壮观。古道旁的魁阁、本主庙、佛寺、古桥梁、白族民居等建筑,很多仍保存完好。
永平博南古道。博南古道在永平县境内绵亘100多公里,保存完好,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已是受许多人追捧的旅游路线。当地政府开发出了北斗铺、万松庵、天津铺、曲硐清真寺、万马归槽、花桥古驿、元代古梅、贞洁匾额、博南山碑、永国寺遗址、明代古茶、杉阳古镇、西山古寺、凤鸣古桥、江顶寺门楼、下铺客栈遗址、蒲蛮桥马居遗址、霁虹桥遗址、澜沧江畔摩崖石刻等风物之地,供往来人凭吊。
(四)临沧的古道
凤庆鲁史茶马古道。南路由鲁史至金马,北路经犀牛出县境,全长30多公里。古道基本保持原貌,路面以石灰岩铺设,中间铺青石板条,俗称“引马石”,方便骡马行走。几百年来的人走马踏,石头表面已被磨光踏穿,部分路段铺路石头缺失。古道过镇路段当地称为“楼梯街”,也是古镇最有特色的街道。
犀牛渡口位于犀牛街黑惠江上,为通往巍山主要渡口。自来宣桥被毁后,当地人用龙竹若干扎成约宽三米的竹筏,还用大树挖槽制成独木舟(又名“黄瓜船”)载运人货过江。1991年,凤庆县交通局将原澜沧江漭街渡的铁船运往该处使用。
(五)迪庆的古道
德钦阿墩子茶马古道。茶马古道阿墩子段作为茶马古道中保存最完好、文化内涵最丰富、特点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驿道之一,至今仍在滇藏接合部各民族群众的交往中发挥作用。目前,阿墩子古道、扎达茸摩崖石刻、嘛呢石刻、经幡塔、崇拜树、崇拜石等遗迹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六)曲靖的古道
滇黔驿道胜境关段。位于曲靖市富源县城东南胜境关村内及村子东、西两端,驿道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现存驿道全长1600余米,宽1.7—2.2米,均为石灰岩石块横砌铺筑。胜境关村南胜境坊以西一段长100余米,路面铺路石大多尚存。由于道路在山坡上修筑,坡度较陡,所用石块较大,部分地方修有台阶。由村南胜境坊至村北关楼一段,长约500米,部分道路处于两山之间的山凹内,驿道路面完好保存,驿道中心用长、宽1.0—0.8米石块铺成分心石。关楼往西至贵州境一段,长约1000米,路面保存完好,驿道依山蜿蜒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