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马古道:明代马政与贸易建设

茶马古道:明代马政与贸易建设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之明代交通工具尚不发达,马匹作为主要的代步工具,其需求量也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明廷又置官营苑马寺牧养马匹。养马难见成效,明廷只能更多地依靠与周边民族特别是“西番”诸部的茶马贸易来供给其军需马匹。为了能够控制这一马匹来源,明朝统治者建立了由官方垄断的茶马贸易体制,以便通过贵茶贱马取得更多马匹。

茶马古道:明代马政与贸易建设

京师边防重镇、卫所、驿站需要大量的马匹,在平定西南、消灭北元残余势力的过程中,战马成为非常重要又极其紧缺的战略物资。因此,马政乃明朝“国之要务”。加之明代交通工具尚不发达,马匹作为主要的代步工具,其需求量也是很大的。

为了增加马匹,明廷一方面鼓励民间牧养官马。洪武六年(1373年),设太仆寺管理养马事业,并定“养马之法”:“命应天、庐州、镇江、凤阳等府,滁、和等州民养马江北,以便水草。一户养马一匹。江南民十一户养马一匹。官给善马为种,率三牝马置一牡马。牝马岁课一驹。牧饲不如法。至缺驹、损毙者,责偿之。”

为鼓励民间畜养官马,明廷还陆续推行了一些优惠措施,包括免赋、免徭役、赐钞等。但是,由于内地百姓并不擅长养马,致使“种马死并驹不及数”,出现了“江淮养马之民,遇有马死,有司令其买补,乃去家离业,购于远方,至有历年不返,毙于道路者”。民间养马,非但没有给明王朝带来收益,反而增加了百姓负担,“民间畜马,多无生息,往往鬻产业、质子女以买补”,“于是马愈不足,民愈不堪”。(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明廷又置官营苑马寺牧养马匹。永乐四年(1406年),兵部奉旨设甘肃、陕西苑马寺衙门,每寺管六监,每监设四苑。上苑牧马一万匹,中苑七千匹,下苑四千匹。然而,苑马寺因其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及“典守非人”,孳牧成效甚微。至弘治年间,杨一清整顿马政时,发现原设二寺十二监四十八苑,已裁省为二监六苑,又经营状况废弛不堪。仅从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月至弘治十六年(1503年)六月,二监六苑陆续倒闭、被盗、走失马匹三千余匹,亏欠马匹三千匹。牧马草场原额十三万三千七百余顷,当杨一清核查之时,只得荒地十二万八千余顷,所存牧马草场还不及永乐年间的一半,养马恩队军人也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养马难见成效,明廷只能更多地依靠与周边民族特别是“西番”诸部的茶马贸易来供给其军需马匹。为了能够控制这一马匹来源,明朝统治者建立了由官方垄断的茶马贸易体制,以便通过贵茶贱马取得更多马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