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川滇公路(1939年建成)大部分依循灵关道,滇缅公路(1939年建成)大部分沿着永昌道开筑,成昆铁路(1974年建成)基本上与灵关道及五尺道平行,内昆铁路(2001年建成)也大体上沿着五尺道修建。
为什么现代的交通路线与两千多年前已经使用的古道如此吻合?从云南到缅甸再到印度,或经西藏到印度,一路上都是高山大川,人们是怎么穿越这些山川并发现道路的?
《史记》所记载的“蜀身毒道”各分段的名称“灵关道”“五尺道”“博南道”“永昌道”暗示我们,这条沟通古代四川与印度的商道,起初并没有被看作一条完整的通道,而是被看作若干条道路。由于在沿途中不远的地方就有先民活动,先民们将相近的一些地域联系了起来,而追逐利润的商人就从他们那儿得到指示,于是不断地向前、向前,终于将这些分段的道路连接起来。
马帮要承担商业风险,还要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为节省时间和负重行走,商人们总要寻找最短的路线,最可能安全的、“平坦”的路线。先民们通过狩猎、迁徙、征战、交易等活动积累了自己所生活区域的地理知识,在长期的行走之中,他们发现了效率最高的路线。五尺道、灵官道、博南道等等,就是建立在长年的行走经验上的结果。方国瑜先生认为:“开通这条蜀身毒道,经过西南地区,是在这个地区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建立起来,而且是在这地区的居民开发的;就是说在这地区甲地和乙地之间的居民有往还开辟了一段路,乙地与丙地之间,丙地与丁地之间,也如此连贯起来,形成了一条漫长的交通线。”
由于一种商品就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商品承载着文化,商品的流通不仅传递着不同区域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把各地区的人民联系起来。宋朝人已经注意到“蛮马之来,他货亦至。蛮之所赍,麝香、胡羊、长鸣鸡、披毡、云南刀及诸药物;吾商所贡,锦缯、豹皮、文书及诸奇巧之物”(周去非《岭外代答》)。茶马古道对内地和西南以至东南亚的沟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茶马古道的意义不仅止于历史上的茶马贸易,也是民族迁徙的走廊和文化传播的通道。(www.xing528.com)
在茶马古道兴起以前,以滇藏川横断山为中心的马帮古道已经非常著名。有历史记载的代表性马帮古道有从大理到成都的五尺道和灵关道、从大理到印度的博南道。五尺道从成都顺岷江南下,再沿着金沙江经过宜宾、昭通、昆明到大理。灵关道从成都经雅安、汉源过大渡河到西昌,再顺安宁、雅砻江到攀枝花,顺金沙江进入云南楚雄,最后从大姚到大理。博南道从大理出发,跨越澜沧江、怒江,取道保山、腾冲等地,分几条支线进入缅甸、印度。根据我们的初步考察,这些马帮古道的有些部分和分段早在茶马古道形成以前已经进入马车道。
茶马古道以前还有些马帮古道,尽管历史记录很少,但也已经相当发达。由于这些地方地势险峻,泥石流频繁,这些马帮古道有比内地马帮古道更强的生命力,不容易被马车道代替。这是滇藏川横断山深处马帮古道的一个特征。
具代表性的有怒江马帮古道、澜沧江马帮古道、金沙江马帮古道、元江红河马帮古道、雅砻江马帮古道、南盘江马帮古道,这些马帮古道形成沿江马帮古道系列。怒江马帮古道从西藏那曲往东南顺江而下一直可以延伸到缅甸,途中在六库往东可以进入大理。澜沧江马帮古道从西藏昌都往东南顺江而下一直可以延伸到老挝、缅甸、越南。金沙江马帮古道把滇藏川很多马帮古道串联在一起。
马帮古道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出现,连接城市使更多的马帮古道直接跨越江河,寻找近路。在中心城市出现以前,村落往往是沿着江河分布的,所以古道也沿着江河蜿蜒,商旅沿途可以进行物资交换。中心城市出现后,连接城市的古道成了往来频繁的主要干道。古道由以沿江为主的网络发展成沿江跨江的网络,这是马帮古道和以前的各种古道的另一个差别。这种差别的形成也和桥梁技术的进步有关系。博南道从大理出发要跨越澜沧江、怒江,就是典型的沿江跨江古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