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子武器:超越铀的元素简史

中子武器:超越铀的元素简史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中子的出现,为轰击原子核增加了一种武器,让超铀元素不再是“科幻”,并很快成为一些放射化学家关注的焦点。但这一发现并未获得承认,因为人们不相信93号元素可以天然地存在。费米以为自己发现了第一个超铀元素,其实并非如此。向铀发射高能中子,然后等待不可避免的放射性衰变发挥其魔力,通过这一途径之前已经生成了镎和钚,很快又生成了其他元素。

中子武器:超越铀的元素简史

1940年之后发现的所有元素全部都是放射性的,并且都是利用粒子加速器核反应中生成的。这些元素不管是否在超新星的中心也曾自然生成过,反正在科学家们研究过的行星和恒星中没有天然存在过。其中多数元素的半衰期都非常短——这里的“非常短”可能意味着几秒、几毫秒甚至更短。因此,就算它们可能在超新星中形成,也不会存活太久。

在1932年中子被证实存在之前,谁也不会真正想过存在原子序数大于铀(即大于92)的元素,也就是“超铀元素”。但中子的出现,为轰击原子核增加了一种武器,让超铀元素不再是“科幻”,并很快成为一些放射化学家关注的焦点。

中子在原子核外仅能存在几分钟,所以要实现中子轰击,只能通过核反应或粒子加速器使原子解体,然后将逸出的中子在衰变之前尽快加速。核反应和粒子加速器都将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开辟出通往新元素的途径。

蓝色:至少有一种稳定同位素的元素
绿色:最稳定同位素的半衰期超过200万年的元素
黄色:最稳定同位素的半衰期为800~34000年的元素
橙色:最稳定同位素的半衰期为1天~103年的元素
红色:最稳定同位素的半衰期在1天以内的元素
紫色:最稳定同位素的半衰期在几分钟以内的元素

意大利化学家费米(E. Fermi)意识到,虽然约里奥-居里夫妇使用的是α粒子,但用新发现的中子轰击原子,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由于质子带有正电荷,目标原子核会排斥质子,但它并不排斥没有电荷(中性)的中子。

1934年,费米开始尝试用中子轰击惰性元素,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他发现,较轻的元素会放射出1个质子(所以其原子序数会减少),但较重的元素会吸收1个缓慢移动的中子,将其转化为质子。因此它们的质量会增加,从而在元素周期表上位置后移。快速移动的中子往往会将粒子从原子核中轰击出来。

费米在自己的实验室里

费米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发现了一种同位素,其半衰期与任何已知元素都不匹配。他将1个中子强行轰入铀,难道在这个过程中,那个中子变成了1个质子和1个电子,从而制造出了93号元素?1934年,当他审慎地公布这一发现时,遭到了同行的强烈反对。他确实制造出了半衰期不同于所有已知同位素的东西,但不管那是不是93号元素(也就是后来的镎),他都没办法将其分离出来。这种质疑和争论持续了好几年。

1938年,费米因证明“由中子辐照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而获得诺贝尔奖。一个月后,核裂变得以实现,他发现的不明元素被证实为一种裂变产物。其实,伊达·诺达克早就曾提出过裂变的可能性,但人们都认为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她的想法被忽略了。

位于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劳伦斯辐射实验室中的60英寸回旋加速器,摄于1939年建成后不久。图中左三为劳伦斯,他因为这项发明而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93号元素其实一直都在?

曾尝试探索并声称发现了93号元素镎的科学家中,包括罗马尼亚物理学家胡卢贝伊和法国化学家哥舒瓦。1938年,两人在使用光谱仪检测矿物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将其命名为Sequanium。但这一发现并未获得承认,因为人们不相信93号元素可以天然地存在。其实,在铀矿石中也能找到少量的镎,所以他们有可能真的发现了镎。

费米以为自己发现了第一个超铀元素,其实并非如此。美国化学家麦克米伦(E. McMillan)则认为自己没能发现超铀元素,其实他做到了。在加州伯克利,麦克米伦使用新的60英寸回旋加速器对铀进行轰击,目的是研究分离出来的裂变产物。他在所使用的三氧化铀中发现了两种新的半衰期,其中一种可被归为铀的同位素(铀-239),但另一种的半衰期为2.3天,无法与任何元素相对应。他开始判断,这会不会就是93号元素。当时,人们预计93号元素的化学行为会跟铼一样,但这种产物却并非如此。

1940年,麦克米伦与美国物理学家艾贝尔森(P. Abelson)合作,发现该产物更像一种稀土元素,并成功地将其分离出来。两人制造出了更大的样本,这确凿地表明,随着铀-239的减少,半衰期为2.3天的产物丰度在增加。显然,铀正在转变为新的元素,而新的元素又在衰变成别的东西。就这样,他们不仅发现了93号元素镎(Np),还发现了由它衰变而来的94号元素钚(Pu)。然而,他们无法分离出足够多的94号元素来证实其化学性质

94号元素的发现后来归功于美国化学家西博格(G. Seaborg),他在同一年晚些时候鉴别出了钚-238。对于镎的探索,则要等到1942年才有了严谨的成果。在这一年,西博格和自己的学生华尔(A. Wahl)分离出了它的另一种同位素镎-237,其半衰期为300万年。

西博格用手指着元素周期表中的造字(Sg),这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新行星,新元素

93号元素镎以海王星命名,因为它在周期表中排在铀(以天王星命名)之后。钚则是以冥王星命名的,冥王星1930年才被发现,其轨道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直到1940年还被视作一颗行星(现在则被归为矮行星)。如果当初行星命名的方式不同,我们可能就会有不同的元素名称了——德国天文学家赫歇尔本想用英王乔治三世的名字来命名天王星。冥王星是由11岁英国女孩威妮夏·伯尼以希腊冥界之神命名的。她和赫歇尔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免费得到一个元素的命名!(www.xing528.com)

各种自然合成方法,从94号元素钚开始就不管用了。据推算,在任一特定时间,全世界只有大约0.05克天然存在的钚,所以偶然发现它的机会无比渺小。把整个地球的历史都算上,钚以上的元素可能只存在于20世纪和21世纪物理学家的实验室中。

不受欢迎的副产品

人们为找到93号元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令人沮丧的是,发现它之后,科学家们的精力却大都消耗在如何消灭它上面了。镎-237是一种让人头疼的副产品,它的封闭处理是个大问题。因为其半衰期被确定为214万年,人们只好设计出能维持数千年之久的改进型废物密封装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踏踏实实地寻找超铀元素。战争期间,研究重点是可用于核武器的钚。向铀发射高能中子,然后等待不可避免的放射性衰变发挥其魔力,通过这一途径之前已经生成了镎和钚,很快又生成了其他元素。作为“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西博格等人在1944年制造了镅,但直到战后才被解密。镅与锔(另一种机密元素)是混在一起出现的,人们发现这两种元素总是难解难分,于是研究团队私下里戏谑地称之为“混乱”和“谵妄”。

终于,96号元素锔(Cm)首先被分离出来,并以居里夫人的姓来命名。不久,95号元素镅(Am)也被分离出来,并以美洲的名字命名。这是因为在经西博格调整过的元素周期表中,它的位置紧跟着铕(Eu,以欧洲命名)。现存的大部分镅和锔,都是通过在核反应堆里用中子轰击铀或钚产生的。每吨乏燃料(经过辐射照射、使用过的核燃料)只能产生100克镅和20克锔。镅被广泛应用于烟雾探测器,而锔则用于给卫星供电。不难理解,镅的市场远大于锔。在自然界中,比它们更重的元素可能并不存在(偶尔可能会有一点镅)。

烟雾探测器中的镅会发射α粒子,可使空气电离,造成正负极板之间的粒子流。当烟雾扰动粒子流时,警报器就会被触发

西博格和他的同事们继续发现(或者说制造)了总共11种新元素。但事实证明,它们并不能全部列在周期表的末端。正如门捷列夫那均衡的排布被过渡金属打破,镧系元素又搅乱了过渡金属一样,锕系元素也需要一个特殊的位置。1944年,西博格提出了“锕系元素”的概念,预测锕系元素会成为像镧系元素一样的过渡序列。该序列始于89号元素锕(Ac),终于103号元素铹(Lr)。

化学家们曾认为,镧系元素(57号至71号)是一种对“正常”的偏离,在它们之后,周期性模式将回归“正常”。只有西博格预料到:它们展现了周期性的一个新的方面。如果锕系元素没有自成序列,而是从锕开始“循规蹈矩”地排列,那么93号元素镎就会排在铼的正下方。当费米以为自己找到了93号元素时,正是抱着这种误会,并且期望它跟铼的性质相同。所以当他意外地发现它与铼完全不同,就陷入了困惑。

西博格并没有将新元素硬生生地塞进现成的周期表中,而是提出了一个改良方案,他的方案已经成为现行的标准方案。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出现在表格下方,各自成行,并有一条参考线,提示它们应该插入的位置。这虽不是唯一能表示它们位置的方法,却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方法。西博格的预测不止于此,他还推想存在“后锕元素”甚至“超锕元素”。前者将容纳104号至121号元素,后者将把周期表从122号元素延续到153号。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超锕元素”真的存在。

绘制这种周期表的目的,是为了能将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但这张表太宽了,所以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周期表中各部分元素的数量,反映了原子内部电子的分布方式。正如我们所知,最里面的壳层最多只容得下2个电子。氢在这一层有1个电子,氦有2个,再之后就满了。所以下一个元素也就是锂,必须“征用”一个第二壳层。第二层可容纳8个电子,分成4对。每对电子的轨道形状,可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在n=1层中,单对电子占据球形轨道,用s表示。氢的电子构型为1s1,氦的电子构型为1s2。n=2层有1个s轨道,可容纳2个电子,还有3条p轨道,大致呈半球形或叶形,每条轨道同样最多容纳2个电子。各轨道方向不同,使电子可以尽可能地保持距离。为了区分3条p轨道,它们分别被赋予了下标字母:px、py、pz

3条p轨道沿着彼此垂直的轴排列,好让电子尽可能保持距离。每条p轨道都由2段叶形轨道组成

每条轨道首先得到1个电子。当每条轨道都得到了1个电子后,它们开始获得另外1个电子,从最靠近原子核的轨道依次向外。以第2周期为例,元素的电子构型如下:

而第三壳层有18条轨道,再下一壳层有32条,接下来是50条。每一壳层重复着亚壳层的代表字母。

周期表上的元素通常标注于配了底色的方块中,用字母表示,与用于表示原子最外层轨道的字母一致。当原子中开始出现d轨道时,就进入了过渡金属的部分。镧系和锕系元素则对应着f轨道的出现。西博格认为,锕系元素是周期性的延续而非偏离,当我们考虑到电子构型时,这一点就很清楚了。

这张周期表显示了各类元素原子壳层中电子的配置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