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放射性衰变的过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发现了同位素,也就是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变体。同一种元素的所有原子都有相同数量的电子和质子,但它们的核内中子数量可能不同。1910年前后,索迪首先认识到同位素的存在。他意识到,自己发现的几种具有不同放射性和不同原子量的物质,其实属于同一种元素。他给这些元素变体取名为“同位素”。用化学方法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总是不可避免地遭遇失败——因为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无法用这种方法来分离。
玛格丽特·佩雷发现了钫-223,其半衰期是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中最短的,只有22分钟。这是最后一个首先发现于自然界的放射性元素
不过,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化学家们仍在不断尝试,殊不知失败实属必然。“原子量”表示的是各个同位素的原子质量的平均值,而“原子质量”表示的则是特定原子或同位素的质量。因此,氯的原子量是35.5,只是说氯的各个同位素其原子质量的平均值为35.5,是一个经过调整的数值,以反映该元素的相对丰度(一种元素在某个自然体中的重量占自然体总重量的相对份额)。现在我们在表示同位素时,会加上数字以标注其原子质量。例如,碳-12的原子质量为12,碳-14的原子质量为14。由于中子不带电荷,因此同位素的原子质量不同,电荷却不受影响,也不影响各种同位素原子形成键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化学行为。
有长有短的半衰期
半衰期最长的元素是碲-128,达到了宇宙年龄的160万亿倍。如果你有1克碲-128,那么可以指望着其中每个原子平均每674年衰变一次。所以,如果在中世纪欧洲黑死病暴发时有这么1克碲-128,那它到现在为止大概也就只损失了1个原子。
半衰期最短的元素是氢-7,它存在的时间是2.3×10-24秒。我们很难想象这是多么短暂的时间。这么说吧,如果你从宇宙开始时就开始数秒,到现在也不过只有1024秒的千万分之一。把这个1024当分母,上面加个1当分子,得到的分数差不多就是氢-7原子可能持续存在的时间。氢-7原子成功合成于2003年。
铋-209的半衰期是1.9×1019年,也就是宇宙年龄的10亿多倍
碳-14在17190年里的放射性衰变
(www.xing528.com)
索迪继续研究放射性衰变所遵从的规律,与此同时,波兰化学家法扬斯(K. Fajans)也在从事相同的研究。两人各自独立得出的成果,使我们能够预测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将产生哪种同位素:
·α衰变:其产物的原子序数会比母同位素低2,原子质量低4。例如,铀-238衰变为钍-234:
·β衰变:其产物的原子序数会比母同位素高1,原子质量不变。例如,铅-212衰变为铋-212:
原子序数=质子数
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量=某个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平均原子质量
碳-14是在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与稳定的碳-12并存。生物在活着的时候会将其吸入,死后停止。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根据碳-14在生物残骸中的剩余比例,便可以测定该生物的死亡时间。这就是碳测年法的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