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时论合编导读下经卦数图释》

《周易时论合编导读下经卦数图释》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下》之首,四正四维,详《图说》矣。

《周易时论合编导读下经卦数图释》

《上》《下》之首,四正四维,详《图说》矣。李子思曰:“巽艮,为蛊;震兑,为归妹。惟《咸》二少、《恒》二长相配,为阴阳气等,故首《下经》。”邓汝极曰:“山通泽润,敷产毓物,而地体尽于此。雷,鼓元气以生物;风,通八气以阜物;而天用妙于此。动、止、入、说,而百物情性尽此矣。感受无迹,天气通焉;‘动’‘桡’有时[1],地材兴焉。‘虚受’,无失其‘圆神’;‘方立’,无失其‘方智’。此四隅卦,所以善通四主卦之变也。”元公曰:“《乾》‘咸宁’,《坤》‘咸亨’;《乾》‘恒易’,《坤》‘恒简’,《乾》《坤》之‘咸’‘恒’也。《咸》‘化生’,《恒》‘化成’,《咸》《恒》之乾坤也。”潜老夫曰:“乾、坤,六轮畜、履,开泰、否之交;咸、恒,六轮夬、姤,显损、益之交,则贞悔之枢纽也[2]。《上篇》二老,分以立体,乾坤、坎离皆分治;《下篇》二少,合以成化,咸恒、既未皆交治,此‘造端之察至’也[3]。《先天》,兑从乾,而艮从坤。《后天》,坤代兑,而乾代艮,‘定位’‘通气’;故《咸》续《坎》《离》焉。乾兑,同一太阳;故尊兑于艮上焉。”智曰:“《乾》以统正性命,为元本;以旁通性情,为大用;他卦,无言之者。独《下经》咸、恒,言‘天地万物之情可见’。壮、萃,亦言之,而《壮》止言‘天地’,则万物有情之情,何如‘天地之情’乎?深几曰:《圆图》,壮、恒,为南夏八卦之始、终;咸,接秋分,萃,接立冬。而春不言‘情’,正如幼至成人,其情无累;自壮至老,情万变矣。故《乾》以正大首治之。《方图》皆二四者,动悦也。恒、咸,与益、损,为寅申之迤交;而壮、萃,为君藏之上下。其皆统于乾之半者,天因人也。因而理之,即以节之。咸者,溥寂之场;恒者,动定之门。”

泽山咸

《说文》:“咸,皆也。从口从戌,悉也。”智按:“万物终戌,而交亥。亥为阳始;故戌、口,为‘咸’。至今咸、感,皆闭口韵。咸,以宫声首尾,声义微哉。”仲虎曰:“先天象,《说卦》两言之,惟‘通气’不改。此二少合,以首《下经》也。”《野同录》曰:“道用二交,以为一致。坎离,著《上》《下》之中;即以二少,著‘三才’之端。此与‘知能’‘不知能’之周遍,咸也。《损》言‘化醇’,《咸》言‘化生’,《系词》连举‘一致’‘致一’。岂非‘通气’二化,乃所以一哉?”

咸:亨,利贞,取女(古,“取”,亦作“娶”),吉。

《遡》曰:“《随》取友,《咸》‘取女’。《随》,悦而动。动,故友;今未足,求之古人。《咸》,悦而止。止,故从一而终;礼无渎乱。咸、恒,不言‘元’。咸恒,即‘元’也,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咸者,人也。六爻皆应,故以人身取象;贵贞其人事,而自‘亨利’矣。执一,则偏;是元亦病。故以‘交二’言。”《易简录》曰:“往言:‘咸、恒,配天地’,不知‘一咸,已配天地。故《序卦》,不言《咸》。子思之‘造察’,以此[4]。”京山曰:“不透此关,将大道知能,作情识窠臼,贪恋执迷,一堕坑堑,万事瓦解。苟能于此不惑、不溺,如天地咸恒,无心有别,则‘戒惧’‘中和’‘至察’矣。言‘道,费隐’[5],它氏颇混同;言‘造端’,则跲矣。”《见》曰:“下经《序卦》,重举‘天地’以正‘造端’,所以申屯蒙‘贞字’‘纳吉’之礼义也。若荒之以为‘无心之咸’,人岂知‘有父’乎?”潜老夫曰:“峰刚为牡,‘溪谷为牝’[6]。山泽,亦阴阳之形,故曰‘虚空皆夫妇’。然正当以此,信伦理;岂以廓论,藐伦理乎?人伦、天伦,即‘心之伦’。偏宗扫法,废心之言太胜,流于麀貉,以任为平。此,令升,所以恨‘清谭’;欧阳,所以作《本论》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遡》曰:“加心,为‘感’;去心,为‘咸’;此一端也。心,以无主而虚,亦以无主而荡;以有主而窒,亦以有主而神。‘有无,不落’,尚属曼语。《易》,以感为体,故‘《易》无体’。咸,感也,所以注‘寂感之蕴’也。”《揆》曰:“悦归于止,即‘性其情’。不则,妄感、客感已矣。”《意》曰:“‘刚’‘柔’,言艮、兑;‘二气’,言乾坤。艮兑,为太阳、太阴之交;咸,为太阳、太阴之内合。《方图》,咸、损、艮、兑,立三围之寅申、巳亥。艮、咸,相峙,皆取人身。《艮》曰:‘上下敌应,不相与。’《咸》曰:‘二气感应,以相与。’当,合观焉。痛诛之,则念起即淫;全赦之,则聚麀任纵。何如‘授绥三周’[7]之礼,为‘止而悦’,即‘悦而止’乎?”曰:“‘上’‘下’,以‘乾坤,二体’言。以‘否泰之交’言,一也。”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一》曰:“‘天地’‘圣人’,总此一几。因二相感,心以情见。盖心统性情,而情用,即‘心性之用’也。《复》言‘天地之心’,《咸》言‘人心’;于此,自见。一耶?二耶?‘中节’,曰‘和’;适中,曰‘平’。《太玄》,以‘应’‘迎’当之。”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黄《疏》曰:“不以‘雷风之气’,明感;而以‘山泽之形’,明感。盖山泽,形实;而气,虚也。‘胞有重阆,心有天游。’[8]其,深于‘虚受’乎?”程子曰:“虚者,无我也。”子瞻曰:“咸,以神交,将遗其心,况于身乎?在卦者,咸之全也;爻者,咸之粗也。爻配一体,自‘拇’而上,至于‘口’。当其处者,有其德;德,有优劣,而吉凶生焉。合而用之,则‘拇’据、‘腓’行、心虑、‘口’言,六职并举;而我不知,此其所以为卦也。”玄子曰:“‘舜,无为’[9],‘虚’也。九官四岳,深山野人,何所不‘受’?颜,‘屡空’[10],‘虚’也。自门墙之‘请事’[11],至孺子之咏歌,何所不‘受’?”

初六,咸其拇(子夏,作“”。荀,作“母”)。变离,为《革》。

《宜》曰:“艮,‘为指’。初在下而动,为‘拇’,足将指也。人行,必先举一足,而拇又先之。静躁所系,‘跬步’,正‘神光’也。”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曰:“与四,正应。拇,虽未行;‘慎独’,在此矣。”郝《解》曰:“四,为心志。‘拇’,受命于志。志在外,而感在初;‘神欲行’,而‘官知止’[12];所以为咸。人身在下,动莫如足。其‘不动而动’者,惟‘拇’、与‘腓’、与‘股’,故以《象》爻之‘悦而止’。内三。象仆,故见拇、腓、股;外三,象仰,故见心、胸、舌。”

六二,咸其腓(荀,作“肥”),凶;居吉。变巽,为《大过》。积变,《大》[13]

“腓”,足肚,《说文》所谓“胫腨”也。五,“脢”,喉骨也。居无事之地,五不能应,二不当为感。故未交,则“凶”;能“居”,则“吉”。然人身“腓”“脢”,乃无心顺应者。“止”,不枯槁;“悦”,非贪逐;故,象二、五之“中”。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订》曰:“二五,正应。恐其比三,致‘凶’耳。顺理静守,则‘不害’也。”《宜》曰:“恶动,求静,亦病也。顺应,则与本体何害乎?”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变坤,为《萃》。积变,《兑》。兑宫,世。

《宜》曰:“初、二,阴;阴,主应。三,阳也;阳,当职感,不职应。君子为‘风’,不为‘草’。今上感,而三‘随’,则倒置矣。以此持世,君子‘吝’之。”元公曰:“‘执随’,自是一流学问。随缘顺应,不著思惟,自谓‘处矣’;而不知,亦‘不处’也,病症甚微。”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订》曰:“上三,为兑。艮主,随二,则‘执下’也。”《揆》曰:“仆妾,役耳。进而士,其‘环中’乎?”潜老夫曰:“九三,倒艮为震,向兑,则为《随》。世有托《老子》‘随人处后’之学,而倒行下流,自谓‘无执’,其‘执’甚矣。自此‘下流’,岂止孔光、胡广而已乎?”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京房,作“”,云“迟也”。陆,作“偅偅”),朋从尔思。变坎,为《蹇》。积变,《节》。

《野同录》曰:“上下之交,当身为心,以其主《咸》,为乾之中画也。独不言‘咸’,不言‘心’,而直言‘贞’。‘贞’者,无心之正体也。”子瞻曰:“其朋,则从;非其朋,则不从也。”《筌》云:“不特‘心无其心’,并‘感无其感’矣。庄生曰:‘天机不张,五官皆备。’前后际断,则‘蟠极’,皆其变化也。”毛璞曰:“《易》言‘悔亡’,自此爻始。‘精义入神’,即是‘何思何虑’。日月、寒暑之‘往来’,‘二即一’也。”《正》曰:“人生,其多难乎?夏台之圣,无所致其勇;羑里之仁,无所骋其智,‘屈蛰’而已。咸,知性者也;蹇,知命者也。呼谷而应,建溜归平,犹未知也。”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潜老夫曰:“感,自‘往来’;徇感,‘憧憧’。禁‘往来’,则愈‘憧憧’矣。曾知‘心自本无’乎?彼专夸‘心自本无’者,与‘执随’者,等耳。此分别影事之‘未光大’也。感不害心,唯‘贞’,则一。”

九五,咸其脢,无悔。变震,为《小过》。积变,《临》。

施下之易信曰:“五,居心上、口下。”陆农师曰:“‘脢’,喉中之‘梅核’是也。思,必宣之以言。欲言不言,辗转喉吻间;志在口末,而不轻发,故‘无悔‘。”玄子曰:“今谓之‘三思台’。动而迎饮食,以咽;有它思,则噎。脢与颊舌,最为比近。脢不能言,必颊、口以宣之。旧解‘背肉’,不合。”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郝《解》曰:“惟四,‘贞’。而后二、五,得‘居吉’‘无悔’,故《传》皆言‘志’也。”曰:《内经》“‘五藏略志’,而实一志也。一志帅二气,而志气一矣。以虚受之,圆成一实;摄末归本,摄本于末,一也。然全本、全末,即在‘明本、明末’之中。当中五之位,而不明伦御世,徒然随喙嗫嚅;将以《列子》之‘废心任形’,为‘践形’乎?犹之‘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孟喜,作“侠舌”。虞、荀,“辅”作“鬴”)。变乾,为《遁》。

《宜》曰:“辅,以辅牙。颊,口旁也。辅在内,颊在外,舌动则从。三者相须以言,兑象。”《意》曰:“道,不载于语默;而人生,以声气相与。言为心苗,岂必‘以闭为感’耶?然在上者,以此容悦快口,遂开‘尊知火驰’之病[14];则镂空狎侮,坏天下之和平必矣。倚口以感人,‘巫觋’之道也。”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滕”,《九家》,作“乘”;郑、虞,作“”;徐,作“腾”)。

《一》曰:“‘滕’,水超涌也。踞最上者,知之易,勿言‘难’。神明默成,藏罕于雅,此所以与世相忘于和平之感也。”《揆》曰:“诸爻,历数其非,不一指其是。心固,不可言欤?”

《时论》曰:蔡伯静以:“乾、坤气化,咸、恒形化。形化,即气化也。”余谓:“气化、形化,皆归理化者也。”圣人所以补救天地者,表《礼》以理其情也,而“情即性”矣。郝京山谓:“十玄之窃权,跲于造端。”然哉。卦辞,系“女”者,四见:咸、家人、姤、渐;而咸,居其首。女不壮,男不躁,阴阳和平,山泽《关雎》,可以知风气矣。董子曰:“东方,和北方之所起;西方,和南方之所养。起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生;养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成。生于和,成必和也。”人能一观天地,固已“平心而和”矣。“万物资始”,于《乾》;而艮,为东方“起元”之始。“万物资生”,于《坤》;而兑,为西方“代贞”之终。“一致”也,“同归”也,即“化生之和平”见之矣。阳,两其阴八;阴,两其阳七;天癸小通,生育气完。圣人,为天地别之、妁之、婣之,以《咸》“利而贞之”,此身世生理之吉也。无始之“絪缊”,非“两少之因应”乎?心而无心矣。“止而说”,感本正也;山汇泽,感本虚也;心主而思臣,感本寂也。圣人爻象其两间,则“虚空皆男女”也。张子曰:“有主则虚。”周子曰:“无欲故静”。《书》曰:“从欲以治。”阳明曰:“循理则静。”吾,合而咸之矣。四,当心位;思,本无思。五,居喉间之“脢”,出入罔觉。三,居心下之“股”,上不害心,下不害“腓”;自谓“随缘”,而“执”犹在也。拇,不“随”、不“执”;而“外”,不能免也。志能强其不外,非加害乎?三阳之责,甚重;而三阴从之。九四一阳之责,独重,而两阳从之。此‘乾在坤中’之朋情,不言而喻者。《易意》曰:“‘心官则思’。思,本虚也。已虚受人,‘朋’,又何‘憧憧’乎?‘何思何虑’之原,即‘来往屈伸’之极。‘百虑’‘殊途’,‘神化’不弃。然‘安身’‘致用’,必亲本于‘静虚’之门。而全静全动,即实即虚者,咸之矣。”“尺蠖”“龙蛇”之藏山泽也,土寒水冱,“寂然不动”。君子“堕体黜聪”,独抱元化,“天机不张,五官皆备”,“不获其身”,何“朋”可见?非可倚“心自本无”之普通,而不观“屈蛰亲切”之物候也。诚与天地万物同情,则“朋从”,皆“和平之神听”矣。宜此、顺此,“神化”即从之。而“未之或知”者也,“知之易,勿言难。”[15]“滕口”,何为乎?以变观之,“祖妣”,感诸“已往”;“枯稊”,感诸“方来”。或“革”其故步,或“遁”于口舌[16];“朋从”,本不免也。“股”“随”,自“萃”阴朋[17];以此持世[18],将免“嗟”乎?四,泽通水,应初之火,以“蹇蹇”忘“憧憧”,亦交济也。合而咸之,“往屈来伸”,在“心官一转”耳。

智曰:“《下经》举四‘情’,以性‘乾之情’。则用情、治情,惟在‘思官之贞’耳。周公以咸、艮,表身;以‘惕’‘跃’之爻,表心。《圆图》,位于秋分后,立冬前;《方圆》,双峙于第三层,巳申之转;岂无谓乎?言‘屠剿’者,说火欲热耳。恃此,‘私通车马’,则反荡矣。故圣人始终以‘和平相与’之贞,利之;任其‘往来’,皆‘何思何虑之天下’也。《复》,所以‘贞’之。‘复见’者,见‘天地之往来,即无往无来’者也。孔子连指‘日月’‘寒暑’,示‘寂感之蕴’;而令以‘精入致用’,为‘行止之屈伸’。谁‘虚受’而悟旨耶?《艮》三,居下之上,故‘列限、危熏’。《咸》四,居上之下,故‘贞吉悔亡’。此‘下学而上达’者,所以‘惕万世而跃之’,使善用其‘思即无思’而已矣。”智尝笑:“告子,虽‘终身不反’;然孟子度后世之‘告子’,不少也。今,亦并无‘告子’耳。有,则必感‘屈信往来’之恩矣。假使‘告转为孟’,更见‘恩大难酬’[19]。”

雷风恒

《精蕰》作“”,俗作“恒”,言:“立心,如一日。”智按:“《说文》‘从艮’,谓‘舟竟两岸’,谬甚。戴合溪,因‘如月之恒’,‘从二、从月’。左忠毅‘从日’。其声,为亨之阳喉。自坎离以二中,明男女;《咸》以二少,明夫婦;《恒》以二长,明‘克家’。尽古今,无非‘二交合一’之咸。即有‘恒于咸中’者,反复其‘咸’,则知‘恒’矣。”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宜》曰:“咸,可大;恒,可久。常亨者,无咎也。贞,即久也,所以为恒者也。恒,非‘固执不变’也,有‘变变而不变’者。冒言‘本自不变’,而荒其‘日用之节’;则恒,即有不贞者矣。异外之‘浚振’者,执一不变,亦自谓‘恒’。惟其‘始择不明’,则理非其理,事非其事;无理无事,是‘咎薮’矣。”《意》曰:“震巽,反、伏艮兑。四隅相旋,以亨乾坤、坎离之正。《咸》‘情’,见于始;《恒》‘情’,见于终。即‘利往’,而藏‘来’矣,往而不息者也。”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一》曰:“上下,恒分也;二长,恒序也。‘雷风’,即山泽之气。‘相与’者也,恒气也。内巽,以承外动;行事,自恒顺矣。咸,亦皆应;而惟恒,则安,故曰《恒》;皆,以卦象求之。‘恒:亨,无咎’,言‘人安伦理,当久于其道也’。申言‘天地’,征其‘不已’。道者,发即未发,而‘变化中节’之统名也。‘利有攸往’,言‘道在人事中,人当各事其事也’。‘终则有始’,正言‘事事,之所以‘不已’;而变化,皆恒也。’伦而五之,‘不易方’矣。报国,则忠即孝;处家,则孝即忠,‘不易方’也。贤者,恒言其理;而愚、不肖,总归化成;‘不易方’矣。不无‘愚、不肖之乱’,而不能‘易贤者之理’,‘不易方’也。故曰:‘久由其道,乃得为恒。道外,无恒’。‘布帛菽粟’,何者非‘於穆’耶?”子瞻曰:“恒,非不变;能及其未穷,而变耳。及其未穷而往,则始终相受,如环无端。阳至午,未穷也,而阴已生;阴至子,未穷也,而阳已生;故寒暑之变,人安之。”《意》曰:“恒理、恒事,犹‘寒恒,当絮;暑恒,当葛也’。苏言:‘知之,则预事其事,而已’。‘立法’者,‘使由’者,皆此‘不已’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久矣。

《集》曰:“天地之道,何可见乎?日月四时,而已矣。孰‘运日月’乎?孰‘旋四时’乎?又非‘扫日月、四时’,而言‘得天之变化’也。飘风、迅雷,此不恒也。风之自,雷所起,可易知乎?雷发有时,风起有候,谁不知乎?圣人知恒,非一事、一时,万变不息者也。然不碍‘因时而候之,因事而安之’;此‘化生’,所以恒于‘化成’也。如此‘亲迎’,如此‘克家’,亘古不变。神化自成,‘情即道’矣。岂如后世之新奇衒人者,专离事物,以言道;而又灭理任情,以为恒乎?”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一一集》曰:“山泽,流峙各得,而以为感;雷风,倏忽无常,而以为恒。圣人深见‘天地万物之情’乎?一切皆坏,而‘所以然’不坏。所以者不坏,则一切皆不坏。此通论也。气,充两间之形气;而声,无来去之可寻。则曰:‘有形必坏,而声气不坏。’故取象,雷风为《恒》,而风雷为《益》;他卦,咸则损,泰则否矣。此质论也。故曰‘万变,本自不变’,此‘冒恒’也。制义,以宜其情,‘立’处中节,此因用见则,‘方方不易’者也。‘冒恒’,必用于‘细恒’中。随物具理,总此‘不易’之理;‘立不易方’,乃所以为圆也。‘立’,‘可与权’[20]。立方,即大权也。尊亲有别,得主有常。岂坏规矩,而‘浚恒’‘振恒’乎?”《正》曰:“‘烈风雷雨,弗迷。’[21]象,盖取此。”

初六,浚恒(郑,作“濬恒”),贞凶,无攸利。变乾,为《大壮》。

元公曰:“初六,鬼幽;上六,鬼躁,病阴也。”《野同录》曰:“道在当前,本无浅深。所恒用者,‘天下、家国’之身心也。必欲别搜玄胜,以深骇人;势必,鄙扫纲维,禁革饮食,幽沉黄泉,乃死水也。吹毛索癍,先冤贤者;民智力竭,以伪相矜矣。”《荀子》曰:“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陈传良曰:“形道太高,而绝礼法,是子夏所谓‘诬’也。”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集》曰:“圣人,亦深以通志,而藏顿于渐。何必‘始求’之急,而一锹浚井、以揠为方乎?”《正》曰:“道太清,则无徒;水太深,则寡游。峻行、厉声,君子之所罕也。”

九二,悔亡。变艮,为《小过》。积变,《家人》。

《宜》曰:“《壮》二、《解》初、及此,皆不著其所以然。盖以爻明之,故《传》著‘九二’。”《正》曰:“《下经》称‘悔’,止十三,而《恒》为之主。恒,治内者也。”元公曰:“‘浚’,乃‘隐怪’。二,乃依《中庸》者乎?”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集》曰:“恒之内中,悠久自固。‘中庸不可能’[22],而不碍其‘成能’也。”淇澳曰:“颜子之‘不违仁’也。《复》曰:‘不远复。’《恒》曰:‘能久中。’”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郑,作“咸承非”);贞吝。变坎,为《解》。积变,《震》。

《集》曰:“初,象巽入;三,象巽。雷风相成,抟势故然。处《乾》中画,而逞刚不思,自谓‘变通无碍’,鄙屑德行,凌夷恒法,借口任天,遂成恶恐。依然此‘感应情理’之世,何所逃乎?‘承羞’必矣。既谓‘异类中行’,悍然不顾毁誉;而复附会‘浚振’之说,以自解,即‘揜著’之恒性也。”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筌》曰:“既不安处于巽,又不仰承乎震,进退皆‘无所容’。”玄子曰:“夫妇易位,安所逃羞?”《正》曰:“优施从里克饮,‘教兹暇豫事君’。里克知君将杀共世子,曰:‘中立其免乎?’称疾不朝,三日难成。为臣如此,不罹‘无恒之羞’,得乎?”

九四,田无禽。变坤,为《升》。积变,《泰》。

《集》曰:“初求四者,太深。四,以决躁夬姤,而反无以应初,则弋猎《鸡鸣》[23],难以歌矣。其藉‘无所得’之说,为‘荒忽之恒’者乎?象为坤‘田’,而应柔‘无禽’。”

《象》曰:“久于其位”,安得禽也?

《一一》曰:“九四,以阳居阳;咸、恒,同也。咸恒易位,九四易止为动,‘失位’久矣。”《宜》曰:“‘杨墨’之仁义,外不足‘成物’,内不足‘成己’,徒劳罔功。”智曰:“不言‘素位’,而动欲绝物,以为高,‘安得禽’乎?猎犬守枯椿,饱鹰扬去矣[24]。”

六五,恒其德,贞(《衣记》,作“侦”);妇人吉,夫子凶。变兑,为《大过》。积变,《屯》。

《宜》曰:“二‘悔亡’,而五‘德’,其位中也。君子于此,宜有变化之宜、经权之妙,乃守此,以为‘贞’耶。通于‘夫’,而君父可知矣。”《揆》曰:“伯姬、申生、尾生似之。”潜老夫曰:“言恒顺无为者,体也。执此为用,则濡弱之宗,销人骨性。夫岂知‘义之与比’,则‘莫’亦‘无莫’,‘适’亦‘无适’乎[25]?世有‘讹武侯不谏取刘璋、光武二于更始’者,是‘妇人之恒’也。”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正》曰:“齐桓,不如晋文智矣。桓得管仲,仲殁,而齐衰。文公得赵衰、先轸、狐偃,又有郄谷、栾枝、箕郑、胥都、狐毛、先都、先居且诸臣;故文公没,而晋再伯。则是管仲之智,亦不逮赵衰之智也。”《浮山闻语》曰:“北齐娄后致位高演,而孝琬百年殄;宋杜后致位匡义、廷美、德昭歼;况唐之高、中、玄、肃乎?汉武云阳,似越髙祖矣,然不以此许求将之吴起也。言莽操女,有怜之者;言窦毅女,有愤者乎?楚昭之母、孙翊之妻,‘从一’而‘制义’者乎?为男子者,当何如?”

上六,振恒(虞、张本,皆作“震恒”。《说文》,作“搘恒”),凶。变离,为《鼎》。

《集》曰:“应三,‘不恒’;执柔,亢‘上’;乃以‘委顺平等’之说,宽之。随其妄动,以为寂乐,是‘败教坏俗’之恒风也。”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集》曰:“夸最上者,必扫事功,乃可纵脱。故圣人以‘大无功’为证,断学术之案。”子瞻曰:“合,而为咸、恒。离爻而观,见此而不见彼;则所以为咸恒者,亡矣。故咸、恒,无完爻。”郝京山,以“全《恒》,为妇道”。则以“全《恒》,为臣道”,可也。咸,为圣人之天道;恒,为圣人之人道。

时论曰:《咸》不言“圆”,而《恒》言“方”;《咸》不言“中”,而《恒》言“久中”。《方图》,从中而立,西南应《咸》。《圆图》,恒、壮、益、观,峙南北之八位。“非礼弗履”,“迁改”“设教”,此“久中”“不易”之象也。方生于圆,圆用于方。知“舍方无圆”者,知“久于其道”矣。《后天》,“出”震、“齐”巽,变化其“相薄”,而四时相与。震司二分,发声收声;巽司八风。恒,三阳九,三阴六,而一至。是天地周期之几,即元运之几,即呼吸之几也。气灵于形,而发则为声;故知声气,不随形灭。此理贯乎形气,尝以声宣。“方方中节”之不易,即“所以然”之不易也。王文成,统言耳。统不坏别,象即有义,人有恒言,必道恒事,请以人事言之。风皇制“俪皮”之礼,民始不渎。故《序卦》著“夫妇”之“久”,藏咸于恒,“礼义有措”,重申“天地”。此,《恒》之《彖》不标,而于五爻著“义”焉。著其刚柔之中在上者,不可过也。妇道《过》“恭”,为二可也[26];夫道《过》“桡”,五则“丑”矣[27]。立法之初,义在履礼。“浚”之“求深”,则犯《壮》“趾”之“穷”。成家之终,义在养飪。“振”之动极,则失主器之节。岂有“不可处家常”者,而强欲化成天下者哉?《月令》:“奋铎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重始雷也。置翳喂药,“毋出九门”;“无杀麑夭”,柔风方来;省妇事,禁为“容观”;重始风也。“不恒”自《解》,佚而可“羞”。非“位”求《升》,荒而“无禽”,非恒情乎?《传》曰:“冬雷夏雹,气之贼也。刑德易节,贼气乃至。”三,失德,以从上之“振”;四,失刑,以随下之“浚”,非恒情乎?太柔毋断,亲爱易僻。“蒙风”之流为“恒风”,“蝇声”之渐为“牝晨”,非恒情乎?末世有“好离义,以言道”者,流风必且任恒情矣。圣人忧之,故明“制义”,于中五;而表“立方”,于《大象》。《坤·翼》曰:“方其义也”。礼,以义起。不知“制义”,岂知礼乎?岂知“方方立处,有“不可易”之礼义”乎?咸,以感人心言“情”;恒,以“制义”言“情”。制有“巽权”,而《震》在“修省”。试玩二、五之应,迭更两《过》。《咸》上、《恒》初,壮遁藏几;终则有始,“化生”贵乎“化成”。不知此,而一生玉帛,专奉齐眉,是“优孟之礼”也,三亦“羞”之。不知此,而厌恶淫浊,废伦独槁,是“土木之道”也,久非其位矣。《意》曰:“‘天覆地载’,‘不易方’也;日昼、月夜,‘不易方’也;四时接序,‘不易方也’;圣人之教,尊亲有别,制义从一,‘不易方’也。”有方位,有方法,情义折中,心迹相准,素此卦爻,化成礼乐。所以然者,久在此“雷风之声气”中。“恒易”“恒简”,复何逃乎?然则溪刻甚深之说,便于略其常规者,遁乎“浚”,以掩“羞”耳;悍然奋迅,谓“可一切不问”者,遁乎“振”,以得禽耳。故继以“严”“礼”,辨《遁》《壮》之“进退”“明晦”焉。

智曰:“至人无情,无不近情。所感,即所恒也,‘不易方’。有不从恒情者,‘久于其道’,则恒情,即道矣;得天变化,皆其方矣。‘布帛菽粟’,‘饥食’‘寒衣’,但立家常,终不可易。圣人亦曰‘极深’,而非‘始求深’之‘浚’也;亦曰‘振民’,而非‘踞上以振矜高’者也。”李去华曰:“杨墨之‘仁义’,子莫之‘执中’,岂不曰‘自立’乎?”意见一错,不恒,则孟浪一生;恒,则祸天下矣。出此入彼,《恒》无吉爻。危哉!

郝《解》曰:“《咸》《恒》,继《坎》《离》,而首《下篇》,为至道。《遁》《壮》继之,犹《屯》《蒙》之继《乾》《坤》也。《屯》《蒙》,人物之始造;《遁》《壮》,君子之始修。道莫大于进退。‘退以义,进以礼’[28],斯君子矣。”《象正》曰:“《咸》,静以与心;《恒》,定以与人。‘虚以受人’,难于远小人;‘立不易方’,无以观礼之通。故《遁》《壮》言礼以修,即以礼为远也。”潜老夫曰:“《咸》《恒》之后,即交乾、坤。此一对为阳,而肖体,则艮、震、兑、巽也。再一对为阴,而四爻肖体,仍艮、震也,互《坎》而显《离》者也;咸立见于出处,而归于‘用明’者也。《杂传》,言‘止’‘退’;以‘止’‘退’,为进者也。大小,皆利贞;而‘小利贞’者,尤征‘虚’‘立’之微几焉。”智曰:“静虚立定,惟此‘进’‘退’‘明’‘晦’,为言行同异之验。反身自严,赦宥外宽,而损益合时矣。进退之关,最明;而其几,最微。明理自由者,履‘天地万物’之情场,其飞矣乎?”

天山

《说文》:“豚,善走也。”智按:“古,盖以‘团’为‘腯’;所谓‘牲牷肥腯也’。腯,本作盾;谓其全藏。加辵,为遁,谐声,通用为遁。遯,古作,舌头征声。《玉藻》:‘圈豚,行不举足。’亦谓:‘襜围团栾,藏步不觉也。’《宙合篇》曰‘豚豚乎,莫得其门’,犹之‘团团’也。团者,浑沦善藏,故与‘遁’之声义通转。”

遯(一,作“”,又作“遁”):亨,小利贞。

《宜》曰:“盛名之下,难久居;得意之处,勿再往。‘物不可久居其所’,故变‘遁退’。夫妇老,为父母,亦退位也。全肖《巽》,为‘进退’。康成,以为‘逃去’之象。世固有觌面而遁,人莫之知;如子见南子,遇阳虎者。陈仲弓,不忤中人;徐元直,不为操画计。可知,危行言逊,皆‘小利贞’者也。进退、出处,士君子感受‘立方’之大消息也。”《订》曰:“《临》对《遁》,《大壮》反《遁》,皆曰‘利贞’,‘为君子谋’也。《遁》‘小利贞’,其欲化小人为君子乎?”《儿易》曰:“遁十二卦,而升;犹屯十二卦,而豫也。六月阳盛,而观时知几,盖深责人难进、易退也。”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玄同曰:“君子‘包承’以,治《否》,岂于二阴时而去之?第此时病症未分,虽有和扁,不得不待其势定,有待而治,非不治也。遁者,正自治其足以‘倾否’之学也。”《正》曰:“否,可持;遯,不可持。《否》之‘小人’,阴盈且败,邪正已别,持之尚易;《遁》之‘小人’,阴节方厉,厉而进,邪正不别,持之害矣。故君子舍《遁》无术。谚云‘退一步,行安乐法’,不独出处然也。”元公曰:“富贵场中,‘著著有出身路’。如尧之‘无名’,舜之‘不与’,孔子之‘无知无能’,皆遁道也。”《意》曰:“遁,即《乾》初之‘潜龙’,遁于六十四卦中者也。大过,以‘生死之关’中,明‘遁世无闷’之象。子思,‘折中’‘隐怪’半涂,而以‘遁世’写真,‘与时行也’。”

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集》曰:“‘浸’,与《临》‘浸’相应。本平泯也,而圣人为君子叹,若是深乎?《圆图》,一阴一阳,至二阳二阴,皆十六卦。从冬、夏至,而春、秋分也。过此,则八卦,为泰、否;四卦,壮、观;二卦,夬、剥矣。故于二进时,言‘浸长’以慎之。”曰:“利禄不入于心,即能宛转善世。子支父曰:‘能无以天下为者,乃能以为天下也。’‘倾否’‘硕’《剥》,皆本于此。”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宜》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山起于地,有似阴长。遥望,山若连天;登而天远若遁去者,故有此象。”神曰:“天在山上,见山,不见天,此遁法之祖。凡人就水见天,入空则明,一实则塞。道家,就山见天,化实为空,化塞为明。故山天《大畜》,学而圣;天山《遁》,学而仙。先天,所谓‘山’者;后天,所谓‘天’。”黄《疏》曰:“君子与小人绝远者,地步高也。”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变离,为《同人》。

《意》曰:“艮,为‘狗’‘虎’;在下,故为‘尾’象。《方图》,遁、谦、履、临,四峙。‘遁尾厉’,犹之‘履虎尾’也。以礼临物,‘不恶而严’;谦以退处,世路自宽。‘厉’,‘潜龙’之‘勿用’者,在其始矣。”《正》曰:“《遁》之《同人》。‘委蛇’‘和光’,亦曰‘救’也。救之不可,终亦必遁,是‘遁尾’矣。”智曰:“顾荣,何如张翰?庞德公曰:‘谓豕斯突,何取于缚?’吾宁‘曳尾于泥中’[29]。”

《象》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一一》曰:“张臶、胡昭,孟德不强屈之。文举复恋大中大夫,此‘自往取灾’也。‘尾’,‘不为天下先’,其申屠蟠乎?司空图,已‘厉’矣。”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音“升脱”)。变巽,为《姤》。积变,《乾》。

《宜》曰:“姤,阴已‘壮’;遁,‘厉’可知。二阴既厉,‘执’当愈固。二偶亦坤,曰‘牛’、曰‘黄’。艮,亦变坤。下阴,曰‘肤’;上阳,曰‘革’。‘执’,与‘莫脱’,艮‘手’象。”或谓:“二比三,而应五,阴阳相得。‘致款诚’,以挽其去志也。”《筌》曰:“剥,阴剥阳,而取‘宫人之宠’,以顺上;遁,阴驱阳,而取‘黄牛之革’,以留贤。老氏云:‘圣人善救人,是以无弃人。’”《揆》曰:“二阴爻,浸阳也。”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一一》曰:“以遁道言之:尧已得舜,由可挂瓢;光武已治,严可垂钓。士各有志,君子亦以为‘疾固’;而彼自固执,亦无伤也。”

九三,系遁(《订诂》作“繫”),有疾厉;畜臣妾,吉。变坤,为《否》。积,《履》。

《集》曰:“三,与上乾同德,然比阴与同体。艮‘成’,德‘止’,见为阴不我害,宜‘遁’;而‘系’,艮‘手’、巽‘绳’之象。然二阴浸阳,施由三始;‘骎骎’,‘疾厉’逮之。然三乾,所以得避二阴之长,以九三止之。‘畜臣妾吉’,畜阴也。初,艮下;二,巽下;为‘臣’,为‘妾’。‘阍寺’,亦‘臣妾’象。上下易,为《大畜》,‘畜’象。”钱国端曰:“《姤》二,‘包有鱼’;《遁》三,‘畜臣妾’;《否》四,‘畴离祉’;《观》五,‘观我生’;《剥》上,‘得舆’。此,可明‘待小人之道’。玄子曰:绛侯、梁公之畜吕、武也。”《正》曰:“有遁心而时者,‘臣妾’则不逮矣。夷、齐之逃也,手不赍粮;公子针之亡也,有车百乘。‘臣妾’者,天下所为‘系’‘畜’也。”《易见》曰:“‘臣妾’,最不利士君子之遁。士君子不能遁,正为臣妾颜面耳。”

《象》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潜老夫曰:“古人,有托疾以为遁者。伤唐虞之往,发广武之叹,闭户经月,出哭穷途,是以‘疾惫’为遁者也。信陵近妇人,唐文末年亦类之。况士负才,而处于阴长之世乎?益叹翟公书门,尚未悟‘喑聋之道’。”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变巽,为《渐》。积,《孚》[30]

《宜》曰:“初应四,交‘好’而‘遁’,‘小人’不能也。”按:“乾刚无系,愈进愈吉。‘从吾所好’,‘好遁’也。《传》申之,暗点三‘系’,则变《否》耳。”灿曰:“‘吉’,则‘容迹’皆‘朝隐’。‘否’,则‘终南’亦‘捷径’。”

《象》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正》曰:“君子三让而进,一揖而退[31]。小人恶退,则以遁为‘弃妇’也。《雨无正》,非欤?曰:‘救遁者也。’周公乎?三年徂冬,亦未为退也;七年制作,亦未为进也。”

九五,嘉遁,贞吉。变离,为《旅》。积,《损》。

《筌》曰:“五,以礼自藏,而与之应,潜消其‘嫉阳之心’。诸阳,得以周旋其间,而不去者,五之为也。”《见》曰:“‘嘉’,礼也。及相信时,以礼而退,其‘二疏’乎?[32]”玄同曰:“出处远近,同为‘归洁’;稷、契,皆巢、许也。益叹留邺之志,‘遁’乃为‘嘉’。”《正》曰:“‘所谓伊人,于焉嘉客’。‘萋苴’之‘追琢’[33],亦古人之所贵也。”

《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郭子和曰:“随而不流,无‘执’也,无‘系’也,无‘好’也。不事于外,‘正’其‘在我之志’,而已。”《意》曰:“遁,必藏于中和;而《传》,则表其‘正志’。”

上九,肥(用修云:“古‘肥’作‘’,或作‘蜚’。”按:《九思易》、张衡、曹植,皆用“飞遁”。证知,古通),无不利。变兑,为《咸》。

《筌》曰:“四皓、鲁两生也。”《正》曰:“山泽之癯,而以为‘硕人’。”玄子曰:“此特‘遗世’耳,惟孔子‘无可无不可’当之[34]。”刘牧曰:“处,不‘逃名’,遁而不遁;出,不‘荣禄’,不遁而遁。”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宜》曰:“三,犹疑于所比;四、五,犹疑于所应也。”智曰:“真至不疑之地,‘骑日月,乘云气以游’矣。”履曰:“崔铳谓:‘陶靖节,洁身如嵇康而安,逊保如孙登而平,放志如阮籍而法’。履谓:‘君平,以孝顺,为肥;安道,以礼度,为肥;玄晏、云祯,皆以笃学,为肥。’安往而不得‘吾肥’乎?贵‘正志’耳。又何‘所疑’?”

《时论》曰:阴长之卦,自姤至剥,《彖》莫不“憯惩”气运[35],“厥焰攸灼”[36];而《象》爻,为君子辟坦途,并未“与小人以径路”。三十爻中,仅以《否》初、二,予“小人”一“吉”,乃其最盛时“小大平分”之世也。过此,《观》,反不取“阴长”之训;《剥》,且直断其“篾贞”,标存“硕果”矣。况前此,阳尚未衰,而君子悻悻避匿,不亦“果”哉?非也。真遁者,非“人所睹闻”也。《剥》之“顺时止”,以“观象也”。《遁》之“与时行”,以“正志”也。非“当位”,则“跬步”即“踬”;非刚应,则“轇轕”皆偏矣。《易意》曰:“遁,非‘隐高’也,匡救‘严’焉。‘偕行’,非‘苟容’也,自立‘严’焉。”遇虎简欢,何其峻而宽乎?司冦客卿,盖亦环辙后车矣。何也?圣贤之志,正于内;圣贤之行,合于时也。刚志,遁于柔时,非“首出”“无首”之龙乎?止“与时行”。有“行天山之外”者,去位“超然”,对治之严也。有“以素位为天山”者,“嘉”之、“好”之、“畜”之,可;而“大事”,“不可”也。“革”,亦可“用”也;“尾”,亦可“厉”也。乡国枯菀之场,君子之“天山侨寓”也。地步高矣,何时而不严耶?虽然藏天下,而不得虽遁;彼无忌之小人,亦且窥之,而巧于“固位乘权”矣。君子以龙遁,小人非“如豚善遁”耶?《遁》之前,为《姤》,则“蹢躅”“烝涉”矣。《遁》之继,为《否》,肯“弭耳”而供“庖羞”耶?彼且不为我畜,而登峰者苦矣。盖有“畜臣妾之道”焉,“固”其顺性,消其“厉”“灾”,一“用”,一“不用”。君子有礼,以用《易》。彼虽浸长,如“白日中天之法”何哉?彼虽以“大地同坏”自解,而见在之“乡国屋漏”,为君子所严,此终不能自解也。“疾”至《否》,而亡乎?此“君子”“小人”之介,天地所严,亦必不坏者也。四,遁于初乎?五,遁于二乎?小人,终为“自受用”所畜;而君子,能畜其“受用”。绝黠之小人,终求自解,而君子“无容自解”,此“潜龙”之志,所以“无疑”也。若在“疑信之交”,则君子受惫于小人矣。遁,固“君子,以小人为药”者也,果如上之远乎?齐小大,“乘云气”,游乎尘中,不可得染,是“真不疑”者。其泯古今,以为“肥”者乎?然君子,亦不以此废“万世之严”也。

智曰:“遁道,潜于‘六龙’。人处咸、恒之世,固遁场也。世,已为吾隐矣,何庸更‘买山’哉?是,则是矣。圣人恐人恃此大遁,障‘苟容’之面也。故于此《象》,著‘不恶而严’之剂焉。末世,动以‘柳下、梁公’借口,岂知柳下‘不睹不闻之龙’,遁于‘介’乎?梁公不识柬之,则钱癖之遁薮耳。赤松衡山,为吊诡;钓台、黾池,将以终南径之耶?是不容‘天下有山’矣。摩诘之叹渊明,即渊明之远摩诘也[37]。卞望之,自言‘鄙吝’,即其远‘清谭’也。王曾劾嗣宗,岂能远‘放诞’乎?故君子‘陋巷’‘饮水’而乐,即远‘贪竞者’矣。爻象,礼乐为娱,即远‘鄙倍者’矣。《孟子》提出‘大舜’之‘敝屣’,即远万世之‘分香卖履’矣。‘不睹不闻’之龙,万世所共睹闻者也。‘麒麟’之手目,遁于《春秋》,盖以触万世之‘揜著’也。其‘严’乎?故大壮,示之以‘礼’。”

雷天大壮

壮,从丬土。丬,半木也;土生木,而析用其半也。《字书》以“丬为床,土为士”,取“士人居室同息”意,更迂屈矣。智按:“床、藏、壮,同声,商征之通声也。古‘反身为臣,戈以自卫。’藏,即臧矣,加艸别之。床,所以藏人也;壮,‘藏诸用’也。因有‘盛壮’之义。声气极天,而遁于礼,以为藏用者也。”

大壮:利贞。

曰:“反《遁》,为《壮》,实本《无妄》,而四阳连进直遂,故曰‘大壮’。”玄同曰:“《大壮》之阳,至四始壮,‘道心,微也’;《姤》之阴,于初已壮,‘人心,危也’。然四阳已壮,而不可用;五阳为《夬》,而犹未夬,其‘精一’乎?”仲虎曰:“复、临、泰,阳长于内,皆言‘亨’。大壮,阳自内而达于外,‘亨’不待言,独云‘利贞’。天地之道,浸大以渐而壮,是之谓‘正’。礼者,贞之矩也。”辅嗣云:“世未有‘违谦越礼’,能全其壮者。”故曰“大壮,则止也”。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意》曰:“两呼‘大’者,正名定义,责成爱惜,言外俱见。四阴、四阳之卦,不言‘长’。《观》曰‘大’,而《大壮》曰’正’,一贵‘用四’之道也。”《宜》曰:“‘壮’,以气言;‘正’,以理言。‘大’,自无不正。君子‘正’,所以成其‘大’,故又以‘正大’合言。‘雷在地中’,生机初动,故曰‘见心’,而扬其辞。‘雷在天上’,则生物之心尽露,故曰‘见情’,而决其词。‘万物之情’,终以‘天地之情’正之。”潜老夫曰:“不‘正’,即非‘大’,便与天地隔绝。六十四卦中,独《大壮》专得《乾》之‘利贞’,无余词焉。此明‘天地之情’,以‘正’《咸》《恒》进退之‘情’。”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宜》曰:“天,无上下;以人所不睹闻处,为上。礼者,天所秩,而用于人。乾在下,而雷行在上,‘履’象。处高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远;故君子置身高地,步天路以为行。”横渠曰:“‘克己复礼’,《壮》孰甚焉?”《野同录》曰:“‘礼本于大一,而分为天地’者,即‘本天殽地,列事协艺’者也。故《履》,‘辨’其‘志’;此,著其‘礼’。礼以制情,即以用情。‘节文’适安[38],而‘微’‘显’交泯矣。诸子言心,亦入玄微。而标天地‘正大之情’,以人伦履礼为教,则惟圣人正大无漏。它氏,反以‘无漏’,成‘偏畸’矣。颜闻‘由己’,而必‘请其目’。圣学贵‘博学详说之约’,不‘以灭为约’,不‘以荒为约’也。”《正》曰:“夹钟者,日月所由中也。夹与应,应;应与林,应[39]。故林《遁》,而夹《壮》。三钟者,阴阳所为条达,反根而致末也。圣人因以制礼乐。”潜老夫曰:“三十六宫,分为三周[40],卦中四《大》,于首周,著《大有》;于中周,著大畜、大过、大壮。故《大有》予以‘元亨’,而《大壮》予以‘利贞’。”

初九,壮于趾(古,作“止”),征凶;有孚。变巽,为《恒》。

《宜》曰:“卦,肖《兑》,为‘羊’。羊喜触斗,‘壮’象。初,为羊趾。”《遡》曰:“此卦,事权在四。初之‘有孚’,教之‘孚’四,待时也。”《意》曰:“全刚之初,‘刚克’‘践迹’,硁硁步趋。而未有‘博文约礼’之学问,以遁于咸恒之世,则虽‘忠信’一往,其孚亦穷。”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心易》曰:“君子以诚感人,不徒‘以趾取信’也。况‘趾高’乎?固知东汉处士,宋大学生,圣人戒之矣。近日之‘奋挺上坐贩闻道者’,信步之‘孚’,‘穷’何如耶?”

九二,贞吉。变离,为《丰》。积,《小过》。

《宜》曰:“《大壮》过刚,而二、四以柔济,故皆‘贞吉’。九二,‘贞’其刚于己;俟其动于四,正大之道,蔼然可见。”《意》曰:“合二‘克’者[41],‘时中’之‘平康’也。”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筌》曰:“‘九二贞吉’者,三。此,言‘以中’;《解》,言‘得中道’;《未济》,言‘中以行正’;意实相类,但各叶耳。”《正》曰:“《上经》,‘贞吉’,十三;《下经》,‘贞吉’,十二;而《大壮》为之‘中主’,上下‘贞吉’之所取‘中’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羸”,王肃,作“缧”;郑、虞,作“纍”;蜀才,作“累”;张,作“虆”)。变兑,为《归妹》。积变,《豫》。

《宜》曰:“三四,变《兑》;五,互《兑》;上,全《兑》;皆曰‘羊’。壮,为‘羝’。阳在前,为‘藩’。阴在上,为‘角’。角出藩前,见兑‘折’,为‘羸’,缠纍也。上,阴虚,亦系‘藩’者,由震体变离。震,‘竹苇’;而离,‘目’。织‘竹苇’成‘目’,则‘藩’也。‘大者壮’,属君子。小人因乘,而用之。九四,为‘藩’,一防阴之伤阳,一闲阳使不轻进。三,‘触’而往,其罔视‘小人’,亦甚已。”《揆》曰:“‘罔’者,冥行,不明‘事几’也。”《意》曰:“势不可用,一用,则反施倒置;而败,反在君子矣。小人如‘羝’,计在必‘触’,而怒及于‘藩’。君子恃其‘不中之贞’,则蜀、洛,且自相触。‘可欺不可罔’者[42],今必至‘用罔’以为‘壮’矣。反令‘无惮’之旁观,笑为‘蜗角’;而尽坏礼法,以快其纵横,岂不哀哉?”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子瞻曰:“阳壮,则轻敌;阴穷,则深计。小人,以是为‘壮’;而君子,以是为‘罔已’也。”文介曰:“骄阳矜气,敛之若无,故曰‘罔也’。是《大壮》,克治全力。”《潜草》曰:“真小人,必诋君子为伪,必炼‘斗狠之锋’。夷、跖并扫,而君子遂无法以处之。夫心学、名教,不分精粗,礼义悦心,即消客气。‘荒’既以‘包’,而养好其辨。故于泰、否、遁、壮,皆辨‘君子’‘小人’。《遁》四、《壮》三,以‘上下之际’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一,作“辐”)。变坤,为《泰》。积变,《坤》。坤宫,世。

《集》曰:“四,乘乾,为震主;居柔,不用壮。故与阴遇,而时动无阻,为‘藩自决’‘角不羸’之象。《坤》为‘大舆’,指五。輹车,下辅轴木。四,震于‘舆’下大涂。兑,‘决’也。”《遡》曰:“大壮,三、四为‘輹’。輹,在轮舆中,故‘壮’;大畜,初、上为‘輹’。輹,在轮舆外,故‘脱’。乾‘轮’、坤‘舆’,以二画之约象,言之。他爻言‘壮’,不言‘大’;此独言之,成卦主也。”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一一》曰:“前遇阴虚,无所阻格,故宜‘上往’。此动,固礼也。四,不为‘触’;则五,不为‘藩’。四戴五,五容四;斯,为‘善处壮’。”

六五,丧羊于易(《举正》,作“丧牛”。陆绩,作“场”。郑,为“佼易”),无悔。变兑,为《夬》。积,《萃》。

郝《解》曰:“时在阴,则阳自失,不待‘藩’也;时在阳,则阴自消,不待‘触’也。得中,自‘无悔’矣。五,不用上六‘设藩用罔’之计,应二、乘四,惟平易以俟之,而刚柔自交。五,失其兑,有‘丧羊’之象。盖谓:‘因时顺礼,我无违则,人自不争也。’在圣人,如尧、舜、禹相禅。若三上,如范雎之倾穰侯。”淇澳曰:“君子早图,‘丧’其‘元益’之强阳于‘易’[43]。故能收‘有用之易’,于举世难为之地,是贞也。”潜老夫曰:“当六爻中,亦可作一人、一事历之,不必拘‘四阳,为君子;二阴,为小人也。’汉高谢羽鸿门,昭烈闻雷失箸,非‘丧羊于易’乎?”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玄子曰:“五,在四阳之前,必为阳所胜。故称‘位不当’,非谓‘六居五’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44],贞艰则吉。变离,为《大有》。

朱子曰:“毕竟有可进之理,必‘艰乃吉’耳。”《筌》云:“凡人处事,以为易,则‘不详’。知其详,无不‘详审’者,故曰‘艰则吉’。”子瞻曰:“未有‘羊羸角,而藩不坏者’。”淇澳曰:“人情巧于趋避,久矣。‘羝羊’之‘触’,亦宁武之‘愚’也。‘三过不入’,‘四载’是‘乘’[45],何非‘圣人之壮’乎?”《正》曰:“进一人,而使之不可退;退一人,而使之不可进。壮中、藩外,自谓‘不疑’,而‘不详’者,比比矣。”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宗一》曰:“人,能于两‘不能’处,一愤竭之,自有能出处矣。‘艰’,乃所以‘详’之。”

《时论》曰:卦中有四《大》,“祐”于《有》,“庆”于《畜》,“桡”于《过》,而“罔”于《壮》。显仁会壮,何过乎?而诫之曰“利贞”。三,居“惕”位,尤严“君子”“小人”之辨,断之曰“君子罔也”。《诗》云:“人之降罔,维其优矣。”[46]“君子罔”,则其余,皆优于“罔”。人“用罔”以“触”我,我则有“趾”、有“角”,有“进”、有“退”,相驰于愤骄之途。我“用罔”以触“人”,则有“征”、有“羸”,有“丧”、有“难”,有“厉”、有“悔”、有“决”。而“藩”与“舆”,则君子、小人所共用,惟“贞正”者得之。“贞”而不奸,“正”而不颇,惟“守礼”者得之。壮于气者,“大罔”也;壮于礼者,“大壮”者也。《意》曰:“礼者,卫道之藩,居身之舆也。‘不吐’‘不茹’,刚柔互用,则‘辙环’矣。”“壮时,戒斗。”“三十,壮;四十,强仕。”[47]先伏于三阳时,及《泰》而《壮》,气不无过。“小人勇盗,君子勇乱”,斯其候也。人无不斗,而斗必不可用也;好斗于内,而斗必不能往也。斗智之壮于斗力也,千百。君子曰:“斗智者,罔念之狂;标宗以相斗者,非“克念”之圣也。”《书》云:“不迪则罔。”“罔”,非礼也。“吾无隐乎!”[48]履,履即礼矣。惟《否》为“人禽之关”,故曰“匪人”。匪于《否》前,则“孚于豕”,“执于牛”;匪于《否》后,则“设于神”,“贯于鱼”,“战于龙”,以“无往而不用壮也”者。阳道则不然,“来”于《复》,养微也;“感”于《临》,“思保”也;“际”于《泰》,“平陂”也,似“无往而足用吾之壮”者。遁、壮所之,俱地火风泽也。《遁》多“吉”,《壮》多“凶”者,彼止,而此动也。嗟乎!三“藩”对树,两“角”互牾。虽其间“君子得舆”,“亡羊再易”,而“舆輹”居中,“舆趾”在下,举高心荡,交浅求深,将不胜为咎乎?抑“舍车徒”乎?初壮用风,不可以履《恒》也。其用火乎?内火“吉”,而外火“艰”也。二,居中,可以履《丰》。上,居“不祥”之地;两“不能”而“艰吉”,可以履《有》也。其用泽乎?内泽凶;而外泽平也。“角”既“羸”,不可以履《归》;“易”既“丧”,乃可以履《夬》也。其惟四乎?天一初动,而变泰焉。“礼卑法地”,往尚坤“舆”,君子所履,小人所必褫也。内揆,两“用”;外审,两“能”。爻,戒壮;《象》,善壮。壮,用“天上”;雷,乃“天行”。“一阳《复》”者,“一善服膺”[49]。“四阳《壮》”者,“四勿”时矣[50]。“复礼”之《大壮》也,如是。

智曰:“遁与大畜,叠转;大壮与无妄,叠转。即‘多识’,是‘一贯’;即‘偕行’,是‘勿药’。故知礼者,以‘不睹闻’履‘睹闻’,而以‘万世之睹闻’履‘一室之不睹不闻’者也。‘无所不可’,而必与生民同德,共复共由之路。心、迹,互治;即已‘心迹双泯’矣。岂玄士之以‘不睹不闻’逃乎?大成之‘畜异端外道’也,大人之‘畜一才一能’也。虽曰‘臣妾’,以礼畜之;听其专精,而礼能食之,则无所施其狂駴矣。奖其才能,而礼能利之,则彼已归吾范围矣。‘履礼’者,‘对时’[51]‘日新’[52],以‘畜’其‘无妄’,为‘大壮’也。恃‘无妄’而行,曰‘何礼之有’?非‘用壮之眚’乎?是故心迹之间,离而合之,《晋》以‘自昭’,然后许称‘龙遁’耳。故圣人表之曰‘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此面南八卦之首,不言‘万物’者,表‘天地之情’,节‘万物之情’也。”

潜老夫曰:“《易遡》‘以分治乱’。《象正》‘以分仁智。’吾谓:‘晋、夷,一对,为“明”“晦”交泰之学。明此学,而治乱皆不变矣。’本《大壮》之‘礼’,而‘旋高履卑’者,知‘穷上反下’之几也。‘晋摧’[53]‘不食’,此‘独行’之义,所宜时时策人也。不‘明晦’之‘晋角’[54],此‘无天无地’之刚折,不宜告人者也。‘明’贯‘顺’中,则‘志’也、‘意’也、‘福’也、‘则’也,皆‘不息’矣。”智曰:“‘《晋》,昼’,则《明夷》为‘夜’。人因地而有昼夜也,天岂有昼夜乎?君子之用明、用晦也,‘养日于夜之道’也。用明晦,而总归一明,藏于天地之道也。于自言‘昭’,于众言‘晦’,故众人不知耳。遁,所以‘晦’咸、恒之‘情’,乃所以‘明’乾、坤之‘性’。礼,所以‘明’《大壮》之《无妄》,即所以‘晦’《大壮》于《大畜》,有明此者乎?天下一家,而‘异即是同’矣。”

火地晋

晋,古作“”。王明斋曰:“子生,日益不同。故从‘二子日长’会意。”按:“《说文》作‘,日出万物进’。徐锴曰:‘臸,到也。’隶作‘晉’,以‘进’同声义。进隽省,正齿音也。日以二至,而用明之度,地上见矣。二陆,二至也;昼夜、卯酉之明晦,亦二至也。一进于二,即尽于二。虚立进退之故,可以自明矣。”

晋(本作“”,孟喜作“齐”,用修曰:“跻,亦进也。”《举正》此下有“享”字):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宜》曰:“坤,臣道;日,君象。坤瞻离日,日照坤土,有‘诸侯朝享、天子礼接’之象。”《遡》曰:“‘康侯’,即《周礼》之‘宁侯’‘张侯’。《大射》,祝曰:‘毋或如不宁侯,则抗而射汝。’”《书》曰:“‘康功’,即‘民功’也。《屯》《豫》之‘侯’,取震。《晋》取坤,坤‘有土’‘有民’也。‘锡’,如‘纳锡大龟’‘禹锡玄圭’之‘锡’。《觐礼》:‘奉束帛匹马,九马随之。’离‘马’、坤‘众’,‘蕃庶’象。离,‘日’;‘晋’,尽也。艮‘手’,‘相接’也。‘方觐,延升,一也;觐毕,致享,升致命,二也;享毕,见劳,升成拜,三也。’[55]《大行人》‘三飨、三问、三劳’,皆‘王接诸侯’也。离数,三。坤爻,皆所‘礼接’,亦‘三接’也。”《意》曰:“‘强仕’壮进,礼著朝端。《乾》宫之‘游《晋》、归《有》’[56],天用于地,是人道之极盛乎?然内卦,不免‘摧、愁’。而上、四,在君旁,非贪即擅,安得不讲‘用晦之明’,以成善《遁》之《壮》?”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黄《疏》曰:“离,在乾上下,曰‘火’。离,在坤上下,曰‘明’。火者,日之气;明者,日之光。《乾》称‘首出’,《豫》称‘雷出’,《震》称‘帝出’,《晋》称‘明出’。‘出’者,‘立乎万物之先’者也。”《宜》曰:“日,明于昼,晦于夜。以地上之见者,言之。日,何尝‘有昼夜’乎?人道贵用,‘顺丽’贵‘大’。惟言‘昼统夜’而已矣。”《订》曰:“‘柔进’,指六五。晋、睽、鼎,皆然。《离》所以离者,柔也,‘南面’而听取之。”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一集》曰:“人立地上,以用天。天之大寤,在夏。《后天》,乾用离,即‘明出’,以藏其‘无出无入’者。下学而上达,秉教而经世,此‘人生日用表法也’。莫‘睹闻’于‘不睹不闻’,‘自昭’其本明者。当《晋》之时,君子岂以声华浮荣耶?”龙溪曰:“慊,曰‘自慊’;复,曰‘自复’;明,曰‘自明’;皆非‘有待于外’也。‘良知’,即‘明德’。‘致良知’,‘昭德’之学也。”《正》曰:“《诗》《书》所论,‘明德’备矣。以帝尧之‘明德’,而犹难于知人。‘三接’‘康侯’,何鉴而凭之?曰:‘我自昭明也。’《诗》曰:‘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故己德不明,则视天下皆无贤人矣。”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变震,为《噬嗑》。

玄同曰:“《晋》初,即《巽》;巽陨,故‘摧’。摧,即《离》;离恤,故‘愁’。三即《兑》,兑悦故‘允’。‘摧’‘愁’,俱觐时‘寅畏’,意‘罔孚’者。初,于五为间爻。‘裕’,宽也,即《丰》‘旬日’义。《集》曰:四互坎、艮,以生《蹇》。虽初正应,而为之忧,故有此象。初当始进,其顺未孚;宽裕以需,自可‘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集》曰:“‘独行正’者,不求通于权门也。‘裕无咎’者,在下未受其礼命也。优游由己,岂世途之可摧耶?”郝《解》曰:“孔子、阳货,是已。”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变坎,为《未济》。积,《睽》。

二,指五为“王母”。《遡》曰:“承《剥》五来,‘以宫人宠’,‘王后’也。《剥》变《晋》,而五位之阴不变;前卦之‘王后’,遂为后卦之‘王母’矣。坤,为土。胙土之君,为‘侯’。初、二、三,俱受福之‘康侯’。而二应五,故于二言‘受福’。温公于宣仁后,足以当此。窦章于窦太后时,亦善‘愁’者乎?”《正》曰:“君子之受宠命,如避之而不获也,此‘愁如’之‘福’也。”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一一》曰:“‘独行’,而‘未受命’,是‘自昭’也。‘中正’,而‘受介福’,是‘自昭’也。”

六三众允,悔亡。变艮,为《旅》。积,《有》。

《一一》曰:“‘坤,为众’。而德信众,‘允’象。初、二‘贞’,‘反之身’也。三,‘众允’,‘征之民’也。”郝《解》曰:“玩象,‘康侯’,似为九四表者;故云‘摧如愁如’。‘伐邑’,皆以四之故。六五,文能附众,明能知人。故烛‘鼠窃之奸’,集‘康侯之众’,以对贼臣。六三,以方伯率诸侯、勤王,‘众允’受命,与上‘伐邑’,‘鼫鼠’伏辜。所以有‘蕃庶’之‘锡’,‘勤王’之‘功’也。”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一一》曰:“不昵四,而从四。‘上’,丽‘大明’之君,是‘众志所同’。矢‘上行之志’,则众信矣。位虽不中正,而处顺极晋丽,是亦‘自昭’也。”

九四,晋如鼠(子夏,作“硕鼠”),贞厉。变艮,为《剥》。积变,《大畜》。乾宫游。世。

《集》曰:“坎,‘隐’;艮,‘鼠’;互为《蹇》‘难’,以阻其晋,己贪而妒人,故有此象。《诗》所讥也。玄子非之,亦非也。”智按:“《说文》误以‘鼫鼠为五技,而穷’。故张揖、崔豹,遂曰‘蝼枯,一名硕鼠’。邢疏亦谓,蔡邕合之。而后人遂误‘以鼯、鼫,为一物’矣。《尔雅》‘鼫为鼠属’。于《鸟篇》则曰‘鼯鼠夷由’。则‘非一物’,明甚。陆玑曰:‘河东大鼠,人立。’或曰:‘雀鼠,即拱鼠也。’鼯,曰‘飞生鼺’。此取象贪,直谓‘大鼠’,可也。”《正》曰:“莒仆杀纪公以宝来奔,宣公欲与之邑,季文子流之是也。”

《象》曰:“鼠贞厉”,位不当也。

《一一》曰:“人,为贪根。不在富贵之位,犹为王法乡党,所明防也。能自‘摧愁’,则地上之实学,足‘顺丽’矣。太仓‘鼠叹’[57],便伏‘上蔡黄犬’之悲[58]。时位相凑,贪心益长。况乎‘冤贤钳世、巧据捷收’之学术,‘小廉曲谨’,笑为理障;圆通受用,饰其鄙夫,以夸见地者乎?此时,未必至此也。圣人防之曰:‘不待终来众伐,厉可知矣。’倘使‘饮河适腹’,何伤于‘贞’?是‘不当’,以畜贵之,‘位’陷之也。初之‘摧’,其傅嘏之疏何、邓乎?二之‘愁’,德宗令泌避元载乎?咸、恒、遁、壮,所戒者,贪。世值‘顺明’,贪宠尤甚;口‘昭明德’,自便其私。恃有‘失得勿恤’之君,善包容处置之耳。”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孟、马、郑、虞、王,皆作“失德”);往吉,无不利。变乾,为《否》。积,《小畜》。

《遡》曰:“‘失’‘得’,皆离象。丽,则‘得’;不两丽,则‘失’。《旅》五‘一矢亡’,即‘不两得’之意。”仲虎曰:“用其明,于‘记功谋利之私’;则明,反为累矣。故‘失得勿恤’,明道也。”《绎》曰:“《比》‘显’,而‘失禽不诫’;《晋》‘亡’,而‘失得勿恤’;所以‘往有庆’也。”郝《解》曰:“高明柔中,何‘悔’之有?四,虽攘下窃上,勿忧其失,众志不允,亦终得也。由此而往,以明‘伐罪’,则‘鼫鼠’伏辜;以明‘赏功’,则‘康侯’承宠矣。”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集》曰:“大明之世,君以‘徽柔’藏明。虚中两丽,善用薪火,与众明之;故因天下之名利,即消天下之名利。清者,加进于礼乐,而忘其‘廉隅’;浊者,自进其才能,而化其‘鄙悖’。‘勿恤’者,慈母之保赤子也。而为‘众父’[59],父之道,寓之矣。”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变震,为《豫》。

孔仲达曰:“西南隅,为‘角’,日经此而昃。程《传》曰‘伐邑’,内自治也。”《意》曰:“坤方,自然有‘角’;而‘勿恤’,则圆之矣。”《宜》曰:“上,诸侯有功,进为方伯。而专征伐者,渎,则凶、厉;不渎,则‘无咎’;‘先文德,而后武功’之义。”郝《解》曰:“牝牛之上,有‘角’象。东方之宿,亦曰‘角’。《天问》曰‘角宿未旦,曜灵安藏’,是也。离,‘甲胄’,故‘用伐’。‘鼯鼠’,有罪当问。与五同体,是为‘私邑’。四在地上,有‘邑象。动兵邦内,故‘厉’;君正、臣罪,故‘吉,无咎’。虽得正,而不能化贪,故为明世之‘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集》曰:“五虽明,而锡恩有余,运感不足;诸侯宾服,而君侧有不掉,是‘未光’也。《晋》贵乎明,苟知‘位不当’与‘道未光’,即知所以‘自昭’;非必以‘伐邑’之厉,为非‘庆’也。反,而为《明夷》。且有征诛,宁与‘明德’有二哉?”淇澳曰:“‘维用伐邑’,纯臣之道,‘堕三都’也。曰‘道未光’,未行于天下也。”郝《解》曰:“或疑‘大明之世,不宜四为贪权’。然爻以一刚梗纯坤,当五位之前;互坎‘险’、艮‘径’,亏明顺之体,其象昭然。”或曰:“上,刚居外而‘伐’之。然‘道未光’,非指‘互《坎》坏离’者,而谁欤?”智曰:“《易》‘无典要’,不可‘执一’;‘与民同患’,故‘尽情伪’。咸、恒、遁、壮之人情,正叹此一贪根。而鄙夫据‘非据之位’,但护大同之皮,昧治教之实。周旋卦名,不达反因,则后世之‘乡愿’与‘无忌惮’,合而为一;尽世,皆狼鼠矣。‘失得勿恤’,君道也,即本体也。然不碍有‘摧愁’‘上行’‘伐邑’之事,正所以‘自昭’也。”

《时论》曰:火归天,水归地者也。《上经》五卦,为水天《需》,先天所起也。下经五卦,为火地《晋》,后天所继也。故坤游需,乾游晋[60],伏对轮也。火天《大有》,火地《晋》,归转轮也。火地《晋》,地火《明夷》,旋转轮也。凡测圆必三轮,候气必三际;平约表景,在乎二至。三明于两,止有昼夜,而已。夜用于昼,昼以日明,故《晋》表“明出地上”“昼日三接”之象。《离》曰“继明”,《乾》曰“大明”;乾、离,同位也。《乾》曰“大明”,《晋》亦曰“大明”,天地同继此日也。日之明,无昼夜;而因地上见之,有出入也;是“大明”,乃“通昼夜”者也。帝王法之,用在地上。变从《观》来,“贞观”在上,千百君侯化焉。上行进《离》,“南面”相见,嘉礼恩锡,交接尊亲。文王此系,写“被格”之图乎?[61]君子曰:“《晋》之“君”如昼,则亲贤宝善,“三飨三劳”“朝觐会同,以颁毛马之典”。《晋》之“臣”如昼,则不遑日昃,同类共升,勿负“首鼠”之讥。”“自昭明德”,非待于外,岂“借晖窃照”者乎?然依“末光”者,不乏矣。人亦自有静躁之怀,廉贪之趣,忧喜殊遇,福德异致,众寡各别,总在乎“明主覆容,失得同观”,可也。《意》曰:“大有与晋,皆‘刚而用柔’之主,威信天下而‘公用享’,厚容天下而‘康侯用锡’,得天地文明者也。”五之“休否”,明于危安,锡众类矣。初,“趾不行”;二,“轮尚曳”,而内裕忧勤,皆以“摧愁”在明。世之宥,初命“未受”,犹之二“受福”也。独行于下者,自忘其苦;中道表众者,“福介于兹”。尼山,不让于“在兹”;涂山,不忘于“择兹”。生黄道之地,伏文明之田,吾受宾饯之福,中正而敬时矣。如保之诚,故言“坤母”,明亲之表也。三,敬其时,“主伯亚旅”,以趍平秩。“罔孚”者,信矣;“摧愁”者,行矣,与众同志者也。四“剥肤”,上“冥豫”,非不明也。彼恃一得之明,而谓“鼠窃角触,为无妨”者也。“自处若秽”者,败箴;“矜高不下”者,蔽党。不“自昭”而耀人,安得不至“掺戈入邑、覆陨景运”耶?伤哉。殆天所以炼君子夫。

智曰:“天地主日,五行尊火。火象,惟离与晋,称之曰‘明’。而《杂卦》曰‘《晋》,昼也’,贵人道之用也。礼,以辨为养;君,以照为临。‘康侯’‘三接’,履于朝端矣。‘自昭’者,《礼运》之‘顺’,实也。‘行’正于‘独’,‘福’受于‘中’,‘志’允于‘众’,皆朝端之‘优优’,风天下之‘屋漏’也,‘失得勿恤’矣。虽有贪逞,其能掩‘众辨’乎?‘众辨’而‘莅众’,可以‘用晦’矣。《方图》之大有、晋,互相南北,此二陆之日表也。‘日夕’之惕[62],惟《离》继之。故必观《明夷》,始信‘《易图》《洪范》,为君子通昼夜、自昭之学。’”

地火明夷

《全》曰:“夷,本字,从,谓‘人力治土则平也’。”《说文》:“从大弓。”邝氏以为“弛”字,从也、从弓。弛、迤,通声。迟,双用。古呼“圆庳”为“鸱夷”,即“迟”也。因有平夷、芟夷、诛夷诸义。浅喉为支微,皆“来”之余声。卦取《晋》反;而夷,伤其明耳。

明夷:利艰贞。

《野同录》曰:“‘进必有伤’,故知‘明必用晦,昼必以夜养之’,此‘生克互用’之旨也。仁人君子,伤尽天地之心;正志平行,反能‘伤物而物不伤’焉。‘生于忧患’,惟‘利艰贞’。《咸》《恒》‘进’‘退’[63],贞于‘明晦之一’而已。”《宜》曰:“离游变四[64]。土既掩日,水下灭火,明所以伤也。火旺于南;坤中而司西南以接之,即以囚之,有‘受伤’之义。《彖》多言‘利贞’。贞在艰内,《明夷》‘利艰贞’,特书也。”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郑、荀、向,作“似之”)。

《野同》曰:“古人为善世,而教人正志,必引故实以征之。《系词》引‘伏羲’‘黄帝’‘尧舜’,《明夷》引‘文’‘箕’,《革》引‘汤武’,惊心‘中古’,故危其词焉。其实,卦卦爻爻,皆天道,皆可人事征之也。《下经》三对,伤之矣[65]。‘明’受其‘夷’,道不可以直用。仁者藏其心,知者藏其则,故《传》以事当之。初,‘见几’,是伯夷、太公也。二,离主承坤,文王也。三,明极当暗交,与上敌,武王也。四,居暗下,乘明之际,应初、比三,归周之微子也。五,居坤中,承暗主,箕子之‘艰贞’也。上,纣也。时贵‘艰贞’,以身传道,故不及比干。圣人能保身;而保身,非圣人事。中五‘艰贞’,归箕子者,箕更难于文也。文因衍《易》,箕因传《范》,圣人患难,自系‘斯文’之会,有天意焉。”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众,用晦而明。

《正》曰:“日行‘艰贞’,在于宵夜;岁行‘艰贞’,在于秋冬。君子祸不改素,厄不变志。日夕考德,火灭乃敬;虽有宵夜,不废学问;曰:‘是出入昧旸者,日月之序’云耳。”智曰:“以殷周之事指之,亦一端也。请以文、箕、周、孔之学指之。初,则砺志集义,愤竭忘食,不顾‘主人’之言者。二,则‘拯马’‘顺则’,欲用而伤心者。三,则大得‘游南用北’之权,而不以迅疾自矜者也。四,则‘出门庭’,而变通者。两言‘左’,左藏右,用屈即是伸也。五,则建《范》,以用‘变易不息’之明。上,则不落明晦矣。然终以建《范》,为‘用中’之极则。而太上单言‘不落’者,反执一而失则矣。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千圣不然。君子曰:‘非斯人,而谁与?会天下以为己,慎独即莅众也。’乾离飞伏,全入于坤坎,天在地中,可立、可权。非‘用晦之明’,岂能极‘明明之用’耶?”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变艮,为《谦》。

《一》曰:“五爻,皆著‘明夷’,惟上不言。庄叔,筮叔孙穆子之生,遇此爻。楚丘曰:‘日之《谦》,当鸟[66]。日动,曰‘行’[67]。当三在旦,曰‘三日不食’。火焚山,山败。败言,为谗。’”实按:“离,为‘鸟’。《晋》反,而《夷》矣。‘角高’者,‘翼垂’矣。卑远之臣,义无可留,以不苟去者自为,而以悻悻穷日。‘三日不食’者,遗主人以口实,主人之过分矣。古人‘去国不洁其名’,往往若此。明乎远遁,不由‘轨路’,故状之曰‘于飞’。惊弦堕地,故状之曰‘垂翼’。震‘涂’,艮‘径’,‘行’象。‘三日’,离象。坎,为‘食’。变艮,反兑,‘不食’‘有言’象。‘主人’,指上。郝云:‘往,则依二。二,为离主。”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一一》曰:“‘乱邦不居’,岂食其食?”《于忽操》曰:“吾于饥而后噫。”[68]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子夏,作“睇于左股”。京,作“眱”。马、王,作“左般”。姚,作“右槃”),用拯马壮,吉(《说文》、子夏,“拯”作“抍”)。变乾,为《泰》。积变,《升》。

《宜》曰:“《咸》以三为‘股’,取巽、取序。此以坎为‘股’。股,即也。左位阴,二、四同。坎马,曰‘壮’;非老非少,则壮矣。二外臣,曰‘左股’;内四臣,曰‘左腹’。夷股,犹浅,故‘用拯’救。羑里‘夷左股’也,用泰颠、闳夭‘拯马’也;‘得专征伐’[69],而‘吉’矣。初,易飘然。二,在势中,义难可去,天下事尚有可为。‘闻鸡起舞,鼓楫中流’,亦其类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意》曰:“随‘顺’,常易失则。‘顺以则’,是‘用晦’之可法者也。《诗》,歌文曰‘顺帝之则。’”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变震,为《复》。积,《师》。

《宜》曰:“三,《离》成;而位,牧伯。以明治暗,曰‘南’。坐坎‘田’,而肖《师》‘征’,曰‘狩’。‘大首’,指坤所伏之乾;喻‘君侧之奸,不可以不除者也’。如汤伐韦、顾,文灭崇、密,皆是,不独指武王。‘不疾’,则从容中节,无‘齿马’‘投鼠’之嫌矣。武,以‘不疾’,为‘贞’;箕,以‘利艰’,为‘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订》曰:“‘除暴救民’,时‘乃大得’。《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初,曰‘义’;二,曰‘则’;三,曰‘志’;皆以一字明之。”《意》曰:“汤武之志,但可言‘得’;文箕之志,始可言‘正’。‘得’者,即犯‘不可疾’之‘贞’;‘正’者,乃存‘不可息’之‘明’。”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变震,为《丰》。积,《解》。

《宜》曰:“变巽入坤,为‘腹’。四,心位。‘门庭’,坤‘户’象。反艮,为‘出’象。《坎》游,持世也。初,异姓之臣也。四,在‘门庭’内;故不曰‘行’,曰‘出’。”玄同曰:“四曰‘获心’,心必如是而后尽。能入‘左腹’,所以能‘出门庭’。《医书》,心在左腹,谓‘左为血也’。”《一》曰:“离居,坤左。气右,故‘入’象。”《正》曰:“四,为《明夷》之《丰》。日月之光,未有食者,或‘蔀’之,而忧生焉。日之‘不食于月’,犹明之‘不伤于地’也。月退,而入日之‘左腹’;则日出,而明于月之右庭。日进,而入地之‘左腹’;则地退,而日出于东方矣。故明而不伤,《明夷》之心也;‘用晦而明’,《明夷》之意也。《丰》‘蔀’之宜‘中’,《明夷》之宜‘出’,君子所以‘敬慎而不惧’也。”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玄子曰:“孔不以‘去’贬仁,仁之权也。‘孔子去鲁’,以为‘燔肉’,以为‘女乐’,皆未入其腹也。盖自成之‘不堕’,而夫子之‘去志’,决矣。称‘彼妇’者,以是覆桓子;‘义不可绝’,不必闻于邻也。于是十四年不反,复以康子归,归亦不仕矣。后世,若申公之去,亦所以全楚元王也。”《一一》曰:“舜之‘陶、渔’,季札之游;皆以‘出门庭’,为‘左腹’者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蜀才,作“其子”。“其”,即“箕”。赵宾,作“荄滋”),利贞。变坎,为《既济》。积,《困》。

《一》曰:“箕子,纣诸父。商礼,兄终弟及,箕子尝劝帝立微子,不听,竟立纣。及比干诛,微子去,天下望属一线,故纣忌极矣。坎‘狱’,‘心病’。为奴,‘佯狂’之象,卒以免祸。传《洪范》于周,‘内难正志’,以阳明用阴晦,而万世之学明矣。”《正》曰:“《易》有‘箕子’,何也?周公之学,盖多得之箕子也。”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浮山闻语》曰:“箕子,激而为比干,则《洪范》之学绝矣。‘皇极’,不‘建’;则‘太极’,亦浑仑误人。谁明道法以证《易》乎?古人云:‘死易,立孤难。’节烈,以成艰贞,易;而艰贞,以明天人之学,难。此二、五为中,文、箕所以当之也。穷上,而言‘明本不可息’。不明不晦,必至失则,而‘乾坤,或几乎息矣’。”

上六,不明晦(《举正》,作“至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变艮,为《贲》。

郝《解》曰:“坤极,为‘日没于地’之象。《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纣,以‘失则’而亡。此爻,为《夷》主也。”《宜》曰:“六二,受人之伤,以‘顺则’全明。上六,伤人之明者,以‘失则’入地。反《晋》,为《夷》,亦物理也。”曰:“以‘用晦而明’之至体言之,谓之‘不明不晦’,可也;谓之‘无天无地’,可也。然体在用中,必以‘出入当明’之则,就世间之象,相传‘不息之火’而已。”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订》曰:“文,‘顺则’,而兴;纣,‘失则’,而亡。”杨用修云:“文王《明夷》,则‘主’可知矣;仲尼《旅》人,则‘时’可知矣。关键曰:‘入地’,‘无明’也;‘登天’,无‘无明’也。”《野同录》曰:“‘则’者,范也。围,在范中矣。《老子》专取‘用晦’,以言‘黑啬’。而流至‘以苟且全身,为明哲’,则‘失则’矣。深推一‘不明不晦’之大身,而流至‘荒蔑伦物,以自受用’。圣人能无忧乎?《洪范》,五行,坎北;而五福、六极,在离南,为正用。巽‘五纪’,艮‘庶征’;以两天道,夹震‘八政’之人道于东。乾‘三德’,坤‘五事’;以两人道,夹兑‘稽疑’之天道于西。要之,以善化恶,因二贞一,与《易》证明。‘为人君止于仁,为人子止于孝’,此一切见成之则也。周孔之尊箕也,以《范》;考亭之有功周孔也,亦以《范》。故继《家人》,以‘言’‘行’范家;《睽》,以‘同’‘异’范事。”

《时论》曰:明之在天,本无夷时。而曰“《明夷》,诛也。”何耶?律中夷则,言“阳气退以平,而申贼万物也。”太阳,不能振美于辰,而为阴所申坚也。地居外,凡八皆“吉”;今居悔,而成夷[70]。火居外,凡八皆“亨”;今居贞,而反夷。总之,舍火取日,思《晋》伤明。日一北,而万物生,“晋”象也;日一南,而万物死,“夷”象也。离交天,为大有、同人;离交地,为晋、明夷。《同人》,朋友之亲;《明夷》,君臣之诛也。明体宜出,而掩之使入,则世伤其暗。“高敢不局,厚敢不蹐。”[71]初、二,当之。火性炎上,入而蔽之使下,则土伤其郁。“百川沸腾,山冢崒崩。”上、五,当之。雷与电,“合章”之气;雷与日,“来复”之候也。电光失曜,一阳式微,则伤及于雷。“震电不宁”[72]、“日微孔哀”[73]三、四,当之。文王“翼翼”然,曰“利艰贞”。周公,以五引“箕子”,而当时寓之。孔子赞文与箕,而兴亡寓之。臣子之艰,可尝显引;君父之变,间以寓言。夫上曷为乎?明夷,主也。上之《贲》,殷人尚“白”之运,终矣。三《复》,而“南狩”也。誓及于三,“孟津十有三载”,“不可疾也”。我周文明大器,固蕴结于晦时矣。内卦,文、武、十乱之事;外卦,商纣、微、箕之事。内,周者,“劳谦”之“有终”,“大来”之交志,“出入”之“无疾”也。外,殷者,《夷》主之《丰》“蔀”,“杀牛”之“禴祭”,“致饰”之“亨尽”也。“于飞垂翼”[74],则“飞廉”“恶来”[75];飞而“择肉”,而羑里之“服笯”也。“于行不食”,则“天弃汝,不有康食。”而周、召毕散,我亦“多瘠”也。“攸往有言”,释西伯矣。“左股”,“内文明”也;“用拯马壮”,“外柔顺”也。戡黎、遏密,岂“剪商”耶?“三分有二”,“马则壮”矣。“以服事殷”,天王圣明之则也。四,处《夷》之一间,可入,亦可出也。“祖伊”之“奔告”乎?“胶鬲”之“观兵”乎?“少师”之“咈耇”乎?未也。“拔壁焚衬”之是获乎?抑“抱祭器”之是获乎?“心意”果获,则“明不可息者”所获,同也。不见身世,则捐身、存身,其心同也。微、干,一去一死,何碍“亢”“跃”?而箕子独以《范》合文《图》,皆演文明于商之末世,以正万世之志。此其所以当“中五”乎?通《易》之变,能转天地矣。乾至明夷,三十六卦,暗符六六之数。故文王《彖》“艰贞”,周公举“箕子”,孔子并举之。前圣、后圣一心,“文不在兹”乎?嗟乎!知“天下”之“莫宗”,而晦于“韦编”,虽不逮“十三祀之访”;而万世为土,烈于朝矣。曾子固且以箕子比玄,而百原“皇极”,遂无访者。抱道,不遇知己,皆属《明夷》。不在祸乱也,徒死祸乱,亦曰“失志”。

智曰:“明夷与无妄,介于冬、春。此‘帝出’之关也,即‘忧惕’之场也,惟‘危’乃‘微’,而《无妄》‘日新’矣。《易》与《洪范》,并明于商周患难之中,非天地所以造中土之心学乎?《彖》曰‘文明’,《象》曰‘莅众’,知在患难,无所苟避;惟以斯世,‘自炼其生死’,而已。履曰:汨罗之《骚》,柴桑之《诗》,时乎《明夷》,而传于世。朱虚之经典,巨鹿之《琹歌》,时乎《明夷》,而不传于世。‘中伦中权’[76]‘无可不可’[77]‘较然不欺其志’[78],皆箕子也。贵知《易》《范》之所以然,而中其当然耳。汗牛充栋,愈益其非。不落一字,巧藏固陋,以语文明不息,远之又远。”

关子明曰:“明乎外者,物自‘睽’;明乎内者,‘家’自齐。孔子以‘外’‘内’言之,‘明晦之用’具矣。”《遡》曰:“中四爻,一阴一阳,为夫妇;下再阴再阳,为父母;上下,为家象。悔,则阴阳再见而相乘,乘则乖,故睽也。”《订》曰:“外,疏之也,故二女有二心;内,戚之也,故一家如一心。”潜老夫曰:“二对,俱有《离》。景元所云:‘坤统三女,坤主离用事者。’吾因曰:‘此《下经》首六之中二对[79],表四明之法也。’亨,则明溢于外;塞,则明藏于内。”智曰:“礼合外内,《杂卦》颠之,岂无谓乎?礼,辨异而详用合敬者也。同异者,言行之辨也。”

风火家人

戴侗以“家,从宀,从众。”閦,以众得音,盖古“族”字也。魏、王从之。《说文》“从豭省”,谬甚。伯琦曰:“家与牢,同意。牢,牛屋,而借作‘牢狱’。家,畜豕,而借作‘室家’也。”《急就章》:“家伏几也。”合考古篆,有“从豕、从犬、从身”者。古家、麻、归、鱼、模韵,读家为姑,即“吾”字之声义也。

家人:利女贞。

文中子曰:“明内,齐外,故取《家人》。”郝《解》曰:“‘伤外,反家。’[80]文王,释羑里,为西伯。‘敬止缉熙’,‘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化暨‘江汉’‘汝坟’,二《南》[81]作而周道兴。卦位东南,巽离亦其象也。孔子教伯鱼以二《南》。人道,‘齐’乎家,‘相见’乎国与天下矣。火以安薪,风以转教。‘知所自’,而言行妙其有矣。”《遡》曰:“‘毛里’天属[82],义无可解;‘妇姑’人合,易至‘勃溪’[83]。自昔城倾家索,恒基女德,姑姑妇妇,由我各正;巽上、离下之序也。”神曰:“木能生火,火能焚木;一家之人,互相生克。‘知和而和’[84],咎矣。”《意》曰:“人伦,以明别为风火,不贵暗沕;非可混沌其咸、恒,而高言‘用晦’也。六卦之后,详举家法,心迹互治,微显乃平,故以‘反身’为本。”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一一集》曰:“文王曰:‘利女贞’。孔子曰:‘男、女,正位乎内、外’。‘观厥刑于二女’,此唐虞‘危、微’之心法,而定天下之治法也。《序卦》断自‘天地’,故表‘天地之大义’。即未有天地前之所以然,‘有物’,恒‘有则’矣;‘中节’,恒‘中和’矣。父中父之节,子中子之节,夫妇中夫妇之节,即‘物则’也,‘一用于二’之道也。圣人早于《图》《书》之奇偶,定其分矣。朝廷‘义胜’,不期严而严,故言‘交泰下济’。家庭‘恩揜’,不期狎而狎,故曰‘有严君焉’。家道莫恶于忤,故贵‘巽’;男女莫恶于乱,故贵‘明’。既患无‘严君’,而尤患无‘严母’。芘子弟之恶,养家众之奸,父所不及察者,惟母严而后家无隐慝,故曰:‘家有严君,父母之谓。’至哉!圣训乎!”幼清云:“上九,居一卦之上位,象父母。阳,象‘父’,而亦象‘母’者。《仪礼·馈食》篇:‘妣配考同位,不别设位也。’”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邵子曰:“火自风。”风者,火气之所化。李西溪以为“橐籥之火”。《野同录》曰:“五行惟火无体。二土合水火,皆气也;气,皆风也。大地,皆风所鼓;人身,皆气所凝。而所以为气者,即所以为心者,故心如风。一切风教、风力,皆从人心转。圣人,‘知风之自’[85]。火必用薪而明,明其名分,而言行始安。故以家闲其人,人反其身,以‘有物’‘有恒’定‘言行’;而万世之夫妇,公视公听,巽入此命,即足转其‘无方、无定’之心,而闲天地之家矣。《圆图》,家人、渐、归妹、解,四峙;《方图》,恒、巽,并峙于中,故有此象。茶即当名为茶,饭即当名为饭,此‘言有物’之类也。父坐子立,男女有别,此‘行有恒’之类也。修武曰:‘道与德,为总名;而仁与义,为实用。’此‘物其言’,而淫诐无因入矣。《孝经》曰:‘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孝,则终身之言行,满于天下,皆孝道也。此‘恒其行’,而奇邪无因乱矣。”

初九,闲有家,悔亡。变艮,为《渐》。

《宜》曰:“初上皆刚,域中爻于内。初,防‘闲’;上,信畏,序则然也。‘闲’,在《大畜》体艮,《家人》变艮。艮,为‘门闲’,为‘门阈’。于文,门木为‘闲’。初,‘有家’者,‘有物’‘有恒’之妙有也。圣人教人‘有其当有’之家,即是‘无思无为’之寂感。何容赘言‘无’乎?”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程子曰:“‘闲之’于始,家人志意,未变动之前也;变而后治,则伤恩矣。”《诗》刺“敝笱”,特书“祝丘”,因变以闲万世之家,岂可少乎?《正》曰:“庄公娶齐,而丹楹刻桷,匠庆非之。哀姜且至,公命大夫宗妇觌,用币,宗展辞焉。庆、展,知所‘闲’矣。”

六二,无攸遂(《杨震传》,作“出遂”),在中馈,贞吉。变乾,为《小畜》。积,《巽》。

《宜》曰:“卦主,阴爻,故二‘吉’,四‘大吉’。‘无攸遂’者,妇顺也。凡进食于尊长,曰‘馈’。鼎,火烹饪于外,曰‘享帝’‘养贤’。家人,火烹饪于内,曰‘在中馈’。‘苹蘩’祭祀,则馈事之大者。二,‘中’象;坎,酒食,‘馈’象。《彖》‘利女贞’,惟六二之中正当之。《蒙》五变巽,事师之道;《渐》四体巽,事君之道;此应巽,事夫之道。”《象正》曰:“古者,公侯夫人,与于宾祭。《诗》曰:‘君妇莫莫,为豆孔庶,为宾为客。’又曰:‘诸宰君妇,废彻不驰。’故舍‘中馈’,无复‘遂事’也。周公之衰也,用舍予夺,皆谋于妇人。《十月》之《诗》,首述‘卿士司徒’,而终以‘艳妻煽方处’。是则,卿士而下,皆‘艳之方煽’者也。《瞻仰》之《诗》曰:‘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蚕织’之与‘中馈’,适相佐也。为君子不通《诗》义,必有女祸,盖谓是欤?”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离》,得《坤》之中,“顺”应《巽》之“制”。即饭食中,亦自有节制在。

九三,家人嗃嗃(荀爽作“确确”,刘瓛作“熇熇”),悔厉,吉;妇子嘻嘻(张揖作“嬉嬉”,陆绩作“喜喜”),终吝。变震,为《益》。积变,《涣》。巽宫。世。

《集》曰:“《说文》:‘嗃嗃,严酷貌。嘻嘻,太多之声。’《玉篇》:‘嘻嘻,和乐貌。’《韵会》以为:‘嘻笑,欪欪即嘻嘻,以喜为声。’玄子,取宋王回,谓‘重刚卦,无嘻笑理’,拘矣。《震》之初九重刚,亦以‘震来虩虩’‘笑言哑哑’为象。此爻变震,故亦酷、狎同举,即《彖》表‘严正’之义也。”子瞻曰:“以阳居阳,过于用刚,人见其悔且危也。而矫之以宽,则家败矣。故告之以‘终吉’,戒之以‘终吝’。”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一一》曰:“太严、太宽,两皆非中。然严,终‘未失’;而太宽,则‘失节’矣。特著‘家节’,以明‘持世恒物’之终。上九‘威如,终吉’,与此正应。”

六四,富家,大吉。变乾,为《同人》。积变,《讼》。(www.xing528.com)

《宜》曰:“四、五,阴阳之尊者。于家,为堂上;于国,为王后;然王后与臣庶之家,一也。巽‘入’,而阴啬,故有‘富’象。诸卦四爻,无吉于此者。‘庆衍螽斯’‘履绥樛木’,何加于‘顺’哉?‘牝晨家索’,非富,明矣。故曰‘善富家者,不宝珠玉。’四之富,非富而富也。父子、兄弟,各顺其位,而不相逾越,所谓:‘家之肥,即天下之肥也。’”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二之“贞吉”,曰“顺”;四之“大吉”,亦曰“顺”,妇道尽矣。《小畜》九五称“富”,《泰》六四、《谦》六五,称“不富”,以阴虚也。此能翕受阳之实,而又不以自有,顺归之阳者也。位,即《彖》“正位”之位。曰:“父主教化,母主货财。仪刑表率,父道也;收藏谨节,母道也。故五言‘假家’,四言‘富家’,父、母之道也。”

九五,王假有家假音格,勿恤,吉。变艮,为《贲》。积,《未》。

玄同曰:“萃,‘王家有庙’;此,‘王假有家’;知‘承祧裕后,神明合莫,王道之本也。’”《订》曰:“‘舜格于文祖’,公格于太庙。格、假互用,可证。初,‘闲有家’,家道之始;五,‘假有家’,家道之成。变艮,有‘各正其所’之象。正家而天下定,故不待忧恤而吉也。”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子瞻曰:“假,至也。王者,以天下为家。家人之家,近而相渎;故严推别远,以存‘相忘’之意。天下之家,远而易忘;故简易‘勿恤’,以通‘相爱’之情。此称其德,论天下之家焉。君臣,欲其如父子;父子,欲其如君臣也。”杨廷秀曰:“以文王为君,大姒为妃,王季为父,太妊为母,武王为子,邑姜为妇,其无‘交相爱’乎?无忧者,文王‘勿恤’也。《彖》言‘严’,此言‘爱’。严能生爱,礼中有和,此之谓‘家道正’。”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变坎,为《既济》。

《集》曰:“‘孚’,则人自为闲。初,‘齐其家’;而上,则‘家齐’矣。人信其家,如信其身。岂以无所事事,而遂弛其‘反身’之‘威如’哉?”《正》曰:“《既济》‘终乱’[86],患生于忽昵也。君子之敬其妻子婢仆,皆如其始至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子瞻曰:“上之所‘信’者,三也。两刚相临,是以终身不忘畏也。《传》曰:‘畏威如疾,民之上也。’故畏人者,人亦畏之;慢人者,人亦慢之;此之谓‘反身’。”仲虎曰:“‘嗃嗃’之严,‘有悔’,而吉;‘反身’之严,‘终吉’,无悔。”《野同录》曰:“‘反身’谓何?‘言有物,行有恒’之谓也。‘威如’谓何?‘不睹不闻’之谓也。‘身’中,亦有家焉;‘反’,则知之。人必不免于家,家必不免于身,身必不免于心。心不免于身、家,犹火之必不免于热,风之必不免于吹也。圣人著‘反身’‘齐家’之道,即‘以身家,泯身家’矣。彼矫枉已甚,以‘泡电’舍之[87],势先‘泡电’其帝王之家法,而终归于不堪,岂中道哉?别路激反,如《蛊》上者,犹当论其‘志’焉。”

《时论》曰:乾坤之家,长中女合,为家人、鼎;中少合,为睽、革;长少合,为过、孚。长能率中,非难率少;盖巽德胜于丽悦,而巽必用明也。明昼夜之道者,《家人》乃最亲切之昼夜也。观其位置,凛曰“严君”。“洁齐”“相见”,巳午合体,唱随嫡庶。盖天地之大义,截然有制者也。阴者,阳之助也。家人,贵女正,本于男正。内不出,外不入;可和,不可乱也;可交,不可渎也。天位外,地位内;日主昼,月主夜,家有天地焉,身有天地焉。初秉家督,而上师义方也。二“妇”,五“夫”也;三“兄”,“四”弟也。家,天地位矣;身,天地严矣。火生于木,而焚木;风出于火,而灭火。善用,则“交爱”而享利;不善用,则“交攻”而煽害。君子于言行严之。严夫议论惊四海,而妻子或“窥隙”也;事业掩大庭,而梦寐或“愧屋漏”也。《意》曰:“严君,非声色也。人各有家,岂有不知‘闲’者?”然闲于末,何若闲于初?闲于外,何若闲于“志”?闲于变,何若闲于“未变”乎?威于貌,何若威于孚?威于人,何若威于身乎?“鸡鸣栉笄”,雍肃之端;女归《渐》“吉”,闲始此矣。“大夫无遂事”,臣道也;“无攸遂”,妻道也;奉天养役,地道也。奉训长女,资其巽《畜》[88],以事所天。“酒食是议”,《内则》之“命”在焉。“闲”之、“威”之,多起于奥内嬉笑之细矣。“枭鸱厉阶”,“嘻嘻”始之。抱子“提命”,毋宁“嗃嗃”,为有益乎?“借耰”之色,势必“谇箕”;怨其分财,萧墙戎莽。三事即修,同人一志。“父母在,不私财”,所以顺“严君”也。真富家者,天下肥矣。“交爱”,在乎“勿恤”。庆此文明,思齐其“王假”之颂乎?《既济》知“节”,终此乾坤之咸恒。尧以“厘降观刑”,夫子以二《南》训伯鱼[89],孚威而各正也。严父传家,“反身”终矣。世,一家也;心,一家也,谁不在此家中?所贵,圣人为天地治家耳。但云“家本自治”,而又掊击治家者乎?无不离有。故“有物、有恒”[90],有闲、有节。后世“嘻嘻”以自便,而悍扫坊表,偏匿“画前之无分别”者,将以“知母、不知父之洪荒”为道耶?且唾“奠雁”,而麀之矣。率兽、女祸,神人妨此午会,岂无故哉?

智曰:“咸恒‘造端’,止表身心,毕矣。而闲家之法,复著于‘履礼’‘昭明’之后。礼,不厌详也。羑里之《易》衍,而《关雎》之乐奏;则《易》与乐,皆履于礼矣。《释论》申齐家之‘五僻’,‘亲爱’为首。‘威克厥爱’,可不严乎?煽处家国,势必‘扬爎’,而绮词灭礼,助播恒风。凡言‘自严其心君’者,正以肃‘比屋’之嚬笑者也。其如‘曲逆’‘累骑’之言行,陀须解啁,学士艳之。灰压郤冀、石奋之面,何哉?‘言有物,行有恒。’圣人之神于用迂阔也。”

火泽睽

《说文》:“睽,目不相视也,从目癸声。”止菴“以癸从、从亏,步不相同也。”智按:“十干之终,曰‘癸’,故有‘揆度’之义。或以为兵器,加目为‘睽’,射‘乖违’之意,遂为睽违双声。退之曰:‘万目睽睽。’凡规规、瞿瞿、睽睽,皆声通也。”

睽:小事吉。

《宜》曰:“真火、真水,为坎离。相济有成,故‘不射’。离兑合,则离死火、兑死水,于是始‘相射’,而有睽、革之名。《睽》不交,《革》‘相息’,卦二皆女。而睽之中少序,子故曰‘不同行’;革之中少反,子故曰‘不相得’。”元公曰:“‘二女同居’,三阴合卦皆然。然巽兑合,以孚、过名;离巽合,为家人、鼎者:木乐火,而金畏火也。或曰:《易》象不著兑金,以避乾金也,非废兑金也。冬水,春木,夏火,转土以生秋金,‘播五行于四时’[91]。不废《后天图》,则不废兑金,明矣。”《意》曰:“‘家道穷必乖’,反家人,成睽;而先睽,后‘遇’[92]。爻,以应论。‘以同而异’,事不厌小,正所以细穷差别,详咸、恒‘进退、明晦’之情于小事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心内,自一;而用之于外事,自分。知其‘分即是合’,有何不吉?”玄子曰:“‘小事吉’者,以柔为事也。《睽》以九四无应,介离兑两主爻之交,使三、五不得应二、上也。三五柔体,惟不汲汲除四,徐徐驯扰,则自不终睽矣。冯元成以‘平交勃,实吊让;子产赂伯石’,皆是也。”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

《宜》曰:“火泽,先天一气;以动之上下,而睽。二女,后天同居;以志不同行,而睽。女,以嫁为‘行’。两阴莫适为主,《革》犹姊妹,《睽》则嫡庶,妒不免矣?‘说丽明’,则自下而上,合反对。家人,‘柔上应刚’,则自上而下,合兑悦柔中,皆以小心行柔道者。革,刚居五,柔居二,故‘大亨以正’。睽,反是,故仅‘小事吉’也。《易》无乐乎?柔主,而离居外体者,独称焉。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旅‘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刚柔丽乎中正,故‘亨’。噬嗑‘柔得中而上行’。晋‘柔进而上行’。睽、鼎,皆‘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未济‘柔得中也’。离为日,‘君‘象。‘知临,大君之宜’,爻虽不正,必贵之。”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意》曰:“先原其‘小事’,后究其大事。事,多贵小;理,则至大。小大一致,睽无不合。‘天地’‘男女’‘万物’,皆两者之合为用也,明矣。‘天地’‘万物’,以事言;‘男女’以志言。又尊‘男女’于‘万物’,此即‘睽之时用’也。”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子瞻曰:“人苟惟‘同’之知,若是必‘睽’矣。人苟知‘睽之足以有为’,若是必‘同’。”《宜》曰:“《彖传》,睽中之合,化睽之方也。《象传》,同中之异,不苟同之学也。‘秉懿’则同,将同俗之失乎?《同人》‘类辨’,贵异所以同也。《睽》‘同而异’,因异而贵异也。武侯曰:‘违覆而得中,是弃瓦砾、得金玉也。’《传》言‘睽’,物性之定分;爻言‘睽’,物我之相嫌也。”郝《解》曰:“乐同而八音异,乃叶;食同而五味异,乃调,‘因异为同、以同剂异’之道也。‘睽’,窥也。火高而泽深,火明而水暗,有‘疑而窥视’之象。君子不能天下皆知己,亦惟其‘同而异’也。”《意》曰:“君子不苟立异,以好奇;亦不冒言大同,以自解。姚有仆曰:男子而不卓然异乎流俗者,口口大同,实‘鄙夫’耳。”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宜》曰:“初四,敌应。坎离,‘马’象。睽而上出,丧而悔矣。初悦刚正,敌四无求,故‘勿逐’。始睽、终合,‘自复’‘悔亡’。《震》与《既济》之二,皆变兑,皆曰‘勿逐,得’。四,互《坎》‘盗’,而处《离》‘燥’,故象‘恶人’。两离交相见,曰‘见’。圣人教人见恶人,即教以见恶人之法,恶人可顺诱而难逆规。道,在作合以来之,招好去恶以示之。‘我无心’焉,彼或意喻情移而不觉矣。”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一一》曰:“以‘见’为‘避’,时用最奇。谢安笑指桓温壁后置人,李抱真酣眠王武俊帐中,是其类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变震,为《噬嗑》。积,《晋》。

《宜》曰:“‘主’,指五。应,则‘遇’。二,以五中虚,象‘巷’;五,以二变《噬嗑》,象‘噬肤’,交取也。”玄同曰:“人有‘品同地隔’之不相知,偶有见闻,遂成莫逆。子产,以堂下言得鬷蔑;林宗,以匡坐得茅容,以堕甑得孟敏;皆相遇于隐微,非貌合也。王《注》[93]:‘出门同趣,不期而遇。’又何吝耶?”仲虎云:“‘纳牖’‘遇巷’,坎‘险’、睽‘乖’之时,委曲相求如此。”《正》曰:“于门、于庭、于野,犹有避也;巷,则无所避矣。负俎载盐,饭牛鬻羊,岂‘诡遇’耶?”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一一》曰:“‘遇巷’,迹疑,故以‘未失道’明之。道心行之,无非道者。有意冒此以自解,即千里矣。”曰:“郦食其衣褐见,彭羕上丽统床[94],李元忠酌酒会高欢,亦英雄巷遇法。”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子夏,作“契”。《说文》,作“觢”。郑玄,作“挈”。荀爽,作“觭”);其人天且劓(“天”,杨、桓,作“耏”。“劓”,《说文》,作“㓷”;王肃,作“臲”),无初有终。变乾,为《大有》。积,《旅》。

《宜》曰:“《睽》从《损》变,变在四。三,当未变时,艮之‘人’、艮之‘鼻’,坤之‘舆’‘牛’,无恙也。及四变,而人以离‘燥’,曰‘天’;鼻以兑‘毁’,曰劓;舆牛以坎‘眚’,曰‘曳掣’。‘过门不入’,而复‘面目可憎’,若妇之疑夫然,俱指上。人情怀疑,意见横生,皆非实事,故‘无初有终’。”朱子以“天”而篆文相似“刑去须”,曰:“而今作‘耏’。”耏、劓,以坎“刑”、离“戈”取。《揆》曰:“刺凿其额,曰‘天’,又剠也。”郝《解》曰:“车中之人,倒首向天;‘天’之为,言‘颠’也。”玄子曰:“位之‘不当’,以邻四也。《睽》以四成‘牛’‘舆’,为四所‘曳’‘掣’。‘人’,指四;‘天’,指上也。四欲夺三,而上肯容之乎?”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刚”,指上应。德曰:“伯乐于尹铎,苏正和于盖勋,怨亦非怨矣。表其‘为公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变艮,为《损》。积,《艮》。

《宜》曰:“合言两爻,曰‘睽’;单论一爻,曰‘孤’。离‘明’刚躁,故四、上系‘睽孤’。若五中阴下悦体,不言‘睽孤’矣。初以四,为‘恶人’,惟四敢于为睽;四以初,为‘元夫’,惟初不忘于为睽。‘睽孤’,则‘厉’;‘交孚’,则‘无咎’。二阳非偶,而偶合如是,‘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一一》曰:“‘志不同行’之《睽》,而‘志行’,故见‘睽之时用’。”曰:“孟德于胡昭,范升于周党,正使各行其志。”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变乾,为《履》。积,《观》。

《宜》曰:“二尊五为‘主’,分也;五亲而为‘宗’,情也。二易、五难者,必君求贤,而后贤从之,故五当先往。‘往何咎?’快词也。同阳仪,为‘宗’。决如‘噬肤’之易也,二变《噬嗑》,取象。”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决其下交。通曰:“道生知‘必往’,德操劝‘三往’。‘径路隔,风云通’,皆君之往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古,一作“壺”,一作“壼”);匪,婚媾;往遇雨,则吉。变震,为《归妹》

集曰:“上三四,互《坎》[95],上以四疑三象。其行污饰诈,则坎‘豕’、负兑‘泽’,为‘涂’;坎‘鬼’,驾乾‘车’,为‘载’象。其害己未能,则坎‘弧’,以乾‘圜’张,以兑‘毁’脱。又若夫疑其妻然。雨,坎象,阴阳和也。有见,则诸境现前;疑亡,则诸妄消殒。元公曰:相火感心,遂生幻见。然下兑为金,金火相守则流;得坎水以济之,金火始不相克,故有‘遇雨’之象。”曰:“公沙穆、阮德如,见鬼而能定矣。凡此之类,从何而传耶?实亦‘疑’见耳。”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玄同曰:“初、四,睽于品;二、五,睽于地;三、上,睽于意见,皆务合者。《易》通天下为一家,无‘行路之人’也。”元公曰:“疑情之积,常起于情之相悦,而好用明。若不相悦之人,则无所致疑,而不见其过矣。”《一》曰:“楚恭王疾,曰:‘管苏犯我以义,当爵之朝。’左雄荐周举,举劾雄不当用冯直,雄曰‘韩厥矣’。崔暹于邢邵,王旦于冦准,皆古人之善‘遇雨’也。”

《时论》曰:卦中有两动者,火炎上,动则愈灼;泽润下,动则愈壑。“相遇”,则《革》;不相遇,则《睽》。目不相视,宜其象矣。卦中有两“同”者,男女同,则合;“二女同”,则异。《家人》不异者,统于长也。内外相反,“家道穷必乖”矣。离南火盛,泽西金流,其间老母方“役”,即为死门,万物以消。各争其盛,此未申之矩曲,天之睽关而睽用也。知“小中之大用”者,何不可以有事?同必生异,异即是同。子夏曰:“圣人用天下之物,成天下之事。”取异物相制、相合,其类多矣。“时用之大”,责在君子。“说明”也,“柔行”也,“刚应”也,出此三物,知所以“用其同异之时”矣。斯时也,“元夫”“恶人”比肩,“巷”“宗”一路,“马”“豕”齐驱,“牛”“鬼”等猜,“弧”“舆”比力,“肤”“劓”合邻,“婚”“冦”相应,“疑”“孚”两函,“丧”“复”并机,“初”“终”均遇。谁谓:“梃与楹,厉与西施,不相因哉?”家人,治内也;睽,治外也。“近而不相得,凶;或害之。”[96]君子调之至近,达之至远,故“家、齐”而“治、平”因之。家人,所内;睽,反诸外。其究,外内,一也。五,出“中馈”之《家》,而“噬肤”。三,无“嗃嗃”之节,而“曳掣”。然其变也,《大有》“用享”,而《履》“定”自“辨”矣。初、四,志同刚也,吐多茹少,自疑厥类。三“舆”横“曳”,马虽丧,而“濡尾”“不遂”矣,“遇”而“复”矣。公山南子,何异诺涂?陆机悟戴渊,子仪见葛罗,是也。阳明曰:“舜“不格奸”,待“自复”而已矣。”二五,应也。邻见“天劓”,而我之应将“噬肤”“灭鼻”耶?幸有“巷”在,委曲可道,而《颐》自《嗑》矣。是初、二,苦三之柔进;而三亦,苦初、二之刚。乾“马”,已“复”,而见为“舆曳”;离“牛”,未“孤”,而见为“或掣”。吾自“有终”,而见为五妒己也。“掩袖鼻割”,“天”乎首耶?是本同,而失于意见者也。四,《损》睽情,足治外矣。治外得人,则去疾还喜矣。解狐可举,奚祁不谢矣。季布遂为郎中,陈琳仍使草檄,李阳赐以甲第;曲城之田舍翁,必不杀矣。况本无咎者乎?丽明之主,众悦景从;画室召光,延英信泌。《诗》曰:“君子宗之”。主尊宗亲,“厥宗”之“肤”,“庆”何如也?去污醒迷,“永终敝”矣。钩槛两忘,牛车倾盖。泯廉、蔺之负荆,合房、杜之谋断,载歌彤弓,霖雨天下,“吉”何如也?先祖曰:“君、相、士、民不同,是大同也;元夫、恶人,不妨、不交,是大交也。”“君子以同而异”,既得其养,又好其辨,此即“小事中之参赞大事也”。

智曰:“‘礼,本大一。’森森然者,本一也。岂必混泾渭,以荒同哉?《齐物论》‘不齐’齐之,此之谓以‘明’,亦非‘任之’而已也。晏子论‘和同’,而曰:‘惟礼可以已之’。荀子忧‘臧耳’‘非马’之辟称,乱吾‘恒物’者也。然不明其同异之所以然,岂能服诐遁于‘苙’乎?是故,事其事而小之,小乃尽其差别焉。有质论、通论之互异,有‘费隐相夺’与‘无费无隐者’之互异,皆‘马’‘豕’‘牛’‘鬼’之疑人者也。情变尽,理变亦尽,而天地之经义,家喻大同矣。出,为‘包荒’‘类辨’之药笼;处,明四教、百家之细惑;狂简可裁,过门无恨。不袭古人之迹,亦不避古人之名,不以‘洸洋’藏身,亦不以‘毛疵’责世。‘不欺’,而‘好学’;‘因物’,而‘分艺’,此‘睽之时用’也。”

玄子曰:“屯,坎上行,为‘云’;解,云下降,为‘雨’矣。蒙,水始出,为‘泉’;蹇,泉沛发水矣。屯、蒙,化机;蹇、解,感遇;天人各有主也。”潜老夫曰:“为第七之三[97]为第八之三[98]。而蹇、解在中,犹遁、壮也。景元所云:‘乾居艮震外,与坎居艮震外,为乾统三男于外者,故为进退往来之几。’此又《下经》首九之中一对也[99]。”智曰:“文《序》,屯、蒙,至蹇、解,中隔三十六卦;蹇、解,环至屯、蒙,中隔二十四卦;此阳四九,阴四六也。老阴、老阳之策,主变;故相沿以阳九、阴六为难限。”

水山蹇

《说文》:“蹇,跛也,寒省声。”智按:“寒,亦以冬塞为寒也。塞,从众工合手,塞室也。加足,为蹇。蹇、寒之声转,犹咸、感之声转也。腭发声。”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一》曰:“‘乖难,受《蹇》。’[100]目不相视,为睽;见险能止,为蹇。睽,双离目也。蹇,艮目见也,然已自‘西南’而‘东北’矣。故教人济蹇,当‘利西南’之用。”《新论》曰:“《蹇》‘利西南’,就土‘顺’也;‘不利东北’,登山‘逆’也。”《遡》曰:“‘西南’‘东北’之义,《坤》详之矣。顺,所以济蹇;‘利西南’,尚往也。蹇解,无乾坤之体,而有相索之情。乾索坤,从‘迷’而‘得主’。《彖》故明其‘利西南’,而爻亦喜其‘得朋’,是以有‘朋来’‘朋至’之系。又屯、蹇四卦,三男合,爻象俱取乾索坤。家人、鼎四卦,三女合爻,不取坤索乾者;男可以下女,女不可下男。圣人本人情,而著《易》也。”《隅通》曰:“先后天,坎皆正,艮皆隅,水行地之中,山处地之偏也。莫险于水,莫阻于山。《后天》,乾顺数坎艮,故‘知险’;《先天》,坤逆数艮坎,故‘知阻’。”玄子曰:“《坤》有‘西南’,无‘东北’,《蹇》有‘东北’,无‘西南’。有之为卦用,虚之为卦主。《坤》虚‘东北’之刚明者,以为主;《蹇》虚‘西南’之平易者,以为主。”郝《解》曰:“坎,坑也;艮,狠也,故东北为《蹇》。坤,顺也;离,丽也,故西南为《晋》。造化物理,为平易,为可近。”《野同录》曰:“《蹇》合险阻,以习北‘成终’之艮‘止’而知之。知止,故可往来而利济矣。利济,妙于用;用,莫妙于坤。坤,具‘地势’;人情物理,亦一势而已矣。四时,表于四方;四方,即十二宫;而用半表爻,则六爻。外卦,为‘西南’,为用;内卦,为‘东北’,为体。犹之,概举寒暑,‘一用二’也。虞翻以‘坎月’言之,亦以‘生西南,而终东北’,犹之‘一用二’也。《易》贵时用,用即是体。而用时专守一体,坐断寒岩,有何利乎?故,当往‘见大人’。卦象,以刚中之五,为‘大人’。通举其理,则以‘前用’为大人。”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荀、陆,作“正国”)。蹇之时用大矣哉。

《宜》曰:“蒙,贞坎[101],则中晦昧而‘蒙’。蹇,贞艮,则中光明而‘智’。需,‘险在前’,乾‘恒易知’,故‘不陷’;蹇,‘险在前’,艮‘笃实光辉’,故‘能止’,智矣哉。赞其‘止’,实取其‘观变时用’也。”元公曰:“祸机所伏,肉眼不知;知之矣,又躁不能止。艮具两义。故词特予之‘当位’‘贞吉’,实主艮。观六四‘当位实’,专指九三,其义著矣。”子瞻云:“君子必安其身,以观难之所在、势之可否,而后犯之,是以‘往’则‘得中’。”玄子曰:“‘利西南‘,勉五也;‘不利东北’,戒三也。‘三五同功’,故‘往有功’。爻重当任,解蹇为然。‘当位’‘得中’,指五也。三,反下连上,合‘往’以就‘大人’,故为‘时用之大’。”《筌》曰:“蒙,‘险而止’,德之稚;蹇,‘见险而止’,德之壮。屯,‘动险中’,难之生;解,‘动而免乎险’,难之平。屯、蒙,其始;蹇、解,其终也。”《揆》曰:“《老子》云:‘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避甲兵。’所谓:‘无死地,即转身法。’有是‘时’,起是‘用’。若委‘无奈何’,坐受其敝,岂‘时用’哉?”《意》曰:“‘反身’‘中节’,思、孟发明此‘时用’耳。屯,‘动乎险’,每‘利居贞’。蹇,‘止乎险’,每言‘利往’。动,以贞止;止,以善动,岂二道乎?”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意》曰:“‘山上有水’,百折始通。反其‘不获’之身,取艮之‘背’;修其‘常习’之德,取坎之‘心’。阳止于外,回顾其内;阳在于中,‘流而不盈’象。‘忠信笃敬’,固所以平‘蛮貘’之山水也,何往来之不利用耶?”

初六,往蹇,来誉。变离,为《既济》。

《宜》曰:“《易》:‘往来不穷之谓通’。《蹇》爻,四言‘往来’,便‘不穷而通’。爻皆先言‘往蹇’,正是竭力经营处。‘来’,正所以为往计,故‘来反’者就二。二为‘王臣’,就二,即就五。‘来连’‘来硕’者,就三。三与五同德[102],而当任就三,所以就五。九五‘朋来’,正诸爻所谓‘来’也。”玄同曰:“否泰,以下卦,为‘来’;蹇,以助五,为‘来’。初助五,独早,故‘誉’。‘宜待’者,待四之‘连’三也。变离,为‘口’,‘誉’象。”郝《解》曰:“天下之事,不在其位,则不与其难。初不当用位,故宜静以待‘济’,则共济;不济,难亦不及。与《遁》初六‘不往何灾?’同艮,其义一也。是以君子居不辞下。”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意》曰:“班彪之著《王命论》,隆中之‘自比管乐’,皆‘宜待’之‘来誉’也。汉末大难,汝南‘月旦’[103],德操冰鉴[104],皆品藻不失。亮、瑜,相料;刘晔、郭嘉在许,皆能不爽。可信,待时无不知人者,‘来誉’正是‘时用’。”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变巽,为《井》。积,《需》。

《集》曰:“应五,曰‘王臣’。互坎、应坎,曰‘蹇蹇’。‘艮不获身’,‘匪躬’象。三五,不系‘往来‘者,君臣不蹇,无他诿之义也。韩愈之竟走王庭凑营,辛谠之出入泗州围,非‘匪躬’而能乎?‘艮背’之学,益信‘为济世之故,非仅自高也’。”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一一》曰:“言‘蹇’而又‘蹇’,终不尤人也。”

九三,往蹇,来反(郭京,据王弼本,作“来正”)。变坤,为《比》。积,《节》。

《遡》曰:“蹇,非阳不济。三居间,感二之忠诚,而助二。许远令睢阳,张巡代之居守是也。阳,性上;不上而就二,曰‘反’。艮,‘反身’象。”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一一》曰:“二在内,喜其来也。《春秋》书‘季子来归’,以其为国人所喜也,或以蔺相如当之。”宋子建曰:“相如,前不能谏冯亭上党之事,后不能谏赵括代颇之事。何徒以‘一璧、一缶’为能?”

六四,往蹇,来连。变兑,为《咸》。积,《兑》。

《一一》曰:“四近五,而柔。乃连三于五,共为五明。”邹汝光云:“连桓公、管仲之交者,鲍叔也;连简公、子产之交者,子皮也。”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阳实,阴虚,指三、五也。

九五,大蹇,朋来。变坤,为《谦》。积,《归》。

《集》曰:“‘遗大投艰。’‘大蹇’,即是处蹇之道。‘当位贞吉’者,中也。使天下之济蹇者,‘朋来’。取‘节’,皆以五之中为中。功何得言?燕昭买骨,而千里马来;敬舆改诏,而河北皆服。然则少康得靡,而斟寻同奋;杖策岓帻,同时响合,亦在乎帝王之推心中节耳。”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一一》曰:“‘正邦’之功,归于‘反身’之‘中节’而已矣。‘反身中节’,即是‘时用中节’。”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变巽,为《渐》。

郝《解》曰:“以六居上,乃坤之‘终’,是‘西南’之乡。六爻,始出险外,故‘吉’。‘利见大人’者,九五居中,背坎、向离,大难已平,人共见之。”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智曰:“上,无所复往,下应九三,同志在内,以急君也。蹇时,君道贵于师道。故上虽居外卦,必睹圣明,以明‘贵贱一尊’之义。严光、周党,亦来京师。华山坠驴,何妨效申公之‘善对’乎?庾冰定‘出世人,致敬人主之礼’,正所以平万世‘虚㤭乱分之蹇’也。”

《时论》曰:《上经》,三男任事,为屯、蒙;《下经》,三男任事,为蹇、解。《屯》“难”,起于洪荒,惟长男主于开创;《蹇》“难”,生于颠覆,惟少男谨于中兴。后天“劳”坎、“成”艮。自东南而西,阳大有为之日,故“利”;自东北而北,阴盛阳伏,犹然山水之《蒙》也,故“不利”。“始交”之难,难贵“动”;“在前”之难,难贵“止”。“动”,以出险;“止”,亦以济险也。人患“不能止”耳。堕落机阱,且撄大害,止则见定。“确乎不拔”,湛然当前,行止同时矣。将求地利,而正功乎?负固,非地;权势,非功;饰修,非正。不识“大人”,岂识“时用”乎?大人何所本而往哉?反其天下之身,而已矣。山上生水,反而沃山,濯其荒芜,激其瑾瑜,至高之山,渊泉修焉。君子曰:“一往不反者,必中无所知而冒焉,常试者也。艰难困苦,身备尝之,则其德信而不惧、动而宁静,智者“不获其身”矣。”险在前而不避,何患声气桴鼓,不共往来报国耶?五之《谦》,《蹇》主也。《谦》主三,而六爻吉;《蹇》主五,必收三为群贤之倡,底于所而后吉。初至五,不言“吉”[105],所以励“蹇臣”。来而必往,即往成来也。《意》曰:“忧其往,而喜其来,为九五也。”三“反”,“来誉”;四“连”,“来硕”,皆“匪躬”为之招焉。故诸爻有“往”“来”,而六二独无“往”“来”。二,岂徒恃“劳劝”之材乎哉?[10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能逆睹。”[107]此宁淡之学问,所以蹈渊若陵者也。初之《既济》,怀“初吉”而虑“终乱”,其“养望待时”者乎?三之《比》,“不宁方来”,邻于“匪躬”之“臣”,而介于“匪人”之“邑”。初二虽阴,其内相善,山化而险平,“反身”以“反”,人无不来矣。四与上,左右“大蹇”,“连”合待喜之朋,共“见”“从贵”之业者也。《咸》,则“和平”感“实”[108];而《渐》,则“羽仪”用“硕”矣[109]。“喜内”“志内”,皆“以君国为内”者也。《屯》初“以贵下贱”,《蹇》终以贱“从贵”,《蹇》“大人”之“发而中节”,乃如是耶。欧阳公曰:“舜臣五人为一朋,武臣十人为一朋,‘大蹇’亦‘大来’也。”夫蹇所酝酿者,千百小人,积成险世;及至大蹇,“玉石俱焚”,亦不复见小人之“乱群”矣。小人得利哉?“利见大人贞吉”,《彖》爻所以揆正也。故《解》象“赦宥”,而爻必解“小人”。

智曰:“坎水,‘险’;艮山,‘阻’。‘恒易简’者,知之,因叹‘险阻之在人足下’也。《坎》已入险,困已受困矣。《蹇》难,在往来之际。未陷,而为趋避所陷,安往而非‘塞翁之马’‘毅豹之养’乎?极赞之曰‘智矣哉’,赏‘时用’之‘中节’也。《上经》,以天道之始难,‘习坎’;故《屯》之‘经纶’,在人造天。《下经》,以人情之《睽》‘乖’,‘习坎’;故《蹇》之‘反修’,即以天止人。君亲之‘人间世’,何所逃乎?‘无行地难。’[110]知《蹇》之‘时用’者,不‘择地而蹈之’,是‘反修’即‘经纶’也。有何波涛嵚岩,非平坦‘素履’乎?”

雷水解

《说文》:“解,从刀判牛角会意。”止菴谓:“以个解牛触。”邝氏曰:“刀,乃人讹,言‘人解之’耳。”蹇、解,同为腭发声。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一一集》曰:“《蹇》‘难’,急迫;舒缓,则《解》矣。雷动雨降,则郁结解;人动乎险外,则险难解。《蹇》,‘不利东北’。反《蹇》,故‘利西南’。不言‘不利东北’者,《解》时即用‘东北’,亦‘西南’也。‘无往’,坎来得中象。‘往’,艮转震象。‘夙’,早朝也,震初象。‘无所往’,要解之成。‘来复’,以安静为吉。‘夙吉’,善解之用。”钱国端曰:“《解》‘甲坼’,一阳生坎中,为戊土,主‘生’万物‘出于震’;震坎相重,便是生信之‘巳孚’,故‘坼’。《革》‘己日’,一阴生离中,为己土,主‘成’万物‘成于兑’;对离相重,便是成信之‘巳孚’,故‘革’。董子曰:‘北产阳,物始动,得东方之和而生。南萌阴,物始养,得西方之和而成。’可以明‘西南’‘东北’之义。”玄子曰:“尧不去四凶,以罪尚未形,所谓‘无所往,其来复吉。’舜刑当罪,又当其时,所谓‘有攸往,夙吉’也。周公使管叔、诛管叔,亦然。时当无事,则坐镇之;有事,则早图之;‘去其泰甚’而已。”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马、郑、陆,作“甲宅”。《音谱》,作“乇”):解之时大矣哉。

《野同录》曰:“‘动而免’,尽天地间之解道矣。‘宽,则得众。’坎、震,本坤体;动而变,正用其坤之‘西南’也。‘来复’‘得中’,坎复居本位也。‘大蹇朋来’者,正‘贞吉’之‘获三’也。震初‘往夙’,敏则‘有功’也。天地顺时达用,解宁有心耶?屯,草穿地而未申;解,则分用而芽出,形随气解也。雷雨,以破万物之体为功;君子,以破小人之奸为功。不言‘用’者,蹇以解为用,而解仍以蹇为用。若著‘为用’,则人乐纵弛矣;若著‘为义’,则‘总赦’坏法矣。惟时中者,知之。”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京,作“尤罪”)。

神曰:“雨在雷上,则‘屯’聚于天;雨在雷下,则‘解’散于地。不屯不解,不解不屯;无雷无水,无水无雷,化工之妙真不可测。淇澳曰:自古,多难既解,翻成多难者,不少。‘赦过宥罪’,正所以化同异,安我安人,为调剂刚柔之本。”《野同录》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拘牵者,不知张弛之旨,刻执死法,吹毛索癍,则天地间永无‘可治、可教’之人矣。然小人之最叵者,本欲自藏,而又好言‘大宥平等’,鄙扫法制,以纵人之荡[111]、便己之逞,则万世之‘隼’与‘拇’也,故君子必‘赦过宥罪’,又必‘射隼’‘解拇’。故曰:‘《春秋》者,所以‘赦宥’也。’”通曰:“‘赦罪’,以‘射隼’,惜王允不知此。”

初六,无咎。变兑为《归妹》。

程《传》曰:“《解》初,宜安静以休息之。故不言所以,盖‘无为’为得也。”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一一》曰:“八十‘无咎’,此为特词。泰、坎之际,皆以三、四言。此其以蹇、解‘反因之际’言乎?初解,则此处下之阴柔‘无咎’,甘任解之事;出而有应,则为‘拇’、为‘狐’矣。故表其‘义’乃‘无咎’焉。”郝《解》曰:“此‘无咎’者,即‘来硕’也。故以‘隼’‘拇’‘狐’,归之六三。”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变坤,为《豫》。积,《震》。

朱子曰:“卦,四阴:除五‘君’;余,为‘三狐’。”《意》曰:“处初时,为暗客;处三时,为巧鄙;处上时,则其悍矣。谓‘为一人’,可;谓‘为一种时流’,可。”郝《解》曰:“指六三,为‘三狐’也。九二,‘来复’犹在《坎》中,与四互《离》,制三以‘获’之。雷雨春候,蒐田解害。坎‘弓’、离‘矢’;设网,为‘田’。初外应,而三被‘获’也。”《遡》曰:“六五之阴,即坤、即离。离‘矢’、坤‘黄’,二乃‘得之’。是五以中正击射之权畀二,故得行其志焉。尧用舜,舜用皋,‘法化并施’之中道也。”画子曰:《坎》“‘来复’,得中于一。故知‘获三’者,即坤之三柔为用也。”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诚斋曰:“‘狐’,妖也,恭、显也[112]。‘隼’,鸷也,宪、冀也。‘拇’,贱也,通、嫣也。‘负乘’,僭也,莽、卓也。”此通论耳,不必泥爻。廷秀曰:“田者,力而取之。矢者,我直则壮也。黄者,中而不过也。去小人而不力、不直、不中,虽行必格,虽胜必乱。故‘得中道’者,‘贞吉’也。不然,郑朋得以入望之,封伦得以入太宗矣。”

六三,负且乘,致冦至;贞吝。变巽,为《恒》。积,《丰》。

《宜》曰:“噬嗑,以耳上有物,为‘荷’。此以耳上有物,曰‘负’;在轮上为‘乘’。《贲》初,以在坎下,为‘徒’。”《筌》曰:“三,无正应,而慢不能承四;反欲据二而乘之,暴亦甚矣。”《遡》曰:“变《巽》‘为工’,曰‘负’。”郝《解》“以在《蹇》四能连结陷入者,即《解》时之妖如狐、疾如隼、行如冦盗、贱如趾拇者也。”《揆》亦曰:“解三之‘拇’。”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本文,作“冦”),又谁咎也?

《一一》曰:“此小人方自以为‘全赦之学,无所不可’,故揭而‘丑’之。‘鲍通直复是何许人,而作如许耶?’‘冦’,指上六。敌应相猜,势利所熏,转面不识。郦况绐吕,吕布刺卓;傅瑕纳郑厉,而厉杀之。然正幸而有此。”

九四,解而拇(荀,作“母”),朋至斯孚。变坤,为《师》。积,《夷》。

《宜》曰:“二、四,两阳当任;而四偏,二正。震‘为足’,有‘拇’象。‘二四同功’,故以二为‘朋’,犹《蹇》五、三之‘朋’也。孚其刚中,因而‘解拇’。”玄子曰:“初,阴无能为难。‘拇’,指三。二虽以‘黄矢’获之,犹虑四与之暱,故告四曰:‘必解汝之拇,而朋斯孚矣。’‘未当位’,不幸与三比也。”郝《解》,亦“以六三为‘拇’”。借爻以历事变情伪,非可胶柱。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郝《解》曰:“小人以‘当位’,而‘夤缘’;因‘不当位’,而解散。此,四所以得脱然上行也。《蹇》,连结上下由中四爻,皆‘当位’,而六四适在两实之间。今居三‘乘’‘负’两阳,位皆不当。小人思纳交,而支离疏阔,势自不得不解。此言‘未当位’,以反《蹇》之‘当位’,小人之情态尽矣。”《浮山语》曰:“绛侯之袒樊哙在外;李石秉政,泽潞一言,与上有遥应,而解‘射’之象。”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变兑,为《困》。积,《既》。

《遡》曰:“五,不任威,而任德,故不曰‘王’,曰‘君子’。由雷雨作《解》,膏泽已流‘黄矢’之威。去其‘太甚’,非以养奸也,孚小人而化之也。”《筌》曰:“一意解散荡涤,与偕大道。此其真诚,所以孚于小人,而卒令枉者直。”玄子曰:“五,与三阴本朋,安能解?惟于二、四相‘维’,推诚委任,斯解之而得吉。巽‘绳’,‘维’象。‘君子’,指阳;‘小人’,指阴。独于五言之,君当辨也。”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画子曰:“‘君子维有解’,六五惟此一念,而小人自无不退者矣。”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墉(徐,作“城”),获之;无不利。变离,为《未济》。

《集》曰:“‘隼’,鹞,属‘高墉之上’。‘城狐社鼠’,非公孰得而射之?”《遡》曰:“鸷鸟迅疾,震象。变《离》‘墉’,居上高,乃‘悖而不解’者。二,当任应五,曰‘公’。所射,即‘黄矢’。穴处者,狐;木处者,鸟。《震》,故象隼,象隺。观《泰》之‘翩’,《贲》之‘翰’,皆象震阴。震之‘为鸟’,明矣。”郝乃“以三,为‘隼’;上当解终,正西南坤位也”。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订》曰:“至《解》终,而未解者,悖乱之极者也。”《野同录》曰:“张温不听张玄,而卓、傕倡覆。五王不射三思,而复成韦祸。‘解悖’知时,岂不难乎?”《正》曰:“是春令也,‘鹰化为鸠’,则隼可射矣。”又曰:“小人在上位,去之甚难。‘射狐’,‘三驱’之下,无所疑也;‘射隼’,‘高墉之上’,则有所疑也。‘待时而动’,其公子友之去庆父,子产之戮子晰乎?”

《时论》曰:解,治蹇者也。治难以易,治棘以缓,治滞以“夙”,治过以“赦”,治罪以“宥”。惟小人在所必解,六爻不遗余力焉。方其多故,役诈使贪;今既清平,宜申正命,明其乱本。而小人之尤者,投身国器[113],仍行其蠹,乱前人之故智,黄琼所谓“粉墨杂糅”。“赦宥”日广,必去此奸,乃所以成其“赦宥”也。《圆图》,《蹇》居西北,故言“利”“不利”。《解》,则本居西南也。“西南”者,坤成利用于阳方也。帝出以后,条达畅茂,雷动雨润,天地生物且然,况于人乎?夫子之言“动而免乎”?尽《人间世》矣。《意》曰:“以荡涤解散,为‘动免’者,‘得中’之‘夙复’也。”“无往”,“有往”,何耶?两阳者:二之《豫》,“干羽两阶”,“来复吉”也;四之《师》,“七旬苗格”,“夙吉”也。《诗》云:“徐方不回,王曰还归。”“复”,言“反”也,还其“本有之安”也。“不留不富,三事就绪。”“夙”,言“早”也,消其“久扰之患”矣。解,以得众有功,而众岂易得乎?君子进矣,而小人不退;暂缓滋蔓,众人解体,失时矣。故反复叮咛,尽其“解小人之道”焉。君非尽人而解之也,任相而已;相非尽人而解之也,得朋而已。小人之细,为“拇”,未尝不效指臂。迨乎手足误人,伤及心膂,然后恨“决蹯之弗早也”。“冦”,则弓矢制之矣;“狐”,则蒐苗罗之矣。四,居相位,延揽、招徕,而“骈拇”即阴附之,可不悟耶?险情难免,“丑”亦难免。内和“敦弓”,外结“干城”,合“赦宥”解退为处分者,当而可矣。夫二,“知几”矣。“介石”《豫》“立”,宜群狐之化迹也。上谓“解”,已《济》乎?“忧患”生于“安乐”,“悖逆”伏于“柔濡”。隼在高墉,意何为者?“成器而动”,时也。五之《困》,有谐媚之悦,而妨“劓刖”之伤。众方公道去邪,而我优容两可,其谓“闻言不信”,何断之曰“维有解”?以小人必退,而乃孚众也。光武却湖阳,而赏董宣;唐宪出承、璀,以相李绛,是纲目所予者。初当解始,如“娣跛”者,阴不为姤,此蹇、解往来刚柔之际也。三之不《恒》,未有不自嗟者。嗟乎!君子果能胜小人耶?《易》定此解小人之案,则凡窃位者自受千古之矢。此圣人所以化小人,即以孚小人也,固已“赦宥”之矣。“解拇”“射隼”之道,诛其乱本,即可概赦。或先使人知君子之宥,然后巨奸乃可不括耳。后世君子,不学《易》;解复蹇者,比比也。老夫因诚斋而叹曰:“学问之路,亦有‘妖、鸷、贱、僭’之四魔焉。若但言‘包容平泯’,而不明主宰以决之;则委化之说,酿祸正大。有蹇、解‘复夙’之功,而后《损》益、《益》损,可为咸、恒之茶饭斟酌矣。”

智曰:“爻之解小,何严?而《象》之‘赦宥’,何宽也?此‘夙复’之‘张弛同时’乎?蹇、解,以朋情交感之义,利屯、蒙‘君’‘师’之法者也。一转在‘硕见之志’,故义见于初际焉。夫子之所谓‘义’,夫子之所谓‘免’乎?贞悔象限,图环四时。蹇解,为西南秋成时之九中[114],则‘硕’上、‘义’初,其际也。绝后重苏,豁然在‘宥’,用‘免’何为?吾知,吾免。蹇伏睽,解伏家人,此家即无家,而享王法者也。故《解》独赞‘时’,不赞‘用’。盖即合睽、蹇以为用,而归于损、益矣。”

周易时论合编卷之五终

【注释】

[1]《说卦传》:“动万物莫疾乎雷,桡万物莫疾乎风。”

[2]《乾》,为第1贞悔卦;《坤》,为第2贞悔卦;《畜》《履》,为第6贞悔卦,称“乾坤六轮畜履”。《咸》《恒》,为第19贞悔卦;《损》《益》,为第24贞悔卦,称“咸恒六轮损益”。

[3]《礼记·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4]《礼记·中庸》:“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至察乎万物。”

[5]《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

[6]《大戴礼记·易本命》:“丘陵为牡,溪谷为牝。”

[7]《礼记·昏义》:“降出,御妇车,而壻授绥,御轮三周。”

[8]《庄子·外物》。

[9]《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10]《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

[11]《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13]积变,即《咸》卦初二爻皆变,为《夬》卦。

[14]《庄子·天地》:“彼且乘人而无天,方且本身而异形,方且尊知而火驰。”

[15]《庄子·列御寇》:“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至人,天而不人。”

[16]《咸》卦,初六独变,为《革》卦;上六独变,为《遁》卦。

[17]《咸》卦,九三独变,为《萃》卦。《萃》卦:“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18]《咸》卦九三,为世爻。

[19]“恩”字,原为“思”字。

[20]《论语·子罕》:“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21]《尚书·舜典》:“纳于山麓,烈风、雷雨,弗迷。”

[22]《礼记·中庸》:“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23]《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24](宋)韩大伯《悟道偈》:“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椿旧处寻。”

[25]《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6]《恒》卦,九二独变,为《小过》卦。《小过》卦,《象》曰:“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27]《恒》卦,六五独变,为《大过》卦。《大过》卦:“栋桡;利有攸往。”

[28]《孟子·万章上》。

[29]《庄子·秋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30]《中孚》卦。

[31]《礼记·表记》:“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

[32]“二疏”,指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兄子受。

[33]《诗经·有客》:“有萋有苴,追琢其旅。”

[34]《论语·微子》:“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35]《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36]《尚书·洛诰》:“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

[37]王维(699—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河东蒲州人,著名诗人、画家。他在《与魏居士书》中评价陶渊明:“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知其后之累也。”

[38]《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

[39]夹钟,与应钟应;应钟,与林钟应。

[40]三十六宫,即36贞悔卦。分为三周,即每12贞悔卦为一周。

[41]《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42]《论语·雍也》。

[43]“元”字,或为“无”字。

[44]此,缺一“利”字。

[45]《尚书·益稷》:“予乘四载,随山刊木。”

[46]应为“天之降罔”,见《诗经·瞻卬》。

[47]《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

[48]《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49]《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50]《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1]《无妄》卦,《象》曰:“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52]《大畜》卦,《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53]《晋》卦:“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54]《晋》卦:“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55]《仪礼·觐礼》。

[56]乾宫,游魂卦,为《晋》;归魂卦,为《大有》。

[57]《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58]《史记·李斯列传》:“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59]《庄子·外篇》:“虽然,有族有祖,可以为众父,而不可以为众父父。”

[60]《需》卦,为坤宫游魂卦。《晋》卦,为乾宫游魂卦。

[61]《尚书·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62]《乾》卦:“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63]《杂卦传》。

[64]《明夷》卦,为坎宫游魂卦。

[65]“下”字,原文缺,根据文镜本。“三对”,指《咸》《恒》,《遁》《大壮》,《晋》《明夷》,三对贞悔卦。

[66]“鸟”字,原为马。《左传·昭公五年》:“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

[67]“曰行”,原为“日行”。《左传·昭公五年》:“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

[68]庞德公,有《于忽操》三章。其三曰:“是皆以食而得之,吾于饥而后噫。鸡兮豕夕,死以是兮。”

[69]《竹书纪年》:“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

[70]内卦,为“贞”;外卦,为“悔”。

[71]《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72]《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73]《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74]《明夷》卦:“明夷于飞,垂其翼。”

[75]《史记·秦本纪》:“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

[76]《论语·微子》:“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77]《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78]《史记·刺客列传论》:“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

[79]《下经》,贞悔18卦,《晋》《明夷》一组,为下经第三贞悔卦;《家人》《睽》,为第四贞悔卦;故称首六中二对。

[80]《序卦传》:“伤乎外者,必反其家。”

[81]《周南》《召南》。

[82]《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83]《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溪。”

[84]《论语·学而》:“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

[85]《礼记·中庸》:“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尔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86]《既济》卦:“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87]《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88]《家人》卦,六二独变,为《小畜》卦。

[89]《诗经》之《周南》《召南》。

[90]《家人》卦,《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也。”

[91]《礼记·礼运》。

[92]《姤》卦。

[93]王弼著《周易注》。

[94]“羕”字,原为“羡”字。根据《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95]应为“五三四,互《坎》”。

[96]《系辞传》:“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97]六十四卦,从颠倒卦来看,只有36贞悔卦。《上经》,18贞悔卦。每三贞悔卦,为一组;则第七组的3个贞悔卦是:《咸》《恒》《遁》《大壮》《晋》《明夷》。

[98]第8组的贞悔卦,是《家人》《睽》,《蹇》《解》,《损》《益》,三组。所以第三卦的卦象,应为《损》卦

[99]《蹇》《解》,为《下经》18贞悔卦之第五卦,故称“首九之中一”。

[100]《序卦传》:“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

[101]“贞”,即内卦;“悔”,即外卦。

[102]《系辞下》:“三与五,同功而异位。”

[103]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进行品评,常在每月初一发表,故称“月旦评”。

[104]司马徽(约145—208),字德操,东汉人,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又称“水镜先生”,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

[105]“吉”字,原为“占”。于句意不通。《蹇》卦,初至五,不言“吉”。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可见,“吉”字意通。

[106]《蹇》卦,六二独变,为《井》卦。《井》卦,《象》曰:“君子以劳民劝相。”

[107](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108]《蹇》卦,六四独变,为《咸》卦。《咸》卦,《彖》曰:“天地感万物而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109]《蹇》卦,上六独变,为《渐》卦。《渐》卦:“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110]《庄子·人间世》:“绝迹易,无行地难。”

[111]“纵”字,原文不清,根据文镜本。

[112]汉代宦官弘恭、石显的并称。

[113]“投”字,原文不清,依文镜本。

[114]《蹇》《解》一组,为第23贞悔卦。若3贞悔卦,为一组;故应为第8组贞悔卦之中,应为“八中”,而非“九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