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方向指南

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方向指南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尽管最初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的,但是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其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价值指导和方向指南。在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从长远眼光看,更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政策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方向指南

教育人本化不仅是一种现时意识,更是一种未来理念。它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发展教育的时候要有全局观和整体观,不能仅仅立足现在,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当前社会的发展、资源的利用、教育的扩张不能过度,更不能危及未来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为此,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报告全面、系统地剖析了人类在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指出过去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现在面临的是日益恶化的生态与环境危机的压力,以及森林破坏、土地退化、大气与水体的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为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可持续发展尽管最初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的,但是它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其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政府于1994年正式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和必要性,并指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行动等。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将人口、资源和环境单独列出,并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04年,我国又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价值指导和方向指南。

按照通行的解释和普遍流传的观点,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既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又实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得以永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自然的发展有利于人的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发展又促进自然的发展。但是,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可以引申至所有与发展有关的问题的讨论上,是从更高远的视角来考虑、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各因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由过去的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分离甚至对立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反映了人类认识上的进步和飞跃。

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消除了人类对自然具有优越性的误解,把人类与自然置于发展的相同高度,以人类整体的需要和利益为旨归,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它直接指向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身并不具有阶级、宗教等意识形态特征,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在理解上易于达成共识而不产生歧义,与其他行为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不具有排他性,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和保护资源,只可能给其他国家或地区带来好处而不会带来危害,从而在此问题上最易于达致双赢或多赢,它符合整个人类普遍而长远的利益,充分体现着人类长期以来追寻的理想和境界。可持续发展关注生存意识,强调人类的生存利益,从根本上摈弃了违背人类生存利益,只追求非生存利益和及时享乐的价值取向。

可持续发展包括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它倡导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统一,追求个人和社会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的和谐发展。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首先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人通过智力、科技等从自然界获取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同时,自然界以其特有的方式约束着人的行为。因此必须规范人的行为,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从长远眼光看,更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人类社会发展和运行的规律,社会—自然—生态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社会运行必须遵循这一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协调好环境与资源、发展之间的关系,使社会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www.xing528.com)

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关注发展中的代际关系。社会活动不仅要处理好当代人相互之间以及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而且也要处理好与后代人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人类生命延续、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现在社会的人口、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不仅威胁着当代人的生存,更威胁着后代的发展。根据生物学的“富集效应”原理,如果对社会生态的破坏现象和危机问题置之不理,现有的问题会逐渐沉淀、积累、增生,经过时间的累加后带来更加可怕的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并非单纯指资源的总量存在不足或优质资源的分布不均衡,而是意味着所有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物质的、经济的、社会的、人力的资源都具有有限性,并且其再造需要较长时间,有的资源甚至不可再生。资源本身具有的这种特性要求各项社会活动都要坚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处理好当前发展与未来需要的关系,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求,也要尊重未来人的利益需要。

教育政策绩效评估是一种特殊性的社会活动,也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限制,需要遵循社会活动的基本要求。教育政策活动需要以一定的教育资源作为政策执行的基础和支撑,教育政策绩效评估要引入效率的视角,把教育政策成本作为重要的评估因素和维度,对不同教育政策尤其是运行周期较长的教育政策的资源进行分配时,需要有长远的、历史的眼光。对教育资源不能用之无度,分配的思路也决不能只考虑当前或短期效果,忽视未来或长期效果,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代际间发展。

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一种导向,使他们更加深入研究教育政策问题,将政策问题放在一定时期的教育结构中认真分析,厘清教育政策背后隐含的背景性、结构性原因,综合各方面的要素提出政策方案,防止顾此失彼,使旧的问题引发更加复杂的教育乃至社会问题。促使教育政策执行者认真分析教育政策文本,把政策要求与当地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全面考虑不同政策相关者对教育政策实施的反应和意见,减少教育政策执行的无关环节,充分节约教育政策资源,提高教育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