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

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开发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利于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经济的绿色供给能力,推动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和中国美丽,从而为保障人民生态权益、满足人民生态需要作出贡献。

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都在稳步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为更好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新常态既是基于对国际经济发展周期性变化的客观分析,也是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是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趋势的战略判断。在新常态下,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一方面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当前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科学造成的。生态文明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因此,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开发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我们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6]可见,绿色发展要求推进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持续优化,在发展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二,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全世界有目共睹。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具有高能耗、高碳排放特征,高能耗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工业用能占全社会用能的百分之七十,其中钢铁、建材、石化、有色、化工等五大耗能产业就占近百分之五十。改变这种状况,并非一日之功,但必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7]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规模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8]。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这标志着我国服务业能力的提升。但是,如何深入打造现代服务业、深化绿色发展、深入变革经济结构,仍然是巨大的挑战。唯有以创新为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力,适应全球经济变革大潮流。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是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生态产品的根本保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生态环境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9]。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利于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经济的绿色供给能力,推动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和中国美丽,从而为保障人民生态权益、满足人民生态需要作出贡献。(www.xing528.com)

总之,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