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探索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但是他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等,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一,绿化祖国,建设好生态环境。1932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了《植树造林》决议。1938至1942年,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及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带动下,共植树260万株;1943至1946年,在陕北张家畔荒滩植树500余万株。这些充分显示毛泽东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重视。
第二,兴修水利,治理水患,推进水土保持工程。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了兴修水利的重要性,认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常遭受水患的困扰,我国先后修建了官厅水库、治淮水库、三门峡水库等,20世纪70年代又建成了葛洲坝水利枢纽。此外,毛泽东坚持治水与改土相结合,提出“兴修水利,保持水土”的口号,要求全民在垦荒时注意水土保持工作。
第三,关于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规。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1974、1975、1976年《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关于环境保护的十年规划意见》《关于编制环境保护长远规划的通知》出台,全国着重开展了“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
第四,坚决反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浪费。提倡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认为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关键,综合利用资源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生态观的基本形成
由于不正确的生产方式,我国出现了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统筹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等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思想,初步形成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基本框架。
1.正确对待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问题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仍是我国的首要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就要面临环境、资源问题,如何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需要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强调,要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不能只注重产值、产量的提升,要区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
2.依靠科学技术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
1988年,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将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渗透到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他明确提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农业问题等,都要靠科学。此外,他还提出了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能源的思想,“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油气田开发、铁路公路建设、自然环境保护,都很重要”。
3.重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邓小平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森林法、环境法、草原法等的建立,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与执法机构,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良好观念等,这些工作在今天确实产生了“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时期生态观的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面临着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实际,重申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更加宽阔的国际视野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生态观,形成了一系列更加全面完善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思想。
1.生态环境问题关乎中国可持续发展
自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江泽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理念,指出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江泽民将生态环境建设上升到生产力的高度,明确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指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指出,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进行修复就不容易了,而且未必能取得完满效果。
一国公民的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有着重大影响,环保意识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所以,要加强全党全民族的生态环保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而面对诸多全球性问题,其主张要加强国际上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合作,吸收借鉴国外有关环境保护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国内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国际性是江泽民生态观的一个鲜明特征,这是站在全球化视角下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推动我国国内生态环境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2.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生态观的高度成熟和完全确立。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进一步巩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二是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即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www.xing528.com)
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其主要途径包括: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社会的人口意识、节约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使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生态环境建设中;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生态文明理念及做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意识,切实将中央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和部署落到实处。
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也提到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着重培育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胡锦涛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认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造成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具体途径和措施包括: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提升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等。
生态文明建设既需要观念的更新和经济模式的转变,也需要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公民不断调整自身行为习惯。因此,胡锦涛了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先进理念,将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强调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生态文明思想的逐步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发展思想进行了阐述,集中体现在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和《求是》2019年第3期杂志发表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重要文章。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建设生态文明是最公平的民生工程,是老百姓最大的福利,解决的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很大的政治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第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第三,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得更好,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和思路,不是不要发展了,而是要扭转只要经济增长不顾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扭转为了经济增长数字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最后得不偿失的做法。在实践中,我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三个阶段,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逐步深化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规律把握和运用的深化过程,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辩证统一关系。要把绿水青山既看作自然财富,也看作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第四,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民生,保护环境同样是民生。
第五,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深化了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律的认识,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联系在一起。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草。这一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保护必须作为主体才能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和实现人民的基本利益。
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全党全国要一起遵行,决不能逾越。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能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方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机制。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一定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是终身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组织部门、综合经济部门、统计部门、监察部门等都要把这个事情落实好。国家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行使所有权并进行管理,这和国家对国土范围内自然资源行使监管权是不同的,前者是所有权人意义上的权利,后者是管理者意义上的权力。这就需要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200年诞辰大会上的讲话中论述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和人与自然关系时讲:“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1]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渔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深刻阐述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核心是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这是关于发展理念、观念的问题,西方生态科学家提出的思想和观点,也是集中在这一点。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人类靠科学的力量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类进行报复。这就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般规律,也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的一般规律,人们必须把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般规律,但在对待自然规律方面,人类必须尊重和服从规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必须明确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一定不能毫动摇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山”思想进一步指出了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只有准确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自然的关系。
第二,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理念下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人的观念发展的共同趋势和必然选择。面对已经出现的生态危机,要通过法治、制度、政策、政府的力量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来解决,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和治理好生态危机。
第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治本之策。把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依靠人自身的力量,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遵循“两山”思想,“两山”思想不仅体现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理念,而且是对以往生态文明思想的极大超越。“两山”思想体现了在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上,要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存、生活的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要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的双赢和高度统一。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丢掉的,缺了任何一个都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不能再把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对立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概括了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关系上的三层递进关系:一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要生态环境,也要经济利益。二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但是当二者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必须把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决不能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观念上确立这是不科学的发展观,违反客观规律的。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二者的内在统一,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生态环境,金山银山就是经济利益,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能够得到经济利益,建设好生态环境就可以有良好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是前提,经济利益是结果,有了这样的理念,就能够实现二者的双赢。
【注释】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