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不足与展望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不足与展望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对蓝藻水华暴发期间的样品进行了检测, 但是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囊藻毒素稳定存留的时间存在差异, 不同的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环境介质对微囊藻毒素的富集过程和效应将是解决微囊藻毒素环境行为和归趋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考虑含水率以及不同环境条件对蓝藻腐烂分解含硫衍生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的影响将是完善释放规律研究的重点。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不足与展望

由于蓝藻水华暴发突然, 持续周期短, 监测太湖蓝藻水华动态需结合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蓝藻水华暴发的强度、 蓝藻聚集的厚度和蓝藻种类等成为卫星遥感影像监测的难点。 另外, 云层覆盖也对遥感影像数据监测叶绿素动态的精度和准确度造成较大影响。

基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微囊藻毒素素快速监测技术只能快速地应用于水柱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检测, 对于水体中总微囊藻毒素, 需要将水柱中的微囊藻细胞破碎, 超声破碎或冻融破碎等细胞破碎方式妨碍了ELISA 检测总微囊藻毒素的在线实时监测, 因此可基于蓝藻水华暴发时水柱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的浓度变化规律建立一套适用于蓝藻水华暴发的预警体系。 本书没有根据ELISA 的监测数据对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微囊藻毒素进行预测, 该研究区域的微囊藻毒素历史监测数据稀少, 就是连水质指标等基础数据也是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才开始有零星的记录。 继续应用多源数据监测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动态, 积累微囊藻毒素和水质指标的长时段数据是建立水源地微囊藻毒素浓度变化预警体系的基础。2009—2010 年检测到的微囊藻毒素与太湖其他湖区的历史数据比较, 太湖贡湖湾水柱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含量较低, 但是蓝藻水华暴发时, 水柱中总微囊藻毒素已经明显超过WHO 推荐的TDI 值, 为保障供水安全, 蓝藻水华暴发时, 开发高效消减蓝藻的取水工艺将成为取水安全的突破点。

应用青海弧菌Q67 进行水源地水质的生物急性毒性快速诊断, 方法快速、 简洁, 但由于生物急性毒性实验的重现性较差, 影响水源地水质的因素众多, 因此检出结果不能全部归因于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毒性, 水质毒性变化不能以临界值衡量, 换成临界区域更接近实际情况。 青海弧菌Q67 是原核发光生物, 微囊藻毒素的毒理机制是抑制蛋白磷酸酶PPA 和PP1 的活性, 在微囊藻毒素Q67 急性毒性测试时, 微毒水体对Q67 的毒性效应既表现为轻微抑制发光, 也表现为刺激发光,具体致毒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 寻找真核完整细胞结构的发光生物进行微囊藻毒素的生物急性毒性诊断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水源地生态系统环境介质中累积的微囊藻毒素还没有明显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过程。 本书对蓝藻水华暴发期间的样品进行了检测, 但是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囊藻毒素稳定存留的时间存在差异, 不同的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环境介质对微囊藻毒素的富集过程和效应将是解决微囊藻毒素环境行为和归趋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www.xing528.com)

本书只研究了微囊藻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物毒性, 在人类生产实践过程中, 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微囊藻毒素对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的生物毒性, 虽然已有研究报道过蓝藻毒素不同程度降低小麦油菜和水稻等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是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水体对农作物灌溉的潜在威胁仍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挥发性含硫有机化合物时, 实验过程中固相微萃取方法的萃取重现性较差, 需要继续摸索样品前处理方式与色谱质谱检测条件。 选择合适的内标法将是解决挥发性含硫有机化合物精确定量的可能途径。蓝藻堆放腐烂时, 含水量影响蓝藻释放含硫衍生物的速度, 含水量低时, 含硫衍生物在第3 天或第4 天就出现最大释放量, 蓝藻在水体中腐烂时, 含硫衍生污染物的最大释放量通常出现在第8 天前后。 考虑含水率以及不同环境条件对蓝藻腐烂分解含硫衍生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的影响将是完善释放规律研究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