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实验材料与方法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实验材料与方法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种子萌发实验时分别取1 mL、 5 mL、 10 mL、 20 mL、 50 mL 蓝藻粗提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 分别配成0.01 倍、 0.05 倍、 0.1 倍、 0.2 倍、 0.5 倍5 组蓝藻粗提液备用液。分别在6 组[对照组、 A 组、 B 组、 C 组、 D 组、 E 组 ] 18 个培养皿中加入含有不同浓度梯度蓝藻粗提液的水溶液30 mL。种子萌发至出现根、 茎、 叶器官的分化时终止实验。对照培养皿中发芽率为100%时记录不同浓度梯度培养皿中的发芽率。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蓝藻水华污染研究实验材料与方法

2009 年7 月15 日用25 号浮游植物网在太湖贡湖湾采集水华蓝藻, 然后用筛绢进一步浓缩后装在离心管中, 0 ℃保温箱中运回实验室。 实验室内除去藻样杂质, 用去离子水清洗两次, 最后溶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 按鲜重比例取两份上述样品, 一份于105 ℃烘干测定藻样干重, 另一份反复冻融3 次, 14 000 r/min 离心10 min 后取上清液(粗提液), 取少量过45 μm 醋酸纤维滤膜, 量取50mL 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浓缩后HPLC-UV 检测微囊藻毒素含量。 剩余的蓝藻粗提液于-20 ℃保存备用。

实验选用的杂交水稻(hybrid rice) 种子,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惠赠。 种子萌发实验时分别取1 mL、 5 mL、 10 mL、 20 mL、 50 mL 蓝藻粗提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 分别配成0.01 倍、 0.05 倍、 0.1 倍、 0.2 倍、 0.5 倍5 组蓝藻粗提液备用液。

取规格为12 cm, 50 mL 的培养皿18 个, 挑选饱满、 大小均一的水稻种子约600 粒, 将水稻种子用5%NaClO 消毒液处理约10 min, 再经无菌水反复振荡冲洗3次, 每次3 ~5 min。 冲洗后取少许(10 粒左右) 种子用1%蔗糖(真菌) 和牛肉膏培养液(细菌) 进行无菌检验, 若培养液不出现浑浊, 则说明除菌成功。 分别在6 组[对照组(去离子水)、 A 组(0.01 倍蓝藻粗提液)、 B 组(0.05 倍蓝藻粗提液)、 C 组(0.1 倍蓝藻粗提液)、 D 组(0.2 倍蓝藻粗提液)、 E 组(0.5 倍蓝藻粗提液) (每组3 个平行) ] 18 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需30 粒, 共540 粒种子)中加入含有不同浓度梯度蓝藻粗提液的水溶液30 mL。 于26 ℃光照培养, 光照时间为10 h/d; 20 ℃无光培养, 时间为14 h/d。 湿度60% ~85%, 光照强度4 000 ~6 000 lux, 每天添加10 mL 相应不同浓度的粗提液溶液。 在水稻种子萌发期间连续观测其萌发特征和形态特征(分别记录株高、 叶片数、 叶长等)。 种子萌发至出现根、 茎、 叶器官的分化时终止实验。

种子萌发前测72 h 的种子吸水率。 种子吸水值的测定方法是先称量种子干重,然后每隔5 ~7 h 测1 次种子湿重, 以湿重减去干重之差再除以湿重得吸水值。 对照培养皿中发芽率为100%时记录不同浓度梯度培养皿中的发芽率。 按国家种子质量检验标准, 水稻的发芽势分别于处理后3 天和4 天测定, 发芽率则分别于处理后7 天和10 天统计。 第8 天测量水稻的根长和芽长, 以30 株的平均值表示。 按发芽指数=∑Gt/Dt(Gt 为t 时间内的发芽数, Dt 为相应的发芽天数), 活力指数=发芽指数×苗长度来计算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郑光华, 1986)。

水稻种子开始萌发时, 每天定时观察, 连续观察6 天记录其发芽数。 胚芽长至种子大小一半时就可认为已萌发。 至蒸馏水对照组种子的发芽数不再变化, 统计各组的发芽数, 以其百分比表示发芽率和发芽势。 实验终止时计算平均根长和根长的抑制率, 种子萌发6 天后, 测量所有水稻的最长根长, 求平均根长; 各组平均根长分别除以对照组的平均根长, 后与100%相减的结果即根长抑制率。 用刀片将所有的幼苗根剪下, 用电子分析天平测其质量, 即30 株根的生物量; 水稻种子胚到苗端的长度为芽长, 分别测量每组已萌发种子的芽长, 并计算每组芽长的平均值。

实验终止时测量叶绿素含量: 采用80%丙酮浸提法(苏正淑, 1985)。 测定步骤:(www.xing528.com)

(1) 芽长测量完后在避光条件下将幼叶剪碎、 混匀, 称取鲜重。

(2) 样品置研钵中, 加入少量碳酸镁石英砂, 加入4 倍体积的80%丙酮研成匀浆, 再加85%的丙酮适量, 继续研磨至组织呈白色。

(3) 经铺有滤纸的漏斗将匀浆液转入50 mL 容量, 用80%丙酮定容至50 mL。

(4) 以80%丙酮溶液作参比, 在663 nm、 645 nm 分别测样品液的A 值(应在0.2 ~0.8 范围内, 浓度过大应用80%的丙酮适当稀释)。

(5) 根据Mackinney 方程计算叶绿素含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