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哀伤等情感,在世界各民族的情感生活中都是共同存在的,但由于各自所属文化背景与民族性格上的差异,又会导致这些情感类型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表现为各自的民族性。诚如刘承华先生在《中国音乐的“情感”母题及其文化意蕴》一文中所分析,与西方以社会为背景、强调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型的个体本位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是以家族为中心的、强调人际间的联系性和依赖性的群体本位文化。故而倾向于在亲近的人之间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的“互渗”状态。人际关系中的这种“互渗”状态,决定了中国人对友人恋人的思念之情的表达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72]
所以,自始作南音的“候人兮猗”起,“思念”在以内向型民族性格为主的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在中国音乐中以思念为母题的各类音乐曲目占有较大的比重,也多精品之作。
依思念的对象而言,在“思愁”类中较为重大的题材是思念故国故土(通常是因政治的原因而令个人背井离乡)。所以,这一类题材与前面所说的“政怨”也是密切相关的,在题材的划分上有所交叉。如琴曲《胡笳十八拍》中表现了蔡文姬眷念故土与牵挂亲人的双重苦痛,当年战乱中掳往胡地,使她苦熬于思乡之情,“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第四拍)。待曹操派人把她接回祖国,却又造成她与亲生骨肉的生生离散。“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遗”(第十三拍),“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第十四拍),“母子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第十五拍)。对于文姬来说,故土和子女都是她人生最大的惦念,渴望归汉又不舍家庭,极度的忧虑、痛苦,极为矛盾的复杂情感,家国去留两难,恨不能分身而无法消解的裂心之痛。“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李颀《听董大弹胡笳》)正是因为文姬的思念是包含了故土与亲人的双重内容,而成为一种集自古思念之大成者。所以,这一题材也为后世的乐人所钟爱,同题材的乐曲还有《胡笳吟》、《文姬思汉》、《龙朔操》、《塞上鸿》等。
此外,与《胡笳》堪称姊妹篇的“昭君”系列《昭君怨》(《秋塞吟》)、《昭君引》、《昭君出塞》、《叹颜回》、《泣颜回》、《妆台秋思》、《湘妃竹》、《湘妃泪》、《斑竹泪》,乃至当代作曲家陈钢为此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都是在音乐中表现王昭君怀念故国家园,思而不得归而将自己所思念的对象诉诸内心深处去咀嚼、玩味,尽诉哀怨、凄楚之情。(www.xing528.com)
而在中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73]中,第一乐章“风雪孤忠”,深沉悲壮;第二乐章“思汉怀乡”,中胡在乐队渲染的空旷凄凉的背景上,奏出琴歌《苏武思君》的主题,迟缓凝重,流露出苏武欲归而不得的痛苦。清澈的笛声则将苏武的思绪引回到遥远的祖国……
次之的题材则是普通个体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如《思乡曲》、《怀乡行》、《塞外情思》等。其他还有思念友人的如《忆故人》、《山中思友人》、《伯牙吊子期》,对情人的想念的有《思情》、《盼归》、《断桥会》、《凤凰台上忆吹箫》,更有那唱不尽的“难活不过人想人”、“前半夜想你吹不熄灯,后半夜想你翻不转身”,直至想得“手腕腕那软”、“端不起那碗”、“心花花那乱”、“哪达儿想起哪达儿哭”,却只为“想你啊,想你啊,实在在想你”的《信天游》、《想亲亲》系列,无不将世间有情人之间的期盼、思念表达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极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