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作为地理环境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民族审美心理也有着内在的联系。“有人认为寒冷地域的人由于需要热能,因此喜欢厚重、气势;炎热地带的人满腹燥热,因此需要宣泄式的艺术风格;温带人体肤的温和感受到心境的平和,自然寻求艺术上的温婉。”[11]在西方,较早关注气候因素对人的音乐审美心理影响的是孟德斯鸠,他认为:“南土之乐,质器脆轻,而感情浓至,是以爱根至重……北土之生,其机体伟硕,而觉根迟重,故行其乐,必震撼激昂,其神始快”。[12]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对这一问题也有过一定的关注,比如他认为美国人烦躁不安、过于好动的性格是由于过于干燥,冷热的变化剧烈,雷电过多的气候所致;而尼德兰人的生存环境潮湿且少变化的气候,则“有利于神经的松弛与气质的冷静;内心的反抗、爆发、血气,都比较缓和,情欲不大猛烈,性情快活,喜欢享受。我们把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民族性与艺术性作比较的时候,就已经见到这种气候的作用了。”[13]
在中国,就气候对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而言,南北的影响明显大于东西。“一般说来,北方寒冷严酷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北方人必须付出更艰辛劳作以换取生存保障,由此也就磨炼出了他们的强壮体魄和豪爽性格;南方暖和温润的气候条件,保证了南方人充足的衣食和相对少于困苦艰难的生活,亦造就了他们较为瘦小的身材与柔和的性格。”[14]这种南北气候差异对相应人群性格的影响早在《礼记·中庸》中就已引起过先人的关注:“南方谓荆扬之南,其地多阳。阳气舒散,人情宽缓和柔;北方沙漠之地,其地多阴,阴气坚急,故人刚猛,恒好斗争。……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这种南北地域性格、审美心理的差异必然导致其对音乐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感受与要求,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向有地域概念上的“北音”和“南音”之分,分别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南、北两大区域组成了中华文明的整体版图,秦岭作为两者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音乐也在此分岭上显示出差异(如陕西省陕北民歌高亢与陕南民歌风格相对柔和的差异)。尽管这种划分首先是统一在大陆型中国农耕文化整体内部中的而仅具相对意义,但其中差异却不可忽视。
在传统音乐的总体风格上,北方的“劲切雄丽”和南方的“清峭柔远”各自风格迥异。有关这种地域文化对南北音乐审美心理的影响,在汉代刘向所编撰的《说苑·修文》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由于“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南方之乐“其音温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气”;而北方之音,“其音湫厉而微末,以象杀伐之气”。由于戏曲音乐的发展多与南北地域音乐的相互交融、影响关系密切,所以音乐史上关于南北地域乐风差异的评论,更多地集中在后世对戏曲音乐的评价中,徐渭曾从接受角度作出说明:“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信胡人之善于鼓怒也,所谓‘其声噍杀以立怨’是已;南曲则纡徐绵眇,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信南方之柔媚也,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已。”[15]后人还有诸多类似观点阐发,如“北曲妙在雄劲悲激,南曲工于委婉芳妍”[16]。“北曲以遒劲为主,南曲以宛转为主,各不相同。”[17]“我吴音宜幼女清歌按拍,故南曲委宛清扬。北音宜将军铁板歌《大江东去》,故北曲硬挺直截。”[18]单就元杂剧与南戏比较而言,以元大都为中心的北曲杂剧,其作者皆系北方人,因而他们的作品中多透露出阳刚之气;而出自南方人之手、以地处东南的温州地区为聚焦点的南曲戏文,则流丽婉转,柔媚为主,和北曲在审美趣味和艺术风貌上大相径庭。从以上所引中国音乐史上各代关于南北曲乐风格的比较即可见,这种主要由于地理环境影响下而造成的地域文化审美的差异可以说自古至今一直承续下来。(www.xing528.com)
中国音乐中这一南柔北刚审美风格差异的形成,更多地正是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所致。北方冰天雪地、北风刚烈、温度低寒、土地冻干、方言刚直,所以从总体而言,北方人喜欢相对高亢、粗犷、热烈、火爆的音乐;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气候温和、土地湿润、方音柔和,所以南方人则更偏重于喜欢抒情、细腻、委婉之曲。这一南北总体音乐审美风格的差异首先可以从很多同宗民歌在南北的不同变体中得以体现。据张继昂先生在《气候·人·音乐——对音乐地理学的思考》一文中的具体分析,认为我国北方所处气候环境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所以影响到该地区人群的性格特征和音乐审美心理,表现在不论是在方言的声调调值还是在与其密切相关的音乐品种中,都偏重于喜欢多跳进、有棱有角、变化幅度较大的音调、旋律;而南方因气候温和,一年温差变化较小,故一般更偏重于喜欢多级进、线条平缓、变化幅度较小的旋律。在音乐的节奏上,北方多以密集型和短顿型为其特色,并具体分析东北秧歌里多短顿节奏型是由于长时间在室外演出的秧歌演员因为寒冷,所致双脚落地随即跳起,同时唢呐曲牌吹奏时,也相应出现一些较为短促、停顿的节奏型。正如清人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之“断腔”一节中所说:“南曲之唱,以连为主。北曲之唱,以断为主……唯能断,则神情方显,此北曲第一吃紧之处也。”而南方则因气候较暖,和风轻拂,故其节奏比较连贯。此外,在速度上,二人转的大多数曲牌都较快,听上去显得火爆、热烈。因为如果音乐太温,寒冷气候下的观众是坐不住的,而南方的音乐如弹词、南音等在速度上则都以舒缓中庸为多。如雨如水,如泣如诉,使人飘然。[19]所谓“南曲如抽丝,北曲如抡枪”。
可见,特定的气候条件对相应地域人群的性格、情感乃至思维方式所具有的作用是不容否认的,并且这种作用力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逐渐内化为心理上的特殊性。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审美心理来说,气候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孤立、单一地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气候只有和其他的地理环境因素如水系、山脉、地形等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作为一个系统的合力共同对本地区各民族心理素质、性格特征,以及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产生影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南北音乐文化的审美差异必然应该是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