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乐论: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传统乐论:研究目的与意义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对音乐学本学科的细化发展——创建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新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学的学派、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在客观上,还将为所涉及、包含的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民族审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视野的开拓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提供一个极具拓展空间的新视角、新方向。

中国传统乐论:研究目的与意义

共同的文化心理是民族存在和识别中最重要的一个本质特征,而不同民族的音乐审美心理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世界音乐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中心的音乐审美标准已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无法解释其他乐系、其他民族的音乐。针对这一状况,本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论证和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而是将美学、心理学、民族音乐学等多学科相交叉、互渗,以“中华民族”及其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从更广阔的学科视野,更深的层次上对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和外化形态等作相对全面的探讨。通过探索总结民族音乐审美心理的特殊规律,为民族音乐的实践和鉴赏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质和内在规律,并阐释音乐形态与音乐审美心理这两者之间互为制约、影响的密切关系。力图超越对文化现象的表面描述,从而为深入探讨文化形成的“深层结构”开辟新的途径。

长期以来,心理学一度被视为“舶来品”,审美心理学、民族审美心理更被认为是西方的天下。而在中西文化交流、对话日益深入的当今时代,面对中国几千年浩瀚丰富、精深博大的传统音乐审美思想为我们提供的根基与养分,我们的责任则在于应使这些从本民族文化中生成出来的传统审美思想在其哲学基础、思维模式、表现形态上均与西方的审美心理学处于一种相互对等的地位与相互补充的关系。所以,建立适用于解释中国音乐体系的音乐心理学,探寻中国人的音感心理特点,构建具有中华民族自身特色与个性的音乐审美心理学,就更显得重要而势在必行

并且,由于几千年来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超稳定政治经济结构的影响与限制,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汉文化圈一向比较凝固内倾,封闭保守,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时断时续,在更多的历史时期疏于同世界交往,参与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在理论领域也就一直未能建立起包括民族审美心理在内的更为系统完整的“比较美学”的概念。而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还旨在运用民族音乐学中跨文化大视野、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与他民族文化参照系的横向比较,引发我们同其他民族音乐审美心理类型的一种互为“易位”的思考,以帮助我们反思自身文化和审美心理的局限和不足,更好地去认识自我文化,对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作全面的剖析与反思。只有经过这种互为换位的自我反思之后,音乐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比较和对照才成为可能,各民族之间审美经验的交流与对话才得以实现,中华民族与他民族审美心理的优势互补才不会落空,中国人的音乐民族审美心理才能在当代语境中寻求合理的自我更新和发展,同时走向世界,为国际文化交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www.xing528.com)

本研究的学科定位既不是纯粹的心理学研究,也不是纯粹的美学研究,而是超越了单一的学科界限,于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视角来综合地观照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音乐审美心理。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的研究与其说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莫若说是一种新的视野和方法。所以,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对音乐学本学科的细化发展——创建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新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学的学派、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在客观上,还将为所涉及、包含的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民族审美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视野的开拓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提供一个极具拓展空间的新视角、新方向。

作为一项立足于跨文化比较视野、多学科边缘交叉的新兴研究领域,本研究之特色与长处即在于利用学科综合、边缘学科构建的优势来对相关资料作深入的挖掘、归纳、梳理与理论的提升,预计突破的难题就是任何一门单个的学科由于其自身局限性而无法阐释与解决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