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进行四次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之后,从1976年开始,日本政府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目标而陆续推出了《防卫计划大纲》,迄今为止,已经相继推出了“51大纲”(昭和51年,即1976年)、“07大纲”(平成7年,即1995年)、“16大纲”(平成16年,即2004年)、“22大纲”(平成22年,即2010年)、“25大纲”(平成25年,即2013年)五部防卫大纲,日本的防卫力量得到极大提升。
“51大纲”是在三木武夫内阁在1976年10月推出的,其目标是构建日本“基础防卫力量”,并提出了防卫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1%的基本预算框架。本次防卫大纲重点包括:一是确立了防卫的基本目标——确立充分预警机制,有效对应限定小规模侵略,防卫力量也适应于灾害应对;二是提出了防卫三大构想——构建防患于未然防卫体制,适用早期决战、早期排除的战略方针,确立美国增援前的单独应对能力;三是确立了防卫基本态势——突出预警、防空能力,强调指挥系统,重视日常训练,兼顾救灾应对能力。
“07大纲”主要是为了适应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由非自民党政权的村山内阁提出的。它突出了三个核心:一是继续巩固“51大纲”所提出的基础防卫力量;二是首次提出日美同盟要对区域和平做出贡献;三是防卫力量要能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
“16大纲”主要是针对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之后国际新局势,它是在日本强硬派小泉内阁时期提出的。目标是要能应对新的威胁和各种事态,重点是构建及时性、机动性和多功能型的综合防卫力量,突出信息建设,强调积极做出国际贡献。该大纲还明确了今后防卫建设的新重点:即应对弹道导弹、特种部队以及特务船只的防卫能力,另外,岛屿争夺和大规模救灾也成为重点建设领域。
“22大纲”则把中国崛起、俄罗斯军事复苏作为了重要背景,但是由于经历了政权更替——自民党被民主党击败而下台,以及民主党鸠山短命内阁等因素的影响,该大纲经历了反复修改。“22大纲”首次提出“机动防卫力”的方针,放弃了传统的“基础防卫力”方针,重点是以应对日本西南诸岛防卫、朝鲜弹道导弹袭击、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等,在此次大纲中还明确提出要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的内容。(www.xing528.com)
“25大纲”是自民党重新夺取政权之后,立即废除民主党旧大纲而制定的,进行了重大调整。首先它突出强调了周边环境以及全球格局变化的大背景,提出要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提升日本自主能力,突出了技术突破重点,如精密制导武器、无人技术、隐形技术、纳米技术等,确立了积极和平主义方针,强调要携手欧盟(EU)、北约(NATO)、欧安会(OSCE)以及英法等国。在此基础上,该大纲在防卫力量建设上提出了“统合机动防卫力”的概念,确认了增加陆上自卫队人员、强化西南诸岛防卫、增强海空防卫监控,形成有机、统合机动型防卫体系。
表6-3 五个防卫大纲与日本防卫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