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通过技术引进以及不断发展自主技术,日本逐步发展成为技术大国,“科学技术立国”成为历届日本政府所秉承的基本理念。在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GDP之比上,1990年之后日本一直维持在3%左右,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2007年该数字甚至接近4%。在研发投入经费的绝对值上,日本也长期位居美国之后,直到2008年之前始终位居世界第二。
作为国际竞争力最具代表性的两项指标是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的国际竞争力排名(IMD指标)和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国际竞争力排名(WEF指标)。日本曾创造了连续在1989年至1993年IMD指标中一直位居第一,之后开始下降,2013年甚至滑落至第24位。不过,在IMD指标的四大领域及相关细分项目中,日本在“科学基础”一项仍然稳居世界第二位,该项目主要衡量一国的研究开发经费、论文数量以及专利数量等。很显然,日本凭借其依旧强大的科学技术优势而保持着国际竞争力。WEF指标也印证了这一点,2010年日本排名世界第六位,2012年下滑至世界第十位,但在该指标的三大指标领域中的“创新”中,日本也获得了世界第二,其中“技术创新能力”一项位居世界第一,而“企业研发经费”和“研究与技术人才”则位居世界第二。(www.xing528.com)
近年来,日本学术界研究造假现象不断出现,最典型、也最具冲击力的就是小保方晴子“万能细胞”(STAP细胞)案例,这名理化学研究所的学术带头人在2014年1月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世界首例有效制作STAP细胞(一种干细胞)的论文,但后来证实这是一起严重的学术造假行为,它不仅使这座曾培养出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等多位诺贝尔奖的理化学研究所名誉扫地,甚至令整个日本学术界的信誉遭受重创。以振兴科技作为立国之本的日本,迎来了极其严峻的考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