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成时代日本衰退:改革转型的不彻底

平成时代日本衰退:改革转型的不彻底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相对于国际芯片产业“设计与制造分离”的发展趋势而言,这场变革又显得非常的不彻底,改革之后,日本半导体产业也没能出现专业化的半导体设计与生产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卷入深度模块化浪潮之际,日本再次落伍,这成为其盈利大幅下滑、并导致其市场份额逐步丧失的关键原因。然而,面对市场份额不断被侵占、利润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日本芯片企业也被迫实施战略转型,特别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这种趋势越加显著。

平成时代日本衰退:改革转型的不彻底

21世纪之初,日本大型电子巨头曾实施战略重组,试图掀起过半导体产业革命,实施了“跨企业、按不同业务分类进行的大规模重组”。核心方针有两点:一是大企业纷纷放弃DRAM存储业务;二是各企业切割重组新的系统LSI企业。当时东芝公司、富士通公司索尼公司、松下公司、三洋公司、冲电气工业(OKI)等大企业,都退出了DRAM方式存储业务。另外,NEC公司和日立三菱电机之间又重组了DRAM,成立了唯一一家DRAM的尔必达存储公司。在系统LSI领域,日立公司与三菱电机进行业务重组,成立瑞萨科技公司,2010年NEC公司也参与进来,将其LSI业务加入到新的瑞萨电子公司,组建起日本、也是世界最大的微控制器企业。但是除OKI的LSI业务加盟罗姆之外,大多数电机企业仍然继续保留了系统LSI业务,甚至作为重点战略,纷纷在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半导体公司。

这场大规模业务重组,也一度为日本半导体产业复兴带来新的活力。当时,出现了专业化、协作化和高端化等新的产业分工趋势,瑞萨电子迅速占领了世界的主导地位。但是相对于国际芯片产业“设计与制造分离”的发展趋势而言,这场变革又显得非常的不彻底,改革之后,日本半导体产业也没能出现专业化的半导体设计与生产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卷入深度模块化浪潮之际,日本再次落伍,这成为其盈利大幅下滑、并导致其市场份额逐步丧失的关键原因。

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的“设计工程”与“制造工程”分离趋势越加明显,世界范围内出现“设计-代工”这一新的生产合作方式,原有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开始被水平分工模式所逐步取代。在美欧地区迅速崛起了一批专业化的设计公司,如美国的赛灵思(Xilinx)和阿尔特拉(Altera)等。与此相应,在东亚地区则崛起了一批专业化的芯片生产厂商,如中国台湾台积电(TSMC)和联华电子(UMC)等企业。(www.xing528.com)

事实证明,相对于传统垂直一体化模式(IDM),这种新的分工生产模式更有效率、更具盈利特征。前文对比了2004年不同模式运营的芯片企业的盈利特征,整体而言,传统IDM企业明显逊色于采纳新模式的公司。

相对于全球芯片产业水平分工模式迅速发展的趋势,多数日本芯片企业却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垂直分工体系,即IDM模式。然而,面对市场份额不断被侵占、利润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日本芯片企业也被迫实施战略转型,特别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这种趋势越加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