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日本实施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试图一扫长期以来沉迷腐败的政治风气,创建起具有活力和效率的政治格局。打响政改第一枪的是细川护熙政权——这是“五五年体制”以来第一届非自民党政权。细川是从熊本县知事辞职参加众议院选举,并在第一届任期就当选首相,创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位由公选知事转战国会就当选首相的先例。他在组建日本新党之际就提出了建设“新的日本”宏伟蓝图,明确要实施选举制度改革和公费资助政党行动等两大政治改革目标。在细川内阁制定通过的“政治改革四法”[2]当中,导入小选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小选区制度下,通过朝野党派之间围绕政策选择为本的选举竞争,扩大了政权可在各党派之间交替的可能性,有利于政党强化执行力、政治决策也变得更具效率。导入公共资金作为政党经费也可以强化党的凝聚力,避免利益集团之间的勾结等政治丑闻的发生。
遗憾的是,细川内阁不到一年时间就倒台了,而接下来的羽田孜内阁(2个月)也属于短命内阁,于是政治改革的大任就由1994年上任的村山富士内阁、1996年上任的桥本龙太郎内阁以及1998年的小渊惠三内阁接力进行,重点是议院内阁制与中央省厅制改革以及地方分权的改革。
这一轮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强化政治领导力。正如自由党党首小泽一郎在其《日本改造计划》中所提出的“小泽构想”,其目标是建立起英国式政府,特别是实现内阁与政党的一体化和一元化,让包括内阁成员大臣以及各省厅副大臣和大臣政务官等150个岗位全部成为政权人员,也就是说,让“族议员”替代官僚们来制定相关政策,从而强化首相政府的作用。与此同时,进行选举制度和国会改革,特别是提升国会活力和效率,让国会审议摆脱长期以来仪式化的特征,从而建立起政治主导的政权结构。(www.xing528.com)
具体来看,桥本内阁改革主要取得以下成绩:一是强化了内阁官房的作用,增设官房副长官1名和2名内阁官房长官后补;二是以内阁府替代传统的总理府,内设12省厅之外的新增部门,同时还掌管着经济财政咨询会议、防灾会议和科学技术会议等重要审议决策机构,具备了统筹协调各省厅的功能;三是重申了议院内阁制的理念,明确内阁总理大臣的动议权。此外,它还实施了省厅制度改革,重组和压缩了省厅部门,设立了系列独立行政法人,分割了官僚长期盘踞的权力。“任用政治”是桥本改革的真实用意,也就是进一步扩大政治家们的权力空间和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